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障教师」一词对多数人来说可能有些许陌生,但对小脑萎缩症病友曾琬瑜而言,那是承载着梦想和希望的代名词,是竭尽全力也要完成的目标。
2019年底,22岁的琬瑜因为经常性地跌倒严重影响生活,开始频繁进出医院,然而,这条求医之路一走就是三年,这个困扰多年的未知疾病,终于在2021年,透过基因检测被诊断为遗传型小脑萎缩症。当时琬瑜只身一人在台北念书,因视神经的退化,导致夜晚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又同时主修化学及特教,在学业方面需付出比同学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也由于需多次往返学校和医院,造成时常缺席课堂,没想到却遭到教授的不谅解,犹如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在一夕之间被全盘抹煞,不被理解的感觉原来是如此失落。
确诊之后的心情,其实没有想像中悲伤,偶尔感到无力之余,找到病因松一口气的感觉,似乎大过难过的情绪,信仰的力量带给琬瑜很大的安慰。而成为老师的梦想仍持续茁壮着,视觉退化与罹患罕见疾病(小脑萎缩症)的经历,变成追逐梦想路上的养分。于是,在成为正式教师之前,琬瑜先成了营队老师和讲师,用自己的生命故事鼓励其他身障小朋友,做为身障讲师,她比别人了解这些孩子需要什么,那份感同身受是发自内心的情感,真心想让身障孩子拥有不一样的视野,看见家长们流露充满希望的眼神,愿意给出信任把孩子交给自己,琬瑜更明白身障服务的迫切,并坚定自己投入特教领域的选择。
伴随疾病的大学时光,在绚丽丰富的营队生活中结束,随之而来的挑战是「代理教师考试」,带着行动和视觉上的缺陷,考试过程充斥着质疑的声音,像是未审先判的法官,拥有多重障碍的身障者被认为无法胜任教师一职,这样的声音让人感到灰心,琬瑜也试想过自己未来的模样,但她从没放弃过对梦想的坚持,生病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也许疾病让她失去一些机会,但不代表能够剥夺她对生命的热情,是因为时间的有限,才让那些想做的事情更显珍贵。
「生命有很多困难,但在这些困境中勇敢活出自己的精神,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琬瑜是个很特别的人,拥有面对疾病的理性和勇气,又同时兼具想帮助、陪伴他人的细腻,她明白疾病的发生并非自己的选择,但乐观是她可以有的权利,她从不责怪任何人,只愿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因为那本是「梦想」最大的价值,也是对怀有梦想的自己最大的尊重!
益脑平衡中药疗法是治疗多年总结而出的经验方剂,非成品方剂,具体需要结合病人的病情来针对性用药配伍。常年接触治疗大量国内外患者,并多次被各大媒体报道。治疗首先以延缓病情发展速度为目的,其次改善病人的现有症状,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轻病人痛苦,减轻家属及家庭负担,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解病人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