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由热转冷,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中风等症状。因此,有必要对秋季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掌握正确的秋季注意事项,防止血压波动,给治疗带来不便,那么高血压患者在秋季应该注意什么呢?
1、掌握用药剂量
高血压患者常年需要药物来稳定血压,夏天天气热,血管扩张,血压升高。秋季气温转凉,脑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这时候应该去医院看医生,调整降压药的剂量,有助于稳定控制血压。秋天要坚持吃药,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照顾好用药时间
秋季气候干燥,早晚温差大,由于血管收缩,血压容易升高,很多患者会感到头晕,需要找专业医生调整用药时间。如果调整用药时间后仍出现头晕,则需进一步检查。
3、防止流鼻血
秋季是很多中老年人流鼻血的季节,主要是中老年人血管老化,鼻粘膜小动脉弹性差。秋季气候干燥,分泌减少,鼻腔格外干燥,这时候外力碰到鼻子就容易引起鼻出血。当高血压患者出现鼻出血时,就意味着血压不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4、饮食一定要清淡
秋天的气候比较凉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很多人心情很好,往往饭量很大。如果他们在饮食中不注意吃得太多,他们的血压就会波动。因此,如果他们想在秋季稳定血压,就必须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正确的吃法应该是控制食量,少吃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含钾离子的食物,以对抗钠离子对血压升高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生津润燥的作用。
5、适量运动
天气转凉时,适当运动有利于调节血压,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要突然尝试做爬山、跑步等剧烈运动。这些运动很容易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引发脑出血。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比较柔和的方式,既能锻炼身体、调节血压,又能降低风险。
6、注意自我保健
高血压患者一年四季都要注意自我保健,尤其是秋季,早晚比较冷,要适当增减衣物,防止感冒引起感染。另外,秋季是一个比较荒凉的季节,很多高血压患者会悲观抑郁,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多做一些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保持心情愉悦。
在秋季,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密切观察身体的各种变化,每天测量血压,掌握引起血压波动的因素,尽早进行预防和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纠正高血压的症状,帮助高血压患者安全健康地度过秋冬。
【声明:文中所用的资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和文献,仅作医学知识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