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医院检查费用,看病会变得更容易吗?错了!3个问题或难规避

2022年06月30日05:43:17 健康 1371

老李,今年50岁,因为最近总是觉得呼吸难受,怀疑自己可能有呼吸道方面的疾病,为了保险起见,老李选择去医院检查一下。

挂上呼吸科,医生问诊,然后去验血、验尿、拍片子,一切都在按照正常的流程走。等到下午医生观察检查结果,告知没有什么大碍,老李这才松了一口气。但没想到的是,更让他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结账的时候,老李居然花掉了近1000元。

“现在的医院,也太黑心了,检查还要花那么多钱!”老李一边交钱,一边有些不满的说道。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和老李类似的体验和感受,明明感觉自己只是“绕着医院走了一圈”,大几百小一千扔进去了。为啥医院检查会那么贵?

取消医院检查费用,看病会变得更容易吗?错了!3个问题或难规避 - 天天要闻

为什么医院检查的费用,会贵的超出预期?

其实,这并非是医院“吃回扣”,也不是遇到了“黑心医生”。费用的多少,大部分取决于成本,虽然医院这一机构并非以盈利为主,但所获取的费用,必须要盖过成本的价值,才能得以持续存在和发展。

而医院检查的大多数项目,虽然看似简单,但是成本很高,高成本意味着高价格,主要包含3个方面原因:

①存在大量昂贵的一次性耗材

体检看似都是同一台机器,为成百上千的人服务,但实际上,检查也是需要用到很多“耗材”的,也就是只能一次性使用的东西。

例如血液试管,动脉支架,输液器材等等,每个患者都要使用全新的耗材,避免感染,看病的人多了,这方面的成本就会很高。

取消医院检查费用,看病会变得更容易吗?错了!3个问题或难规避 - 天天要闻

影像设备价格昂贵

例如B超,CT,核磁共振等都离不开影像学的机器,因为技术原因,很多影像学机器都要从国外进口,高昂的价格加上保养的费用,非常可观。更别提大部分影像学机器的耗电量也非常恐怖,一年甚至要用掉几万,十几万度电,这些都无疑增加了医学界检查的成本。

人力费用等

例如医生,护士,维修人员等等,一同参与医疗和设备保养。这些都属于人力资源成本,同样需要算在检查项目中。

综上所述,医学检查的费用是由成本控制的,成本高了,检查费用自然也高。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朋友为了避开高昂的检查费用,想要不进行检查,直接看病或治病,这样的方法可行吗?

取消医院检查费用,看病会变得更容易吗?错了!3个问题或难规避 - 天天要闻

取消医院检查费用,看病真的会更容易吗?

其实不然,医学检查的费用虽然高昂,但如果真的取消,会出现难以避免的问题:

问题一:看病的准确率会大大下降

例如CT,拍片,核磁共振等,虽然价格相对较贵,但是其能够简单直接的将体内病情呈现出来,从而告诉患者准确的病情所在。

如果真的取消医院检查费用,这些昂贵的影像学检查也可能会取消,医生看病的准确率也会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误诊的可能性。根据《医学影像诊断的误诊研究》的数据,影像学检查将看病的误诊率降低了40%到60%,一旦失去这一手段,反而会让看病的困难更大。

问题二:会陷入“看病无门”的境地

上文有提到,虽然医院并非以盈利为主,但是仍然需要保证基本的资金运营,如果取消了医院检查费用,医院失去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最终也可能会面临“关门”。

医院变得越来越少,到时候老百姓反而会陷入“看病无门”的境地,这并非是什么好事。

问题三:医生会越来越少

这是非常现实的情况。如果真的取消了医学检查,意味着医疗投入的资金将减少,医生得不到满意的报酬,将来愿意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才会越来越少,医生这个职业从而变得越来越少。

但人生病却是很常见的,没有足够的医生用于问诊治疗,这无疑在增加看病的难度。

取消医院检查费用,看病会变得更容易吗?错了!3个问题或难规避 - 天天要闻

看到这,可能不少朋友心理难受:难道我们真的只能花大价钱去医院检查吗?

其实也并不是这样,我们的背后是国家。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医院检查花费昂贵的问题,比如在2020年,中共中央深化改革第15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

其中明确剖析了医疗昂贵的原因,并且通过政策下发的方式,调整医疗资金报酬结构,压缩医学影像检查成本,以及医保福利的方式,来降低老百姓看病的花费。

这意味着,国家是在努力推行减少看病成本的,即便是为了健康,大家也要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降低疾病风险。毕竟检查再贵,也没有治疗癌症晚期等严重疾病的花费大,提前防患于未然,才能让健康更有保障。

参考资料:

[1]:《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 2020

[2]:《医学影像诊断的误诊研究》影响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7-18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清晨第一眼看手机?身体正在悄悄抗议 - 天天要闻

清晨第一眼看手机?身体正在悄悄抗议

清晨第一眼看手机,似乎成了现代人的 “开机仪式”。解锁屏幕、回消息、刷社交媒体吃瓜、打开短视频,这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却可能让身体在刚苏醒时就埋下健康隐患。
生姜可以预防脑梗?医生提醒:保持大脑健康,这6物要多吃 - 天天要闻

生姜可以预防脑梗?医生提醒:保持大脑健康,这6物要多吃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在中国人的厨房里,生姜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炒菜提香、驱寒暖胃、泡水解腻,一物多能,风头不减。最近有种说法在网上悄悄流行开来: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9岁!哪个省市的人更长寿? - 天天要闻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9岁!哪个省市的人更长寿?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9岁,比上一年度的2023年提升0.4岁,在53个中高收入国家中排第4位。而在1949年时,这一数据还仅是35岁。中国是如何做到的?另外,什么是“人均预期寿命”?不同省份之间,这一数据又有多大区别呢?这些电影史上的经典角色和形象,你能认出几个?▼先别沉迷黑神话悟空了,这些游戏没20年网...
小暑时节,要护好心脾,推荐10个小妙招 - 天天要闻

小暑时节,要护好心脾,推荐10个小妙招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_大医精诚】天渐渐热起来,人们很容易感觉到精神疲惫,口渴汗多,会觉得脘腹胀满,有时候会感觉到恶心,甚至腹满腹泻、胸闷气短。之所以出现这些症状,跟盛夏暑邪的2个特点有关:一个是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火
“直线升高”胆固醇的3种食物,管好自己的嘴,别自己害了自己 - 天天要闻

“直线升高”胆固醇的3种食物,管好自己的嘴,别自己害了自己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我这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