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军号
那次,和一名高级军士的对话让王鹍龙至今深受触动。
那是参加上级组织的关于军士队伍建设的专项调研活动,王鹍龙随调研组走访了边防的三个单位。环境虽然较为艰苦,但官兵们戍边热情高涨。
“尽管当兵这么多年了,但我想为部队做的事儿还有很多。希望能继续服役,因为我热爱这里,真的舍不得离开。”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鹍龙觉得眼前这名扎根边防多年的老兵是那么坦诚又可爱。
同为高级军士,老兵的心声,王鹍龙最懂。
军士是我军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几年,随着一系列制度法规的施行,更多优秀军士人才实现了长期服役的愿望。如何进一步把人留住并在部队这个大舞台中培养锻造好这支队伍,使其持续发光发热,是亟待解答的现实问题。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已是二级军士长的王鹍龙觉得自己有义务为军士群体代言发声。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入伍的21年间,七次转岗,王鹍龙一次次重整行囊再出发,勾勒出的军旅之路在脚下延伸——
2005年,从后勤单位的义务兵转岗为步兵指挥班长;
2009年,成长为新型装备车长;
2017年,被定岗为卫星通信员;
2018年,担任装甲指控技师兼班长;
……
从班长到“新兵”,每次转岗都意味着全新的开始。哪次转岗最难?面对记者提问,王鹍龙直言,转岗其实就是战斗转场,困境每次都会经历,而打破困境的唯一方式就是“用成绩说话”。
2017年8月,站上国际军事比赛“苏沃洛夫突击”项目颁奖仪式的最高领奖台,绝对是王鹍龙的高光时刻之一。
作为步战车车长,他率领车组密切配合,一路奔驰向前,在终极对决中完胜多国选手,一举夺得单车赛、接力赛两个第一,以及车组、车长、炮长、驾驶员4个最佳,创下了历史纪录。
这已经是王鹍龙第三次参赛了,凝视着五星红旗飘扬在赛场上空,备赛的种种艰辛历历在目。夺冠之路不易,而从步兵指挥班长转到步战车车长岗位,自己也经历了一番磨砺。
2009年,单位换装新型步战车,并要在一年内形成战斗力。作为装甲车的“大脑”,担任车长的王鹍龙除了要尽快上手新装备,还必须练就过硬的全局掌控能力。勤问、多学、苦练,王鹍龙挺过了那些难熬的日日夜夜,驾驶技术日渐娴熟,指挥通联能力不断提升。
翻开笔记本,扉页上有王鹍龙写下的“归零”二字——忘掉过去的荣誉,一切从头再来。就在国际赛场拔得头筹后,王鹍龙又一次面临着转岗……
卫星通信员,这次他又驶入了全新的“赛道”,“训练场”也从装甲车搬到了课桌上。
王鹍龙放下“冠军车长”头衔,把这次转岗当成是组织对自己的考验,“岗位或许有大有小,但只要打仗需要,就都是重要岗位。”加紧研究新装备的操作使用和原理构造,王鹍龙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对战技术性能了然于胸,并在连队组织的专业考核中取得全优成绩。
如今,王鹍龙又在保障全营通信安全的装甲指控技师兼班长的岗位上不断冲锋,成为了打通指挥链路最关键的一环。
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三等功3次……众多荣誉加身,王鹍龙仍觉得自己很平凡。当兵多年始终领跑在前,当被问到成功秘诀时,他只用八个字概括——踏实肯干、突破自己。
心系军士未来发展,此次全国两会,王鹍龙带来了“全面加强中高级军士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说,要逐步提升选拔配备质量,为中级军士把好入口关,并进一步规划成长路径,在预置培养上下功夫。还要在能力拓展工作上加大力度,加强培训力量、丰富培训方式,同时建立轮转互动模式,利于横向借鉴学习,以尽快补齐短板、提高能力。除此之外,还应紧盯任务需求,通过比武竞赛、大项演训任务等不断在实践上加以淬炼。
“兵的价值永远是战斗力”,这句话已经成为了王鹍龙的军旅座右铭,他觉得作为一名基层战士,就是要扎实掌握专业技能,实现从赛场夺冠迈向战场打赢,推动部队实战能力不断跃升。
采访最后,王鹍龙告诉记者,其实自己也和那名边防老兵一样,对部队有着特殊的情感,他要用这份热爱感召身边的每一名战友,就像一盏明灯,在温暖旁人的同时,也会照亮前路。
(中国军网记者 毛志文 刘妍 通讯员 刘伟光 刘津州)
(中国军网·中国军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