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唐由之,人称“中医眼科泰斗”,他的岐黄之路令人赞佩

2022年07月16日03:29:04 健康 1384

一提起眼科,尤其是给眼部动手术,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西医才能办到的事情,和中医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中医也能利用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发展中医眼科。

国医大师唐由之,就是我国中西医眼科学术结合的带头人,被人们称为“中医眼科泰斗”,专门建立了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他的岐黄之路令人赞佩!

国医大师唐由之,人称“中医眼科泰斗”,他的岐黄之路令人赞佩 - 天天要闻


唐由之于1926年出生于杭州,开始却没有想过学医,自小是跟随画家大哥学画的,后来到无锡国学专修馆上海分校专攻古典文学和国画、书法。

后来因为国内战乱频发,恐以诗词书画难以生存,于是经大哥友人引见,有幸见到了上海中医眼科名医陆南山。

在亲眼看到陆先生为病人疗愈眼疾后,得以拨云见日,从此下决定决心学习中医,于是拜师于眼科名家陆南山门下学医。

国医大师唐由之,人称“中医眼科泰斗”,他的岐黄之路令人赞佩 - 天天要闻


从1942年,也就是唐由之16岁开始就在陆先生门下刻苦攻读,夙兴夜寐地研读中医学术。

陆南山先生思想开放,并不排斥西医,他在国内最先使用眼底镜、显微镜、裂隙灯等科学仪器为病人检查诊断,也是位中医眼科界革新的倡导者。由于唐由之聪慧机敏,很得老师器重,陆老经常将他带之左右,指点秘要,最后还将他的女儿嫁给了唐由之。

唐由之深得老师真传,也秉承了老师的学风医德,学师五年后,受陆老委托,到苏州代师父出诊,后于1947年回到杭州市开设了眼科诊所,正式悬壶济世。

国医大师唐由之,人称“中医眼科泰斗”,他的岐黄之路令人赞佩 - 天天要闻


在学医过程中,唐由之发现对于眼科而言,只有中医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系统地学习现代医学,于是在1952年报考了北京医学院,又系统学习了五年的西医。

唐由之和陆广莘是同一宿舍的室友,他们两也于2009年同时被评为了我国第一批“中学医”中医师,获得了国医大师称号。

金针拨障术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但是在过去一直都是秘而不传的医术,而且金针拨障术采取的是睫状体平部切口,这在现代西医看来是手术的禁区部位,西医认为这个部位容易造成交感性眼炎、有出血和感染的危险。

国医大师唐由之,人称“中医眼科泰斗”,他的岐黄之路令人赞佩 - 天天要闻


唐由之突破禁区,挖掘和改进了《目经大成》中失传上百年的金针拨障术,在手术中增加了划破玻璃体前界膜的动作,从根本上解决了治疗白内障后并发青光眼的可能。

经由唐由之改进的金针拨障术具有手术程序简便、操作安全,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像毛泽东等年高体弱的领导人都曾选用这个中医手术来治疗白内障。

后来,唐由之又创立了针拨套出术,这两项医术不仅得到了公认,还为以后现代眼科手术起到了引领和促进作用。

唐由之一生经历过无数台眼部手术,眼部手术是很紧张精细的手术,也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唐由之已经八十多岁了,还身兼诸多社会要职,却依然精神矍铄。

谈及他的长寿秘诀,唐老说自己并没有什么健康秘诀,由于平时工作繁忙,也没有时间去刻意锻炼,之所以现在身体还硬朗的原因就在于有一颗平常心和规律的生活。

国医大师唐由之,人称“中医眼科泰斗”,他的岐黄之路令人赞佩 - 天天要闻


养生就需要先养心,唐老没有名利包袱,他始终将自己当成一名普通医生 ,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

唐老的睡眠也很有规律,他会每天保持七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长,如果半夜有病人就诊,他在就诊结束后,还会抽空把觉补上,他认为好的睡眠就是精力的加油站,到了老年后,他还会每天午睡半小时到一小时。

国医大师唐由之,人称“中医眼科泰斗”,他的岐黄之路令人赞佩 - 天天要闻

此外,唐老在饮食方面也是不挑不贪,荤素不论,只要搭配合理。到了老年则开始控制饮食,偏重于素食。

唐老认为大脑只要不停转动才不会死机。所以他到现在依然坚持每周出诊两次,唐老的另一个护眼秘诀就是报书读报45分钟后就要让眼睛休息一下,看看远处,缓解下眼疲劳。

最后就是坚持适量运动 ,唐老将给病人做手术的几个小时都当作一种锻炼,除此之外,还会经常做扩胸运动和颈椎保健。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头晕乏力……当心“热中风”来袭!| 科普时间 - 天天要闻

头晕乏力……当心“热中风”来袭!| 科普时间

大太阳底下,突然感到头晕乏力、精神不振……小心!这可能不是普通中暑,而可能是“热中风”的警报。什么是“热中风”?它有什么症状?它和普通中暑有什么区别?“热中风”究竟是怎么回事“中风”是卒中的俗称,“热中风”是指在高温天气(气温超过32摄氏度
他26岁,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现3种症状,或是糖尿病早期症状 - 天天要闻

他26岁,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现3种症状,或是糖尿病早期症状

糖尿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警告,仿佛是一个隐藏在生活中的潜伏者。它不像一些急性病症那样突如其来,而是悄悄地侵入,在不经意间改变身体的平衡。26岁的张凡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三种症状悄然出现在他的生活中,让他意识到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可能正在悄悄逼近
“韭菜免收通行费韭菜薹要收费”引热议,专家呼吁:让绿通目录更“鲜活” - 天天要闻

“韭菜免收通行费韭菜薹要收费”引热议,专家呼吁:让绿通目录更“鲜活”

近日,在四川乐雅高速符溪收费站外,一名司机与收费站员工因运输的韭菜薹(俗称韭菜花)是否应该收费的问题发生争执。有网友提出,蒜薹和韭菜可免收通行费,韭菜薹为何却被收费?高速路公司称,韭菜薹或韭菜花不在《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对此,行业相关专家呼吁,随着农产品种类的丰富和细化,《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也...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后,多名网红医生未下架宣传视频是否违规?律师回应 - 天天要闻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后,多名网红医生未下架宣传视频是否违规?律师回应

极目新闻记者 陈洋洋7月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随后,多所医疗机构立即叫停了LVA手术。多名医生发布的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宣传视频未删除7月11日下午,记者注意到,在多个社交平台仍有一些网红医生尚未删除发布在个人账号上的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宣传视...
专家谈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不符合临床技术推广的规范 - 天天要闻

专家谈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不符合临床技术推广的规范

“任何一项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伦理审批和临床研究验证,在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再开展。”7月11日,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徐群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8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用于阿尔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