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广东老人收到一份杂志,才知消失30年的儿子是国家功臣

2023年09月25日18:33:05 军事 1412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标题:中国核潜艇之父:隐姓埋名的航海英雄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有些人默默奉献,从不寻求回报。他们将家庭、亲情置于国家使命之上,为了国家的强大毅然决然投身危险的科研工作。今天,让我们聚焦于一个名叫黄旭华的伟大航海英雄,他是中国核潜艇之父,一位隐姓埋名三十年的坚韧战士。

1987年,一篇名为《赫赫无名人生》的报告文学在上海《文汇月刊》发表,揭开了这位伟大人物的神秘面纱。然而,文中并未提及他的真实姓名,而是以“黄总设计师”来代替,以确保国家安全。

1987年,广东老人收到一份杂志,才知消失30年的儿子是国家功臣 - 天天要闻


黄旭华,1924年生于广东海丰县,出生在一个家族世代为医的家庭。一开始,他也积极学习医术,但逐渐意识到中国最迫切需要的不是医生,而是强大的国防力量。于是,他毅然放弃医学,投身军事科研。

1945年,黄旭华考入国立交通大学造船专业,为了实现国防梦,他掌握了船舶制造技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急需强大的国防力量,黄旭华的机会也随之到来。他被邀请加入核潜艇的研制,这项工作极为保密,一旦加入,将无法退出。

1987年,广东老人收到一份杂志,才知消失30年的儿子是国家功臣 - 天天要闻


黄旭华坚定地接受了这一挑战,进入核潜艇攻关组。然而,他们面临巨大的困难,失去了苏联的援助,中国的核潜艇研究陷入停滞。没有资料,没有现代高科技,攻关组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从零开始。

黄旭华不仅要处理核潜艇的外壳设计,还面临庞大的数学计算问题。那个时代,中国没有现代计算机,每个计算都需要手工完成,并且一旦出现错误,所有计算都得重新开始。为了保证准确性,攻关组分为三个小组,反复核对计算结果。

1987年,广东老人收到一份杂志,才知消失30年的儿子是国家功臣 - 天天要闻


工作的困难并未让攻关组气馁,他们坚韧不拔,完成了所有计算。然而,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核潜艇研究基地选在一个荒岛上,恶劣的气候和物资匮乏成为常态。但他们知道,国家需要他们。

核潜艇的内部构造更是一个巨大挑战,攻关组在一片空白基础上进行探索。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黄旭华和攻关组需要克服一个重要问题,即核潜艇的重心控制,这对成功下潜和上浮至关重要。

1987年,广东老人收到一份杂志,才知消失30年的儿子是国家功臣 - 天天要闻


尽管面临巨大风险,黄旭华主动请缨参加核潜艇的深潜极限试验,以确保一切完美。在测试中,核潜艇发出吱吱声,紧张气氛弥漫,但最终,所有设备正常运转。

1988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完成了性能测试,黄旭华和攻关组完成了祖国交给他们的任务。然而,他们并未褪去战袍,而是继续为中国的核潜艇发展努力奋斗。

1987年,广东老人收到一份杂志,才知消失30年的儿子是国家功臣 - 天天要闻


在离家三十年后,黄旭华终于与母亲曾慎其重逢。母亲九十三岁,黄旭华不再年轻,但他依然在为国家的使命默默付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虽然退役,但黄旭华的坚持未曾停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一群无名英雄默默奉献,他们的付出和坚韧精神铸就了伟大的中国梦。他们是国家的骄傲,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尊敬的人。黄旭华的坚持和无私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了国家,不论困难多大,我们都应努力前行。

1987年,广东老人收到一份杂志,才知消失30年的儿子是国家功臣 - 天天要闻


对于这个故事的看法与观点性分析:

黄旭华的故事让人深受感动,他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三十年的隐姓埋名,为了国家的安全毅然决然投身科研工作,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出几个重要观点和看法:

爱国情怀至上: 黄旭华的故事

彰显了深厚的爱国情怀。他明白国家的需要胜过个人的欲望,毅然放弃了医学事业,投身国防科研,为国家的国防事业献出了全部力量。这种无私的爱国情怀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全而努力奋斗。

1987年,广东老人收到一份杂志,才知消失30年的儿子是国家功臣 - 天天要闻


坚韧不拔的精神: 黄旭华和他的攻关团队在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在技术、设备、生活条件等方面都面临极大的困难,但他们没有被逆境打倒,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最终完成了核潜艇的研制。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科研和创新中至关重要,也是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之一。

1987年,广东老人收到一份杂志,才知消失30年的儿子是国家功臣 - 天天要闻


家庭与国家: 黄旭华在家庭和国家之间面临了巨大的选择。当他收到母亲的信,得知父亲因病去世时,内心痛苦不已,但他仍然坚守在科研一线,因为他明白国家的使命和责任。这种牺牲个人的选择常常出现在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身上,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国家至上的信念。

科研成就与国家荣誉: 黄旭华和攻关团队的努力最终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就,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确保了国家的安全。这不仅是科技的胜利,也是国家的荣誉。科研工作者的付出和创新成果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的成就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是整个国家的骄傲。

1987年,广东老人收到一份杂志,才知消失30年的儿子是国家功臣 - 天天要闻


总之,黄旭华的故事是中国科技事业中的一颗耀眼明珠,他的爱国情怀、坚韧不拔的精神、家庭与国家的选择,以及科研成就与国家荣誉,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元素。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只要坚持追求梦想,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全贡献力量。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和崇敬。

1987年,广东老人收到一份杂志,才知消失30年的儿子是国家功臣 - 天天要闻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以军说马上空袭,五分钟内离开” - 天天要闻

“以军说马上空袭,五分钟内离开”

自当地时间29日凌晨以来,以军持续轰炸加沙地带多个地区,其中包括加沙地带中部的迈加齐。有空袭幸存者说,在空袭开始前,以军打来电话说马上就要空袭,而他们只有短短五分钟的时间用来逃命。以军空袭幸存者艾哈迈德·伊斯梅尔说:“我们当时在屋子里,接到电话,以军要求我们在五分钟内离开屋子,不让带任何东西,以军也没...
王毅与匈牙利外长通话,并给欧盟提出要求 - 天天要闻

王毅与匈牙利外长通话,并给欧盟提出要求

近来,中欧关系持续紧张,原因就是欧盟不断对中国出手,在这一关键时刻,一通电话拨往中国。6月25日,中国外长王毅应约同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通电话。王毅指出,就在上月,中匈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将中匈关系提升....
每日60秒犇团团早报 - 天天要闻

每日60秒犇团团早报

2024年 6月30日农历五月廿五1、稀土管理条例公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破坏稀土资源;2、湖南:发布今年首个暴雨红色预警,预计至30日,多地将有暴雨、大风,局地特大暴雨。
俄罗斯警告日本,并号称要恢复此前被禁止的中短程导弹生产 - 天天要闻

俄罗斯警告日本,并号称要恢复此前被禁止的中短程导弹生产

简单分析,也能看出,俄罗斯方面的紧张之处不少。文 | 海上客俄罗斯外交部警告日本了——虽然在西线和乌克兰正在作战,和新加入北约的芬兰接壤,总体上与北约的关系更为紧张,但俄罗斯在东线仍表现出对日本的强硬。普京甚至,俄总统普京又放大招,号称要恢
俄罗斯都开始用T55了?中国800架歼7/8、3000辆T55,能派上用场? - 天天要闻

俄罗斯都开始用T55了?中国800架歼7/8、3000辆T55,能派上用场?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战争比拼的不仅是双方的军事实力,更是对经济实力的考验。在炮火连天的俄乌战场上,俄罗斯军队甚至派出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研制的T55型坦克。俄罗斯军队难道已经穷成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