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195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市,全国第二届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煌教授是中医经方的集大成者,是研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专家、大家、名家,他认为中医的“根”就在这里,一生只研究、传承、发展中医经方,收到了非常显著的疗效,将中医经方学推到了全新的高度,同时将中医瑰宝推向全世界。
黄煌走上中医的道路完全是偶然。1970年初,他响应号召下乡当知青,由于热爱文学,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文学青年。不过,当时的环境下是没有多少选择空间的。由于文化成绩比较好,当地卫生局将他派去中医学徒班学习,从此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
对中医一窍不通的黄煌,带着迷茫走进了当地的卫生院。不过,黄煌是比较幸运的,负责带他的老师是当地的名医叶秉仁。在当时,叶秉仁不仅可以看中医,还能看西医,是难得的中西双全的医生,加上医德好,认真负责,在当地的口碑非常好。黄煌开始跟着叶秉仁老师上门诊、抄处方。老师非常负责,不仅详细讲解每一个处方,还会向他传授西医知识,学生也学得非常刻苦。
几年时间里,黄煌完成了最初的中医启蒙,可以独立给病人开方子了。同时,他还编过一本关于当地老中医的医案精选。
1979年,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的黄煌考上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首届研究生。他所读的专业是:中医各家学说。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中医学术流派、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等。在这里,他将历朝历代的医家研究透了。在这日夜的苦读中,黄煌终于发现了“真金”: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他找到了学习中医的方向。他认为,张仲景的医学是古今集大成者,是中医的根和魂,是中医的康庄大道。
于是,他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特别是其中记载的各种配方是中医临床的规范方,也就是“经方”作为学习和研究的重点。
自张仲景以下,中国有300多本注解《伤寒论》的书,他全部都通读一遍,通过大量的阅读与“解码”,从晦涩难懂的书本剥离出来了最重要、最精华的内容:“方证”。他认为,经方就是打开中医之门的“密码”。
毕业留校后的黄煌,在坐诊的同时,继续在经方的路上耕耘,同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收到了显著疗效。这让他信心大增,继续加大研究力度,同时又不停用于临床,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不出几年,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再后来,他更进一步,把每张方和具体的人结合起来,形成了“方—病—人”结合的诊疗新模式,效果更加显著。有一年,黄煌在山东莱芜中医院讲学之后,听讲的人群中有一位拄着拐杖的中年人找到他。告诉他是村上的村医,由于自己腿痛没有医好,所以村上人不信任他了,请黄教授帮他医治。
黄教授运用“—病—人”的经方诊疗模式给他治病,不久后腿痛恢复正常。同时,还将这一诊疗办法传授给他。后来,他成为了当地的名医。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掌握这一办法,他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经验结集成册,陆续出版了《黄煌经方医话》《黄煌经方使用手册》《中医十大类方》等专著,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学习中医经方的必读书籍,是中医从业者和中医爱好者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籍,为中医经方的普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