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
在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黄帝内经》中可以“消灾祛病”的“十六字真言”,具体的内容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段话告诉我们,要养成一种平静、恬淡的生活方式,好好保养自己的身心,这样才可以避免疾病。
那么,在接下来的这一节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讨论这段话里的“精神内守”这个主题,看看如何把其中的道理运用到我们的心理健康上来。
精神内守的方法:修心
在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着一个关于“农村二舅”的热门视频,主题是:“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一时间,“精神内耗”这个词火遍了各大媒体平台。网友们也都在谈论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新鲜词儿。
那么,什么是“精神内耗”呢?所谓的“精神内耗”,指的就是我们的精神上、心理上,遭遇长时间的压力,一直在进行的自我消耗。
这一点,其实对于我们工作在一线的人来说,都有很明显的感受,比如,长时间的加班、领导的过分要求、工作任务的接连不断,再加上生活的压力,高额的房价和租金、甚至日常的衣食住行,都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让人觉得“血槽已空”、“压力山大”。
可以说,“二舅视频”的流行,就恰恰说明了“精神内耗”这件事儿在当今社会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它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破解“精神内耗”呢?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黄帝内经》早就为我们提供了对应的解决之道,那就是我们在上一讲中提及的“十六字真言”里的“精神内守”。
在前面的共读中,我们已经简单讲述了“精神内守”的基本内容,分析了“精神”一词中的“精”和“神”的不同,也讲述了为什么要“精神内守”、它的好处是什么。
那么,在接下来的内容里,我们将继续这个主题,具体地聊一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精神内守”。
简单地说,《黄帝内经》提倡的“精神内守”,就是要我们去修心,通过对内心世界的调理和修炼,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让自己摆脱以前困扰自己的诸多烦恼。
志闲心安,形劳不倦
“修心”二字,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好在,《黄帝内经》中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指导,以及一系列的注意事项,告诉我们如何去修炼自己的内心。
修心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这是对上古时代得道之人的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是我们修心修己的时候,需要树立的生活目标。
“志闲而少欲”,就是把心思放松下来,减少不必要的欲望,这是身心轻松的基础。相反,如果“多思多欲”,不仅会让我们的心理承受过多的负担,而且还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
“心安而不惧”,说的则是,心理安稳、平静,没有什么恐惧的东西。做到“心安”,就可以让心理平和,让身体中的肾气充足,精神也就好了。所以,要让心安顿下来,不能患得患失、杞人忧天。
第三条“形劳而不倦”,则是在说,身体劳作的时候,也要保持心境的安宁,不能被繁杂的外部世界的事物扰乱了心理状态。
这就要求我们,去平静地看待自己遇到的烦心事儿,学会和它们“和平共处”,而不是非要“死磕、硬碰硬”。这也是中医诊疗的一项基本精神。
让“心”获得自由与自律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做到了这三条,我们就离“精神内耗”远了不少,但是还不能够百分百地达成心理健康的状态。
想要真正治愈“精神内耗”,还要注意几条细节,那就是“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
下面,我们逐条来进行讲解。
第一句“美其食”,并不是要我们吃好的、喝好的,整天大鱼大肉、锦衣玉食,而是指,我们要给身体提供最适合的食物,给不同的器官提供相应的养分。
比如,中医认为,心以血为美、肺以气为美、小肠以液为美、大肠以粪便为美,一旦这些器官的养分出现紊乱,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就被摧毁了。
所以我们要注意饮食、知道吃什么和不能吃什么。就像有的人去医院探望病人,带了蛋白粉,可是虚弱的病人如果吃了高蛋白,反而会加速他身体状态的恶化,对一些病人而言,蛋白粉反而不如稀米粥。
第二句“任其服”,说的是要穿自己适合的衣服,在什么位置穿什么衣服。这一点也是一条比喻,可以套用到身体的器官上来,比如心是赤色的,就是穿红色衣服;肺是白色的,穿白色的衣服,以此类推,肝是青色、脾是黄色、肾是黑色。
身体中,各个器官的颜色不能紊乱,一旦变色,就是出问题了。比如,如果心的颜色从红转白,那就是缺血、会非常虚弱;而如果心变青了,就是“寒凝”,变黑了,则是“肾水上犯”,而不管哪一种颜色变化,对身体来说都是巨大的伤害。
第三句“乐其俗”,说得也很通俗易懂,就是让我们的身体器官,专注地去做它们应该做的事情,最终让我们的整个身心系统都按照本性而活。比如,心的特色是“散”,就是热情,要把能量发散出去,像太阳一样。现在很多人喜欢跑步、做有氧运动,其实就是在发挥心的这个特色,通过加速心脏的血液循环,让整个人都健康起来。
那么,除了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之外,《黄帝内经》中对于修心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提醒,就是要“上下不相慕”。
“上下不相慕”的意思,既是指,身体的器官要各自坚守岗位、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也是指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要减少嫉妒心、不要拿自己和他人作比较。
也就是说,我们要努力地去过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认认真真地工作、高高兴兴地生活,不争不抢、返璞归真。最终的生活状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内心有无比的自由,也有无比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