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专稿:尼日利亚《国家报》近日刊发评论文章称,中国崛起深刻重塑全球格局,为“全球南方”注入发展信心,打破了“发展与现代化是西方特权”的旧观念;同时,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公共产品,中国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贸易便利化。在世界多极化秩序遭遇挑战之际,非洲与中国更应深化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多边主义行稳致远。
尼日利亚《国家报》文章截图
文章指出,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让全球南方国家见证并相信发展与现代化完全可以通过本国独立自主的路径和努力实现。此前,现代化曾被视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的特权,一切发展路径都需遵循西方既定模式或受其指导,因此,非洲国家的实践多局限于西方模式的经验,政策制定也往往依赖于西方机构与人才。然而,“华盛顿共识”等西方经济方案的失败动摇了“全球南方”的信心;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轨迹证明了自主探索发展道路不仅可行,更是实现包容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文章进一步表示,中国率先开创了一种非西方的发展与现代化范式,并借助多元国际平台将经验公之于众,彰显大国担当。文章回顾道,中国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过去十余年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降低了贸易成本与时间,促进了商业便利化,被普遍视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共产品之一。此外,中国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在全球南方国家中引发强烈共鸣,与广大发展中经济体对包容性、多极化的全球秩序愿景高度契合。在这一愿景下,各国积极开展经验分享、广泛协商、共建共享,国际合作取得切实成效。与西方宣扬的封闭型联盟和集团相比,中国主导构建的包容性安全框架凸显这样一个现实——人类同乘一艘船,需共同划桨方能抵达安全彼岸。
文章强调,随着美欧等西方国家极端右翼民族主义抬头,非中更需携手发挥建设性作用来维护国际贸易,尤其是共同抵制美国出于政治目的滥施关税的荒谬行为。文章呼吁非中通过本币结算、易货贸易等创新方式削弱关税战的影响,同时加强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建设,以弥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传统机制的不足,维护多边体系,推动开放与建设性对话。
文章最后展望称,非中有望树立以互利共赢、务实成果与相互尊重为特征的国际合作典范,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从气候危机到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颠覆性技术变革,亟需全球协作以管控风险和共享红利,而一套封闭排他的国际秩序极有可能引发文明间冲突并破坏科技进步带来的裨益。非洲与中国都拥有历史悠久且曾饱受创伤的古老文明,目前正处于民族复兴与国家崛起的关键节点,双方更应携起手来发挥关键作用,筑牢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坚实支柱。(宫梦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