奉贤东部地区唯一一家!守护生命“最后一公里”

2022年10月08日21:42:47 健康 1698

“世界安宁疗护日”是1967年由全球安宁疗护联盟委员会组织为支持全世界安宁疗护发展的统一行动日,在每年十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共同开展,以唤起更多人对安宁疗护的正确认识,共同关心末期病人的照顾需求。今年世界安宁疗护日是10月8日,主题为“治愈心灵与社区”。

目前,上海已实现安宁疗护社区全覆盖,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其中提供安宁疗护病房的有108家,提供安宁疗护门诊的有79家。记者了解到,作为奉贤区东部地区唯一一家开展安宁疗护病房及门诊的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今年上海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并没有停止接收有需求的末期病人。

奉贤东部地区唯一一家!守护生命“最后一公里” - 天天要闻

如今,在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里最年轻的一位患者,没有超过60岁。上个月送来舒缓疗护的时候,他因脑出血昏迷不醒处于病危状态,家属原本希望他能在这儿安详、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在安宁疗护团队的悉心呵护和治疗下,他竟奇迹般地渐渐平稳了下来,病情也有所好转。今天早上医生查房时,他还能与医生护士们简单交流了。“咳嗽还咳吗?胃口怎么样啦?”“不咳了,蛮好。”

奉贤东部地区唯一一家!守护生命“最后一公里” - 天天要闻

目前,该社区的安宁疗护病房有13张床位,团队配备12名医生和19名护士。收治的患者以生存期3至6个月内的晚期肿瘤病人为主,也包括高龄、慢性病终末期患者,许多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负担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常常伴随焦虑、暴躁,此时治愈性医疗对他们而言已是无效医疗,为了有效提高临终病人和家属的生活质量,这里的医护每天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去倾听和安抚。

奉贤东部地区唯一一家!守护生命“最后一公里” - 天天要闻

2021年,刚刚规培满期的卫进来到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成为了一名医生,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将成为守护生命的最后一公里的专职医生。刚来那会儿,如何好好地与这些特殊的病患和家属沟通,成了这名年轻医生最担忧的一件事。“和他们交流的方式和普通病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更注重内心、心理的一些疏导和讲话方式,而且非常需要家人的陪伴或者医生护士的陪伴。”卫进回忆刚开始接触患者的时候,她既紧张又害怕,怕自己交流的方式不对,也怕患者觉得她不亲近,现在一年下来,通过团队里老师们的指导,和各式各样专业培训,以及市级专家教授的安宁疗护人文查房的学习,她已经渐渐掌握了交流的“技巧”。“从他们来到病房到送他们一一离开,有时候感觉他们和自己的家人一样,我也会偷偷的觉得很难过。”工作一年的感触,也让她更想努力守护好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公里”。

奉贤东部地区唯一一家!守护生命“最后一公里” - 天天要闻

相对于新手来说,主管护师沈红,是安宁疗护团队里的“老手”。8年安宁疗护专职护士的经验让沈红清楚,安宁疗护要解决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更是内心的恐惧、不甘等。帮助患者完成心愿,不留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是安宁疗护中很关键的一环。

奉贤东部地区唯一一家!守护生命“最后一公里” - 天天要闻

“因为疼痛,他们难免会焦虑、恐慌甚至愤怒,而我们护士能做的就是悉心护理,无微不至的关怀......平常多听听,多观察他们到底有什么心理压力?有什么喜欢的、不喜欢的?或者是遗憾的,都要记在心里,到时候就可以和家属或者我们的团队商量,尽量满足他的心愿,让他离开的时候能更平静,甚至少一点遗憾。”

奉贤东部地区唯一一家!守护生命“最后一公里” - 天天要闻

护理过的许多患者中,有一位晚期肾癌老年患者给沈红留下了深刻印象。几年前,老人抱着为自己好好送终的心态找到了离家最近拥有安宁疗护病房的社区。起初,他情绪非常低落,时常一个人呆坐着静默。在一次次护理过程中,善于聊天的沈红了解到老人原来是个孤老,没有子女,唯一的侄女也因种种原因关系紧张。在和团队沟通商量后,大家决定帮助老人缓解他与侄女之间的关系。“亲情的陪伴有时候大于医疗的治疗,我们联系过街道,也通过他的哥哥,联系到了侄女,平时和老人聊天的时候,也会听他讲起家里的事情,现在他侄女逢年过节都会寄东西过来,虽然还是没有见面,但关系已经缓和点了,我们也都在努力中,老人的整体情况也比以前好了很多。”沈红说道。

奉贤东部地区唯一一家!守护生命“最后一公里” - 天天要闻

终末期疾病是冰冷的,但在一个富有人文理念的安宁疗护团队的照护下,患者和家属才会感受到生命照顾生命的温度。因此,这也成为了在疫情最严重的几个月,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他病房都已停止接收病人,但安宁疗护病房依旧坚持接收的原因之一。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胡萍告诉记者,当时疫情期间,考虑到这部分人群比较特殊,且他们也有这样的需求,所以在那段时间,他们并没有停止接收安宁疗护病房的患者。“当时是让家属做好核酸、做好相应防护,在严格符合相关防控要求下,允许患者的家属到病区不离院且长期固定陪护,也是为了满足患者最后的心愿。”

奉贤东部地区唯一一家!守护生命“最后一公里” - 天天要闻

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14年成功创建上海市舒缓疗护病区到目前为止,该病区共收治近200名生命周期不足3个月的晚期肿瘤、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处于不可逆的终末期患者,其中,在疫情最严重的3月至5月,接收了4位患者,并让他们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记者:吴口天

编辑:何语馨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切除子宫12年后,她被确诊为宫颈癌中期!医生:保留了子宫颈 - 天天要闻

切除子宫12年后,她被确诊为宫颈癌中期!医生:保留了子宫颈

“医生,我十几年前就切除子宫了,怎么还会得宫颈癌?”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诊室里,62岁的刘阿姨攥着检查报告单的手微微发抖,脸上写满了困惑。半年前,刘阿姨发现阴道内总是莫名渗出液体,想着自己早就把子宫切除了,便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直到近日症状加重,她才在家人催促下就医,最终被确诊为宫颈癌中期。接诊的福建省...
家门口的守护,终结消化道疾病患者奔波之苦——南华医院消化内科新技术精准诊疗惠民生 - 天天要闻

家门口的守护,终结消化道疾病患者奔波之苦——南华医院消化内科新技术精准诊疗惠民生

【来源:衡阳新闻网_热点关注】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管思淇报道 “不用跑长沙就能做这么专业的检查,真是解决了大难题!”近日,被反酸、烧心症状折磨两个月的谢先生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消化内科通过先进的消化道动力检测系统明确病因并完成治疗。出院时,他感慨长期的病痛终于得到了缓解。 △患者为胡杨主任团队送来锦...
头发变中药?老祖宗的智慧绝了!揭秘血余炭的治病妙用 - 天天要闻

头发变中药?老祖宗的智慧绝了!揭秘血余炭的治病妙用

生活中你可能听过“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但你知道吗?连掉下来的头发都能变废为宝!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个中药材,名字听起来怪吓人的——血余炭。别慌,它其实就是咱们的头发经过特殊加工后的产物。老祖宗用这玩意儿治病救人上千年,效果还特别神奇,快跟我
医生论文中出现多位男性妇科病患者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回应 - 天天要闻

医生论文中出现多位男性妇科病患者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回应

央广网福州5月7日消息(记者张子剑)5月7日,针对网友反映的“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两位妇科医生论文中出现多位男性妇科病患者”一事,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发布“情况说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情况说明”(截图来源: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网站)福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