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我国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增高。但有时候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生活条件变好了,可是为什么慢性疾病越来越多呢?
以高血压为例,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却仅有11.0%。也就是说,差不多每4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9个高血压患者里面血压得到良好控制的只有1个!
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高这么简单,还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狡猾之处在于初期没有太多明显的症状,而是通过日积月累蚕食心血管系统,等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往往已经积重难返,只好靠药物来救援。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

而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是:许多高血压人群并不知晓自己血压过高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很多人不定期测量血压,二是患有高血压的人可能症状并不明显。
然而,没有症状表现并不意味着您的血压就一定正常!所以,定期测量血压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的血压水平“心中有数”。
多高的血压是高血压?
我们身体内的血液是在不停地流动的。血压,就是对血液流经动脉时产生的压力的度量。心脏的泵血是血液流动的原动力。当心脏收缩时,大量的血液被泵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产生的压力就是收缩压,俗称“高压”。
当心脏舒张时,受到高压力而膨胀的大动脉弹性回缩,使血液仍能继续向前流动,但压力下降,此时的血压就是舒张压,俗称“低压”。

血压的高低与心脏泵血的血量和血液流过动脉的难易程度有关。当血管变得狭窄或硬化,又或者心脏泵血量增加,这时血压就会升高。当血压升高到一个不健康的水平时,也就是140/90mmHg,我们就将其定义为高血压了。
18岁及以上成年人最好能每年测量1次血压,可以抓住任何参加体检或去医疗机构的机会进行测量。
35岁及以上人群应该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对于已有危险因素如超重/肥胖、家族史、长期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或血压已升高但尚未到诊断标准的人群,应经常测量血压。
高血压患者则应根据自身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血压监测。
在家也能测量血压吗?
有条件时,可以在家自测血压。选择经过认证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测量方法简便易掌握。
血压测量前不能剧烈运动,最好能休息5分钟。测量前30分钟不要吸烟、饮酒、喝咖啡或茶。必要时需排空膀胱。
测量时身体放松靠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两脚放松平放在地上。裸露手臂包裹袖带。袖带的位置和松紧需要注意。袖带要和心脏保持同一高度,下缘距离肘线2~3厘米,松紧要保持在能插进1~2根手指。按下开始按钮,血压计会自动充气、放气,就可以读取数据了。
高血压即使没有症状,也要控制吗?
您也许会问,医生是告诉我有血压高,但我没有症状,也要控制吗?要控制,而且,非常重要!

不加控制的高血压可能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例如可能会对心脏带来严重损害;造成动脉硬化,使流向心脏的血液和氧气减少;导致向大脑供血和供氧的动脉破裂或阻塞,引发脑卒中;还可导致肾脏损伤。而目前,仅有约五分之一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血压控制是有目标的。正常的血压水平应低于120/80mmHg,健康的成年人应努力将血压维持在健康范围。而对于高血压患者,一般应将血压控制在小于140/90mmHg,根据病情需要,部分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降至小于130/80mmHg。
为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需要做到:
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持之以恒地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少吃盐、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戒酒;
遵医嘱、按时、按剂量服用降压药,不随意换药、减药、停药;
定期监测血压水平;
减轻压力,控制情绪。
在知晓血压的基础上
通过合理的控制手段
积极维持血压水平的平稳
才能有效对抗
高血压带来的危害
维护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