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老泄残精,人穷寿尽,有何寓意?人过中年多看看

2022年07月03日04:31:12 健康 1669

虽然如今西医已经能够解决身体的绝大多数疾病,但是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在部分疾病的治疗上,已经取得比西医更好的效果。

由中医衍生出来的养生谚语,也指引着很多中老年人的养生方向。

比如说“老泄残精,人穷寿尽”,这句古人说过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能为老年人养生,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改变?

古人讲:老泄残精,人穷寿尽,有何寓意?人过中年多看看 - 天天要闻

古人说:老泄残精,人穷寿尽,这句话是啥意思?

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应该会对其有一个直观的理解。认为这句话是指人老了以后,如果在性生活上不加以节制,将体内残存不多的精元泻刺出,则寿命不会长久。

肾乃先天之本,藏精之所,人老了以后恢复精气的速度会下降。这种理解方式,也不能算错,但是并不全面。

这里的精气其实指代的并非只有精元,而是指身体中的“阳气”,也可以指代人的精气神。古语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人自从出生以来,先天就会带有精气。这股精气源自父母,也可以称作“元阴”。

《素问》中记载“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那么人体的精气,具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中医上,如何解释人体中的“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呢?

1、《素问·金匮真言》中提到:夫精者,身之本也。人身体的根本就在于五谷杂粮的供养,精气在这里也可以指水谷之精。身体通过脾胃的运化作用,将水谷中的精微输送到五脏六腑,提供人体每日的精气耗损,填补先天之精。

2、先天之精也可以指代“生殖之精”。

3、先天之精也可指代,五脏六腑中存储的精气。五脏六腑通过各自的脉络将其中存储的精气输送到身体各处,其中的精气源自于先天的产生与食物的精华供给。五脏六腑也是身体藏有精气的器官。

4、先天之精也可以指代正气,《黄帝内经》中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的身体中有阴阳而气,阳盛则阴虚,百病不可侵,阳泄则阴盛,百病丛生。失去阳气的人,身体是很难健康的,寿命也会缩短。

古人讲:老泄残精,人穷寿尽,有何寓意?人过中年多看看 - 天天要闻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老泄残精,人穷寿尽,其中的精已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里的精虽然也有生殖之精的意思,但是还指代人体中的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老人由于衰老的原因,身体的精气恢复缓慢,所以失去精气以后,很难快速恢复。外邪就会趁虚而入,导致身体亏损患病。

但是很多人对于中医不了解,认为这些都是古人的妄想。不如用西医的方式来解读一下,人体的先天精气到底是什么?

人体通过肠胃的消化,将食物分解为各种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需要通过血液与脾胃的帮助,才能运往身体各处。各处器官将营养物质代谢,会挥发出热量,这也就是身体中的阳气来源。

器官功能越强,代谢的热量也会越多,人体自然会更健康。这时从外在来看,自然显得精气充足,身体健康。

古人讲:老泄残精,人穷寿尽,有何寓意?人过中年多看看 - 天天要闻

当然,西医毕竟有点片面,描述得不够全面。中医对于精气的解释,远比西医更加宽泛。但是通过西医的研究,却能够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中医理论,这对于中医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既然人体的精气,对于身体如此重要。那么是不是身体里的精气越多,身体越健康呢?其实答案并非如此,古人已经为我们考虑到了,只是很少有人关注而已。

其实老泄残精,人穷寿尽下一句才是精髓

“少食壮火,自取其祸”是什么?

这句话是说,人在年轻的时候,无论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正处于旺盛的时候。这时候年轻人阳气旺盛,自然百病不侵。

但是如果吃一些比较滋补或者增补阳气的食物,那么就会导致阳气过旺,精气过剩,以致阴阳失调。这时候反而会招来疾病。

这两句话加在一起,才能看出古人的真正用意。对于老年人来说,精气恢复缓慢,是先天之本。如果胡乱泄出,必然招致灾祸。但是年轻人精气过旺,如果不懂得节制,过度补充精气,也会对健康不利。所以,中医养生,讲究的是阴阳平衡,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自然百病不侵。

年过60岁以后,如何才能保住身体中的残精呢?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中对此有所记载:饮食有节、起居有度、度百岁乃去。人在衰老以后,想要保证精气稳固,安享天年。就要从饮食与起居之中做起。

饮食有节制,不暴饮暴食,也不过分节俭。食物中的精微是后天之精的来源,也是先天之精的补充。只有荤素搭配,食量适中,才能守住身体中的残精。

起居有常是指:人要法于自然,遵循天地运行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落下去了,就要按时睡觉。太阳升起来了,就要准备起床。保持规律的作息,才能安享百年。

古人讲:老泄残精,人穷寿尽,有何寓意?人过中年多看看 - 天天要闻

劳则气耗,百病缠身

过度劳累也会损伤身体的精气,引起多种疾病滋生。这里的劳并非只是体力劳累,其实也包含精神上的劳累。二者都会损伤身体的精气。

许多老人,即使在退休以后,也时常挂念家中的琐事,事事都要亲力亲为。这些损耗都会导致身体精气流失,自然无法获得健康的身体,享受更长的寿命。

老泄残精,人穷寿尽,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年老以后,养生最重要的就是守住精气。精气足则百病不生,精气泻则寿元亏损。想要保住身体中的残存精气,就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度,清净养心。只要做到这几点,自然百岁乃去,疾病不生,安享晚年。

【参考资料】

1、吃膏方 补足五脏精气·生命时报·2019.2.3

2、谁说中医只治慢病?你所不知道的中医治急病的真相·环球网·2016.2.20

3、老中医总结一生的五脏调养秘诀 简单实用!·健康时报·2017.10.22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支气管扩张能不能治愈,那治疗目标又是什么? - 天天要闻

支气管扩张能不能治愈,那治疗目标又是什么?

在医学的奇妙世界里,有一种疾病如同取经路上的顽固妖怪——支气管扩张。不少人天真地以为,把它“打败”治好后就能高枕无忧,嘿,这想法可就大错特错啦!咱今天就结合《西游记》来讲讲这支气管扩张背后的门道。话说这支气管扩张啊,就像是那盘丝洞的复杂迷宫,一旦被缠上,气道病变与扩张就成了“既定事实”,是不可逆的。...
越吃癌细胞可能越疯长,这5类食物赶紧少吃! - 天天要闻

越吃癌细胞可能越疯长,这5类食物赶紧少吃!

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不仅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一些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或不良成分,可能会刺激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增加患癌风险。以下这五类食物,建议大家赶紧少吃!1.
小暑时节防“暑湿” - 天天要闻

小暑时节防“暑湿”

7月7日将迎来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中医专家表示,小暑正值“三伏”头伏前后,气温持续升高、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大,体感闷热难耐,养生防病应从“暑”和“湿”两方面着眼,注重益气生津、健脾祛湿。“中医理论认为,暑多夹湿,‘暑湿’二邪夹杂,容易
女子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 医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学→ - 天天要闻

女子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 医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学→

高温之下,很多人会选择冰镇饮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讲究“科学性”,一味贪凉可能会伤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后,前额突然一阵剧烈疼痛,持续好几分钟,胃也不舒服,连忙到医院就医。医生表示,这种情况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脑结冰”
流言|鱼刺卡喉时可以喝醋、吞饭解决? - 天天要闻

流言|鱼刺卡喉时可以喝醋、吞饭解决?

流言:吃鱼卡刺时,可以使用民间流传的“土方法”来解决,如喝醋、吞咽米饭、馒头等。真相:鱼刺的主要成分是钙,可与醋中的醋酸发生反应,但想要用喝醋来软化鱼刺,效果甚微,因为醋在喉咙中只是短暂停留,作用时间不长,而醋中有效的醋酸成分很低,用其软化
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气血足 夏季养气血,试试这3招→ - 天天要闻

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气血足 夏季养气血,试试这3招→

俗话说“夏季无病三分虚”夏季,我们该如何养气血?身体哪些部位“发红”说明气血充足?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你气血充足!夏季,人体容易受到暑邪影响,出现面色白、嘴唇白、手掌白的情况,也是“血虚”的表现。如果身体这5处“发红”,则说明你气血充足、
小暑时节,养生攻略快收下! - 天天要闻

小暑时节,养生攻略快收下!

7月7日4时04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小暑。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季夏时节的开始。此时初伏将至,在一日胜过一日的炎风热浪中,荷花怒放、流萤飞舞、蝉鸣阵阵,万物用热情礼赞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