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突破真的是非常频繁,其中有些还做到了全球领先,甚至是开创性的。这又传来一个好消息,我国将于今年6月底首飞“九天”察打一体无人机!这款无人机之所以令人期待,是因为它是全球首款“空中无人机航母”。它的诞生,意味着中国在无人化、智能化作战领域迈入了新的高度。
“九天”察打一体无人机,由中国航天工业主导研制,首次公开亮相是在2024年的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能被称之为“空中无人机航母”,体型必然十分庞大。公开资料显示,它翼展25米,是全球首款10吨级以上的大型无人机。
该款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达16吨,最大载重达6吨,接近中型战斗机载荷水平。其翼下有8个外挂点,其中4个最大可挂载大约一吨左右的弹药,包括制导炸弹、空空导弹、反舰导弹等。多元化武器挂载能力,既可以提高“九天”无人机的突防打击能力,也可以提高其生存能力。
其最大的亮点在于机腹内集成了“异构蜂巢任务舱”,该任务舱不仅可以搭载上百架小型无人机或者上百枚小型巡飞弹,还可通过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同步操控上百个作战单元,对作战目标实施蜂群式饱和攻击。并且,“九天”的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能有效对抗强电磁干扰。
蜂群攻击不单单是以量取胜,而是现代战争中的智能化作战模式。在人工智能系统的协作下,无人机群可实现目标识别、战术规划的完全自主化,自主完成“侦察-干扰-打击-评估”等任务。传统防空系统面对蜂群饱和攻击,将陷入困境,因为微小型无人机成本低廉,当几百上千架无人机同时来袭时,敌方拦截成本和拦截难度将呈指数级上升。这种作战模式,可对航母编队形成有效威胁。
虽然其他国家也掌握了这种无人机群协同作战的能力,但在无人机操控数量、智能化水平、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远没有“九天”强,因此目前全球也只有“九天”无人机能被誉为“空中无人机航母”。虽然被誉为空中无人机航母,但“九天”无人机的任务执行能力可不止这么简单,它除了可搭载小型无人机和巡飞弹,还可以执行空运、信息支援等多种任务类型。“九天”采用模块化、开放式架构,只需要换装不同的任务载荷,就能在两小时内实现任务类型的快速切换。这种设计使其不仅可以灵活应用于军事作战,还可快速转换为应急救灾的民用平台,真是一举两得!
小型无人机虽然具有极强的突防能力,但因为个头太小,搭载的能源有限,续航只有几十公里,限制了其作战范围,无法对敌方的战略纵深进行打击,而“无人机航母”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九天”无人机最大速度可达700公里每小时,最大飞行高度可达1.5万米,续航里程最大可达7000公里,航时超12小时。这种续航能力,再加上强大的弹药挂载能力,意味着其可以进行洲际作战,作战半径可覆盖整个西太平洋,关岛等美军基地均处于打击范围内。
不仅如此,其隐身与抗干扰能力也是十分的强大!通过采用新型材料和特殊设计,大大减小了雷达反射面积,使其隐身能力更强;同时配备国产量子加密模块,不仅让指令传输保证超低延迟,还增强了抗干扰能力。此外,该无人机还搭载了先进电子战吊舱和定向红外干扰系统,可压制敌方雷达并干扰红外制导导弹。
技术创新始终是战争形态演变的核心驱动力,每一次颠覆性武器的出现都会重塑战场格局。“九天”无人机凭借独特设计和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强大性能,必将成为成为全球无人机领域的“战略级存在”,将彻底改变未来空战规则,开创无人机作战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