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疫情,在部队当了16年炊事员的“火头军”陈志国,待安置期间,已经到战友介绍的饭店干起“老本行”。从部队切换到地方陌生环境,本就内向、不善于表达的他,脱下军装有些无所适从,一时间找不到归属感。
如果不是一场大病,滁州市南谯区待安置退役士官胡万强,怎么也想不到“回到地方,也可以享受周到的医疗保障”。本就经济压力很大的他,在阑尾炎住院手术后,半小时不到,就报销出一大部分医药费,瞬间找到幸福感。
如果不是加入文明创建志愿服务队,邱道林已经在军事拓展机构当了教官,月薪过万。然而,5个多月,他动员80多名待安置退役士官加入服务队,累计志愿服务近2万小时,完成11批次8700余名学生军训,将文明种子播撒,把国防理念根植,满是获得感……
连日来,安徽省滁州市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围绕待安置退役士官基本情感认同、基本待遇落实、基本知识储备、基本岗位适应“四个基本”定位,把科学教育管理贯穿退役士官待安置全过程,多措并举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归属感、获得感。
精细服务 让幸福感挂在脸上
天长市开设“一站式”服务窗口,办理待安置退役士官报到手续
士官徐庆中是天长市铜城镇人,在部队当了16年兵,今年转业。尽管离队前做了不少准备,到了真要办理手续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忐忑,总念叨着带哪些材料到哪些部门办理手续。
6月19日上午,带着“困惑”的小陈来到了天长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直接把他领到了“一站式”服务窗口,没想到自己只要把退伍证等相关材料交给工作人员,不到半小时,就办完全部手续。“来的时候还担心,报到第一站就把所有的手续办完了,满满的幸福感!”回想当时情景,小陈脸上满是笑意。
像天长市一样,退役军人“一站式”服务窗口在滁州市属区县还有7个。今年,他们在往年“一站式”接转党组织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站式”办理落户、登记预备役、信息采集等内容,让退役士官“少跑路”,提升“回家”的幸福感。
让退役军人提升“回家”幸福感,不仅是“一站式”服务窗口,在接续基本保险、岗前培训等方面,都给待安置退役士官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9月21上午,肚子连续疼了好几天的胡万强,来到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为阑尾炎。胡万强也是今年待安置退役士官,前年买房背着房贷,待安置期间只有基本生活保障,经济比较紧张。“随便一个感冒,五六百上千块分分钟就没了!”一想到自己需要住院治疗花销大,心里一百个不情愿。
然而,住院第二天,南谯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就到医院看望小胡,并叮嘱他把就医材料留好,出院后报销。让小胡没想到的是,自己看病一共花费3000来块,医保部门报销了2200元,自己也就花发700多元。
今年,滁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加强与人社、财政、医保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自8月1日部队停止供给关系后,为待安置退役士官及时办理参保登记,确保待安排工作期间社会保险不断档、待遇连续享受。他们还为退役士官购买保额50万、保障期限5个月的意外伤害保险,全市一次性缴清保险费用近10万元。
“我们为退役军人提供最优先、优质、优惠商业保险服务,提高待安置期间抵抗意外风险能力。”中国人寿滁州分公司经理王正枝说。
退役士官待安置期间的意外伤害保险合同
四级军士长转业的陈志国,在部队干了16年炊事员,地道“火头军”。如今要转业到地方工作,从一个封闭的环境突然切换到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方向目标、环境节奏等等都发生了变化,本来就有点内向、不善于表达的他,对外面的世界更加有所不适。
“在部队呆这么多年,我最擅长“操枪弄炮”“烧火做饭”,离开部队开启地方工作生活,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是消沉的、迷茫的,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学什么,真真切切有种本领恐慌的感觉。”小陈回忆刚离开部队时满是焦虑和忐忑。
为此,滁州市依托市县两级实训基地,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企事业单位岗位必备能力需要,突出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操作、办文办会等学习,帮助退役士官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尽快满足岗位需求。全椒县将退役士官全部编入机关业务股(室)进行顶岗实习。
前不久,小陈牵头完成某校学生军训的方案计划、统筹协调、汇报表演等,在受到领导和学生的肯定后也感慨到“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以往那种‘学多学少一个样、安置好万事大吉’的心理状态,是不利于个人在地方的发展,因为,现在待安置期间的心态,决定了我们未来上岗后的状态”。
临时党组织 让归属感淌入心中
“有幸担任临时党小组组长一职,说实话自己有些意外,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义不容辞,虽然我们党支部是临时的,党小组也是临时的,但我们党员党心不临时,制度落实不临时,作用发挥不临时……”7月17日,在“忆往昔、守初心、再出发”主题教育会上,潘绍磊作为退役士官代表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据了解,为杜绝待安置期间的退役士官组织关系“虚化”、组织生活“弱化”、组织观念“淡化”的现象,滁州市依托市县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中心,共建立8个党支部(临时)、15个党小组(临时),专门负责待安置退役士官党组织关系接转,实施党员集中教育管理,确保应管尽管。临时党支部书记由同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相关业务负责人担任,党小组由退役士官担任。
“退役士官党员在哪里报到,党组织就要建在哪儿,管理监督就要跟到哪儿,让他们在‘新家’有归属感。”滁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军介绍到。
全椒县直党工委批复成立中共全椒县待安置退役士官临时支部委员会
南谯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支部第二临时党小组成立合影
在此基础上,他们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对退役士官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至少开展2次党员组织活动,每季度召开党员大会1次,每季度组织上党课1次。结合主题教育开展主题党日,组织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仪式,强化党员政治身份认同,引导退役士官党员提高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琅琊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小组(临时)组织学习民法典、文明创建等知识
“经常性开展对退役士官党员谈心、谈话,进一步唤醒了我们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的意识。”在今年志愿服务、学生军训、抗洪抢险等大项任务中,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随之持续发力、不断助攻,生动体现了“哪里有攻坚,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的深刻涵义。
学生军训期间,组织召开待安置退役士官临时党支部党员大会
社会实践 让获得感不断增强
“您好,现在是红灯,请等绿灯再过马路。” 9月19日一大早,邱道林就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手拿警示旗,赶到清流路与来安路交叉口进行交通安全劝导工作。
邱道林是今年待安置退役士官,在部队服役16年。今年6月,在了解到滁州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他主动到社区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他的带领下,83名待安置的退役士官加入志愿服务队,利用空闲时间穿梭在公交车站台、十字路口、小区等,做文明创建“宣传员”、交通路口“安全员”、文明乘车“引导员”、环境卫生“清洁员”,5个月来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近17660小时,将文明的种子处处播撒。
此外,他们还经常深入到学校开展国防知识宣讲,担任学生军训“教练员”,今年完成辖区内11批次8700余名学生军训任务。“为家乡变得更美更好尽一份力量,我们有自豪感,也有‘在家’的获得感。” 邱道林道出了待安置退役军人的心声。
待安置退役士官担任滁州市实验中学新生军训教官
全椒县待安置退役士官深入学校宣传国防知识
琅琊区待安置退役士官深入社区进行文明创建宣传
退役军人不光平时叫得响,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更能顶得上、打得赢。今年七月,安徽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待安置退役军人个个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展示他们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7月28日清晨,明光市组成了一支27名退役士官“战斗队”奔赴抗洪一线,在淮河苏堤第13责任段上连续坚守了16个日夜,累计运送沙土包14000多袋,加固堤长800米,加高0.5米,开挖1600米导渗沟,第一个高质量完成筑堤任务。
在南谯区,他们组建退役军人防汛突击队,在主要河流和水库设立35处值班点,24小时不间断巡查,抢修隐患76处,清理溢洪道38处,挖掘排水渠2条,日均巡逻堤坝长度达91公里。
7月19日凌晨3点,滁河全椒段两处堤坝爆破泄洪,定远县1小时内完成物资器材准备和待安置退役士官集结,奔赴全椒帮转移、修堤坝、保良田、战洪魔、守家园……
若有战、召必回,退役士官陈春妻子8月上旬生产,灾害面前毅然选择冲到前线;退役士官胡林林待安置期间已在地方企业工作,义无反顾投入防汛战斗……他们用行动践行着铮铮誓言,彰显军人本色。
明光市待安置退役士官参加抢险突击队,坚守在淮河苏堤800米防线上
定远县待安置退役士官赴滁河全椒段固堤、护堤
在此基础上,滁州市还组织待安置退役士官进学校、进社区、进村户,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资料,宣传讲解征兵工作及优惠政策,争当征兵“活广告”,以老兵的身份讲述部队训练、学习和生活情况,打消适龄青年的疑虑,坚定参军报国志。来安县组织待安置退役士官参加应征入伍新兵欢送大会,鼓励全体新兵尽快适应部队生活,多学习、多进步,充分发挥自己专长,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百炼成钢、成就梦想。
来安县待安置退役士官参加新安镇应征入伍青年欢送会
来源 / 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供稿 / 梅良仿 赵庭东
责编/ 张莉文 熊建勋
审核/ 刘恒贵
主办单位 / 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协办单位 / 安徽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