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用力的人,走不远:因为我们的人生是长跑,不是百米冲刺

经过无数次的科学实验和反复论证,下图中红色的路线就是——最速曲线,也是两点之间,最快的那条路线。

虽然,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很多时候走最短的路,速度并不会最快;也并不会最先到达终点。

最速曲线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红色的那条曲线就算路程比直线稍微长了一些,可由于它的起始近乎垂直加速,让小球获得了快速通过后半程水平位移的能力,所以,同等条件下,小球在红色的那条最速曲线上滚动,平均速度最快。

看完了关于最速曲线的实验,咱们再来揭晓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的答案:原来,参加比赛的那些人中,其中一个中途开小差的人最终会赢得这场跑步比赛。

在作家吕白的新书《底层逻辑:厉害的人如何实现人生逆袭?》中,利用最速曲线解释了为什么会是其中一个中途开小差的人最终赢得了跑步比赛的原因:在各种中途开小差的参赛者之中,有一位与众不同——他拥有着温和的力量,始终没有用太大的动作去奔跑,但是一次一次的能量积累使这个人后劲儿十足,不知不觉中就把其他人甩到了身后……

100%的努力≠100%的成功

学习和工作中,一些看起来特别努力的人,往往并不是最优秀的。

记得以前上学,系里突然就出了个女“学霸”,辅导员大会小会地都要把她作为好的典型,拿出来表扬。让我们这些“学渣”向她学习,多花时间在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上。

三年过去了,学渣们不少爱情甜蜜、学业有成,即将奔赴美好的新生活。可是“学霸”却意外地因为论文盲审没通过,需要补试验,延期毕业。

说实话,作为同学,眼看着这么一个原本和大家一样欢欢乐乐的女孩子,最后变成了性格孤僻,早出晚归拼命“上进”的人。我们都觉得这样的结果,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涉世未深的“学霸”三年以来太过于“紧绷绷”,一直被“学习标兵”和各种荣誉所困;心心念念的也是不要辜负老师、父母的厚望……

其实,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努力和收获往往并不成正比。

这世上,谁都给不了——100%的努力必定就能得到100%的成功这样的承诺。

厚积薄发、蓄力前行的重要性

大部分人都知道努力的价值,却很少有人懂得蓄力的重要性。

不能否认,努力的确是一件值得大力提倡的好事。但是,倘若一直太过努力,也可能会让人过于心浮急躁,后劲儿不足。

保持一颗平常心,用这颗平常心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既不用力过猛,也不偷懒不动:该往前奔跑的时候就努力奔跑;该休息的时候,就好好休息,一张一弛,所谓是动静有道。

这样的人,才会有健康的身体、充足的精力以及平和的心态;这样的人,不仅抵得住大风大浪,还动力十足,可以始终保持加速前行。

太累的时候,就让自己停一下吧,想一想最速曲线,也想一想:太用力的人,走不远,因为我们的人生是长跑,不是百米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