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消息,印度已经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了通报,就特朗普政府对汽车及零部件加征关税一事做出回应,计划对美征收报复性的关税。
按照印度方面的说法,美国对相关产品加征25%关税,已导致印度28.9亿美元出口贸易受到了严重冲击,对此,印度将对原产于美国产品征收“等额关税”。
很大程度上,印度或许是看到了中方的“战果”:近日,特朗普对华依次解除了乙烷、芯片设计软件以及c919发动机的出口限制。
但需要强调,这是中方用斗争换来了的,且美方的这些限制本来就是虚空造牌,不过,这或许也让国际社会看清了一个事实:对待特朗普,斗争比妥协更有用。
要知道,特朗普在前几日还翻脸了,下达了新的通牒,将向贸易伙伴直接发函,通知他们会面临的关税税率。
可见,特朗普不仅不打算延迟关税豁免期,还要加大施压力度,很大概率上是让那些还在“讨价还价”的国家尽快妥协。
对此,除了印度以外,欧盟、日本、韩国等也都作出了强硬表态,且他们都没有美国达成协议,如果能形成统一阵营,或许能让特朗普改变心意,又或许会彻底惹怒特朗普,但对美硬刚总比直接对美妥协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印贸易谈判启动以来,双方官员还总爱对外放风,称印度有望成为最早与美国敲定协议的国家现,可现实却是,谈判桌前的僵局迟迟未破,进展远不如预期。
而印度自然也很着急,就算已释放出愿意下调对美高关税的信号,但美印双方在农产品和乳制品上始终存在分歧。
不过,印方也早就把话放出来了:印度期盼与美国达成一份惠及双方的贸易协议,但农业和乳制品领域是谈判中不能触碰的“红线”。
这是因为印度的农业和乳制品产业关系到众多农民和相关从业者的生计,一旦轻易开放市场,可能会对国内产业造成巨大冲击,这也是莫迪政府必须重视的领域。
之前,印度的农业法案改革曾引发全国抗议,莫迪政府深知开放农业市场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引发国内政治危机与社会动荡。
但特朗普要的就是让印度彻底妥协,试图借此打开印度庞大的农业消费市场,让美国农产品在印度有更大的销售空间,至此,美印双方僵持不下。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近日还同意了一项对俄制裁新法案,也让印度坐立难安,因为该法案一旦生效,将对中印两国征收高达500%的关税,这几乎对中方构不成威胁,但或许让印度心里打了鼓。
对此,印度外长苏杰生在华盛顿发布会上表示,已向提出该法案的美议员做出了解释,很大程度还是希望美国能“高抬贵手”。
总之,中国的例子摆在印度面前,按照莫迪的想法,估计会想既然中国能办到的事,那么印度未必不能。
不过,这也不是印度第一次计划对美展开报复了,还记得在中美日内瓦会谈取得成果后,印度也是也和现在一样,宣布计划对美征收报复性关税,但之后却不了了之。
就不知道这次,莫迪是还像之前一样放狠话,还是真的下定决心和特朗普“硬碰硬”,当然,莫迪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印度几乎没有足够的筹码可以和美国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