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情绪失控的人,大都过后感觉后悔,不过还是改不了,屡屡重复,仔细观察或者反省,典型特征就是着急上火,急于表白看法。
当然,解释原因的话很多,比如自卑感,虚假优越感,推卸责任,唯恐承担责任,缺少能力,横向比较心理失衡,急于表达自己正确,不能吃亏,要面子等等。
举几个生活例子。
有朋友参加某活动,上午出现一些小瑕疵,其同事有点小责任,同时认为自己负责的事情比其他人更多,感觉心理失衡。下午活动负责人强调要严肃认真负责,朋友突然就冒火了,认为针对其同事,有小事大作嫌疑,同时也是发泄自己不满,言语之间多有不妥,事后后悔不及。
这就是推卸责任和心理不平衡缘故,说出来的话泼出来的水,覆水难收。
再比如,参加某个事情协商会议,各自观点不同,中间彼此不满,都说自己看法,人家说话也有些不妥,有人身攻击嫌疑,但是明显也是口误且没有指向性,结果自己爆发脾气,把交流变成争论,把沟通化作吵架。
这就是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自己是正确的,结果糟糕。
情绪失控原因很多,对我们来说分析原因没有太大意义,除非为了写东西显得自己多明白,因为情绪问题是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不是物理问题,无法用物理世界的因果逻辑解决。
我们执着找问题的原因,内在思维是遵循物理世界的因果逻辑思维,好比天气太热需要降温,那么开了空调就凉快了,可是心理世界不讲逻辑,只有相关性没有因果性。
比如你说情绪失控是心理失衡导致,但是让心理平衡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这个原因不说是不是真正原因,即便是也无法解决问题。
对此,我们要树立解决问题的思维,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相当于跳出来当下对错是非好坏的价值判断,可以过滤掉由这些价值判断带来的不合理想法,类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们目标不再是当下争论对错,而是看是否有利于解决遇到的问题,这就会超越大多数人的情绪失控,因为目标提高了,目标超前了,目标改变了。
把解决问题当做目标,就是着眼于大局和方向,不会迷失在眼前的利益恩怨中。
走迷宫有个技巧,那就是永远沿着某一侧走下去,可能走很多弯路,但是一定会走出来,这就是问题解决导向,着眼于长远走出去,当下受些委屈多走弯路也就值得。
昨天说的面条放哪里的故事,最后讨论这个问题,不免还是有些争论,最后果断主动示弱认输“是我错了”,自己没有找到就是没找到,别找理由,毕竟讨论这个的目的,一个是为了以后找得到,再一个是提高表达清晰度,减少误解。
过滤负性情绪的方式,尝试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少做无效情绪宣泄,未必不是一个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