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将建立一个名为“金穹”的天基导弹防御系统,预计总成本在1750亿美元,并计划在3年内实现“全面运转”。
其实,早在今年1月底,特朗普就曾签署行政令,宣布启动名为“美国铁穹”的导弹防御系统建设计划。
在特朗普看来,以色列的铁穹是美国帮助建设的,如今美国的技术比以色列更先进,美国能建设出比以色列更好的防空导弹系统。
可哪知道,这看似合理的军事计划却被美国专家们集体打脸:以色列铁穹是防御短程火箭弹的,要覆盖美国本土得部署2.4万套,成本2.5万亿美元!这相当于把整个加州卖了都不够!
于是,特朗普灵机一动:改名!不到一个月,在今年2月,美国铁穹便摇身一变成了美国金穹。
如今,升级版本的“金穹”更是加上了科幻元素。它将是一个结合太空、陆地和海洋的多层防御体系,核心是数千颗低轨道卫星,分为探测卫星和拦截卫星两部分。探测卫星负责用雷达和红外设备锁定导弹发射,拦截卫星则携带动能武器或激光装置,在导弹刚发射的助推段就实施拦截。
特朗普甚至夸下海口说,这个系统建成后,美国本土“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甚至能防御来自太空的攻击。
听起来是不是很科幻?
但问题来了:这样的系统真的能实现吗?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特朗普宣称三年建成并实现运转,这时间表还是相当夸张的。
要知道,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折腾了10年,耗资近千亿美元,最终因技术瓶颈和苏联解体而流产。更不用说,以色列的铁穹从研发到部署用了20年,美国的THAAD系统也用了15年。
而“金穹”的技术复杂度远超当年。仅卫星部署一项,就算用SpaceX发射“星链”的速度,每年最多也只能部署2000颗卫星,要完成数千颗的规模至少需要2年。
更不用说,拦截器的研发、测试和实战部署还需要更长时间。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汤姆·卡拉科指出:“就算一切顺利,‘金穹’也要到2035年才能初步形成战斗力。”
特朗普口中三年建成“金穹”,这简直是比让幼儿园小朋友三年盖起摩天大楼还魔幻!
更搞笑的是,金穹的核心技术还停留在PPT阶段。
所谓的天基拦截器,说白了就是在卫星上装个导弹,在导弹刚发射时就拦截。但问题是,导弹助推段只有5分钟窗口,拦截器要在这5分钟内完成探测、跟踪、发射、拦截,这估计比让特朗普背完《圣经》还难。
美国物理学会的研究指出,要拦截朝鲜10枚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的齐射,至少需要部署1.6万颗拦截卫星,而目前美国所有在轨卫星加起来还不到5000颗。
更麻烦的是,高超音速武器能在大气层边缘进行不规则机动,现有技术根本无法有效追踪。
美国科学家格雷高直言:“就算把整个太空塞满卫星,也拦不住高超音速导弹的变轨。”
不仅如此,特朗普还面临着更头疼的问题:天价账单谁来买单?
特朗普给出的“金穹”总预算是1750亿美元,首笔250亿美元启动资金将在国会审议的下一财年预算中安排。
但很显然,这就是个“缩水版”的报价。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报告显示,未来20年该计划可能耗资8310亿美元,美参议员蒂姆·希哈更是直言,最终成本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
那这笔巨款从哪来呢?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是让国会批准预算,同时拉上盟友分摊成本。
目前,加拿大已经表示有兴趣参与,但欧洲国家反应冷淡。况且,美国国内对“金穹”的资金分配争议极大。
民主党议员质疑该计划是“军工复合体的盛宴”,指责特朗普将国防预算从其他关键项目(如海军舰艇和空军战机)转移到太空项目。
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更是警告,将数千亿美元投入“金穹”会挤占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的开支,加剧社会不平等。事实上,这就是在用美国民众的救命钱为特朗普的太空梦买单罢了。
再看看美国社交媒体上,有网友很直白的表示,金穹就是个无底洞,把钱扔进去连个响都听不到。也有人讽刺道,特朗普的金穹就是让美国从铁锈地带变成金穷地带。
那特朗普为什么非要在此时力推金穹呢?
“推特治国”的特朗普深谙流量效应,在面临支持率不断下滑的情况下,他急需要一个“大新闻”来巩固支持者基础,尤其是在2026年中期选举前塑造“强势领导人”的形象。
更微妙的是,“金穹”计划无论能不能成功,都能暂时性推动美国太空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数万个高薪岗位,这对特朗普的票仓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可是有直接的好处。
而且,“金穹”类似“星球大战”标签不仅能唤起美国民众对里根时代的怀旧情绪,同时还可转移国内对经济问题的注意力。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金穹”计划能给特朗普背后的金主大佬美国军工企业带来巨额订单。
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传统巨头,以及SpaceX、Palantir等硅谷新贵都在争夺合同。
就拿SpaceX来说,虽然马斯克否认了,但知情人士说他们已经盯上了金穹的卫星合同。试想,SpaceX发射一颗卫星收费约6200万美元,利润超过30%,也就是说发射一颗能赚近1800万美元。而1000颗就是180亿美元!这钱赚得比印钞机还快。
可这一切真有特朗普想的这么美好吗?
回顾历史,当年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在1983年提出时同样雄心勃勃,但最终因技术不可行和经济压力于1993年终止。
如今特朗普又来炒冷饭,结果可想而知。
更打脸的是,就连美国专家们也不买账。
物理学家西奥多指出:金穹的技术可行性为零,它只是个昂贵的政治象征。”
兰德公司模拟显示,就算金穹拦截成功率90%,面对饱和攻击还是会有5枚导弹突破防御。这相当于让美国老百姓在核战争中玩俄罗斯轮盘赌,赌输了就是灭顶之灾。
甚至连一些共和党议员也质疑该计划的实用性,认为应优先升级现有的“萨德”和“爱国者”系统。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一边搞金穹,一边退出《中导条约》,这不是明摆着要搞太空军备竞赛吗?
而特朗普呢?他才不管这些。
他只关心自己的亮眼政绩,只关心军工复合体的捐款,只关心自己的历史地位。至于美国老百姓的死活,至于国家的未来,在他眼里都是浮云。
毕竟三年后,当金穹系统因为技术故障、资金短缺而流产时,特朗普可能已经拍拍屁股走人了。
而美国民众只能对着天空叹气:“金穹没见到,金穷倒是实实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