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与家人闲坐聊天,分食水果,其乐融融。
俗语说“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应季而食为养生要义。秋天正是吃水果的季节。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闫玉红表示,近期上市的时令水果中,有3种不仅可解秋燥,还适合一家老小不同人群,秋季养生,分甘同味。
石榴:生津润肺吉祥果
红彤彤的石榴,让人一见心喜。在我国民俗文化里,石榴一直是团结和睦、吉祥长寿的吉祥果。而在中医的眼里,石榴也是咽喉干燥之人的好物。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石榴“性温味酸,能止渴、涩肠、止血;主要用于调治津伤燥渴、滑泻、久痢等”;《中华本草》也记载了,石榴可以“生津止渴,解咽燥口渴”。
闫玉红介绍,石榴酸甜生津,能解燥渴,不管这个干燥是阴虚导致的,还是秋季干燥的时气引发的,或是因抽烟或长期过度用咽喉而导致的,都有一定帮助。因此,主播、老师或吸烟、老慢支人群,都可在此时适当多吃。
由于石榴是温性水果,所以平时脾胃虚寒的人也可以放心吃。
不过,闫玉红提醒,石榴甘甜,吃多了容易滋生痰湿,因此每次要注意控制适度。
此外,石榴皮还常在临床中被应用。石榴皮味酸、涩,性温,归大肠经,是涩肠止泻的要药。因此下次吃石榴时,可以把皮留下来,晒干。当遇到腹泻时,用干石榴皮5克左右煮水喝或者煮粥喝,能起到一定的止泻效果。
葡萄:大小皆宜,美容抗衰
葡萄甘甜可口,在中医看来,也有诸多好处。
《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葡萄能“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滇南本草》认为,葡萄能“大补气血”。也就是说,葡萄可以大补肝肾、滋阴血,适合肝肾两虚、血虚的人。例如现在不少年轻人经常熬夜,伤肝、伤肾又伤血,吃葡萄就有所助益。
对于女性、儿童和老年人,葡萄也有不同好处。无论是小孩子补肝补眼睛,大人补肾补阴血,老人补肝肾、抗病毒,葡萄都能胜任。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葡萄中富含钙、钾、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对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大有补益。把葡萄制成葡萄干后,糖和铁的含量较高,适合体弱贫血者滋补。
此外,葡萄中含有的丹宁酸及脂肪酸的油脂、B族维生素、原花色素等,有较强的保湿和保护真皮层胶原蛋白的功效,所以也是女性养颜佳品。
雪梨:“天然甘露”清热润燥
古人常把梨比作“天然甘露”,是祛火怡神的佳品。其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正适合缓解秋季之燥。当体内燥热,或喝醉酒,出现咽喉干痛、干咳、口渴口干、鼻干等不舒服时,雪梨就是此时降火的“甘露”。
不过生吃和熟吃,在性味功效上会有所不同。《本草通玄》记载,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闫玉红提醒,很多情况下,雪梨并不适合直接生吃。雪梨性寒凉,想要清热降火,生吃效果较好,适合有内热、热咳,特别是温燥犯肺引起的咳嗽;雪梨煮熟后,寒凉之性减少,清润之性增加,可以清润养肺、止咳化痰,更适合女性、小孩与虚寒体质者。
食疗方推荐
1.雪梨止咳盅:调理秋季燥咳
秋季咳嗽最常见的是燥咳。用清热润肺化痰的川贝,加上健脾化痰陈皮,放入雪梨中一起炖,吃梨喝汤,能够有效缓解秋季燥咳。
功效:
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材料:
雪梨一个(带皮更佳),川贝3克,陈皮3克。
做法:
1. 陈皮洗净,加水煮沸10分钟,留取陈皮水;
2. 雪梨洗净、去头、中间挖空,将煮好的陈皮水和川贝放在雪梨心中,顶部盖上,隔水炖煮1个小时,待雪梨完全软烂即可。
注意:梨皮本身就是一味中药,能“清心降火,滋肾益阴,生津止渴,除烦去湿”,所以不论蒸炖,最好带皮食用,功效更佳。
2.花椒炖雪梨:适合风寒咳嗽
越到深秋,风寒咳嗽会越多见。此时就可以炖个花椒梨。花椒性温辛,不仅可以中和梨的寒凉之性,还有温中散寒、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两者同炖,能够温热散寒,止咳化痰,有效缓解风寒咳嗽。
功效:
温热散寒、止咳化痰。
材料:
雪梨1个、花椒6粒左右。
做法:
把秋梨从上1/3处切开,掏出梨心,用筷子在梨肉扎几个眼,放入花椒,加水,盖回梨的上部,原只炖。炖好后喝水吃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查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