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的朋友圈和各种群聊,是不是也被一条“日本末日预言”刷屏了?
一会说7月5号日本要天崩地裂,一会又扯到2025年有个惊天大灾难。甚至连某位日本漫画家几十年前的“梦境”,都被翻出来当成铁证。这些消息,配上耸人听闻的标题和模棱两可的“证据”,在网上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流量狂欢。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单单在YouTube一个平台上,这类“大灾难预言”视频就超过1400个,总播放量轻轻松松突破了1个亿!这1亿次点击背后,是无数被焦虑和恐慌情绪裹挟的普通人。
然而,就在谣言传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人开始囤积物资的时候,日本官方的最高声音,终于下场了。日本气象厅长官野村龙一,在接受凤凰卫视独家专访时,话说得斩钉截铁:“7月5日日本将发生大地震”的说法,纯属谣言,是毫无根据的谎言!
官方一句话,给这场闹剧画上了句号。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既然是谎言,为什么能骗到上亿的流量?我们是不是可以彻底松一口气了?
恰恰相反。当我们把目光从这条拙劣的谣言上移开,一个比预言本身恐怖100倍的真相,才刚刚浮出水面。
一场精心策划的“恐慌生意”,你我都是被收割的“韭菜”
我们得先想明白,一条被官方定性为“毫无根据的谎言”的预言,是怎么做到上亿播放量的?
答案很简单:这是一场利用人类原始恐惧的“恐慌生意”。
首先,恐惧是最好的流量密码。地震、海啸这类我们无法掌控的自然灾害,天生就带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会催生我们内心深处的焦虑。这时候,任何一个看似“确切”的信息,哪怕它荒诞不经,都会像一根救命稻草,被恐慌的人们紧紧抓住。
你看这些预言的包装手法,都非常“专业”。它们要么引用一本谁也没见过的古书,要么就搬出像日本漫画家竜树谅那种“我在梦里看见了未来”的玄学说辞。利用模糊的信源、神秘的身份,再配上一些看似详尽的“细节”,迷惑性直接拉满。
其次,社交媒体,成了这场恐慌的“超级放大器”。在算法的推荐下,你只要点开一个预言视频,接下来就会有无数个类似的视频涌向你。信息茧房一旦形成,你就会产生一种“全世界都在讨论这件事”的错觉,让你从半信半疑,到深信不疑。
说白了,这场刷屏的“末日预言”,本质上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狂欢。背后那些别有用心的炮制者,通过贩卖焦虑,赚得盆满钵满。而我们每一次的点击、每一次的转发,都在为他们贡献真金白银的流量,最终,自己却成了这场狂欢中被反复收割的“韭菜”,收获的只有一地鸡毛的焦虑。
别信玄学了,看看科学吧!真正的“王炸”在这里
好了,既然特定日期的预言是假的,那是不是意味着日本就高枕无忧了?
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就在无数人争论7月5号是真是假的时候,一份由日本政府自己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才真正揭示了悬在日本头顶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份报告里的数据,远比任何玄学预言都更加触目惊心。
报告明确指出:在未来的30年内,位于日本南部海域的“南海海槽”(Nankai Trough),发生8级以上特大地震的概率,高达70%到80%!
请你把这几个关键词,在心里默念三遍:未来30年,8级以上,概率高达80%。
这是什么概念?这不再是某个人的梦境或臆想,而是基于地质板块活动、历史地震数据和复杂科学模型得出的冰冷结论。80%的概率,意味着在我们大多数人有生之年,几乎注定会亲眼见证这一幕的发生。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日本官方甚至对最坏的情况进行了推演:一旦这场被科学家们“预定”了的特大地震发生,将可能引发超过30米高的超级海啸,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近30万人死亡,超过235万栋建筑被彻底摧毁或严重损坏。
现在你再回头看看那个“7月5日”的谣言,是不是觉得有点可笑了?
一个是不知来路的网络传闻,一个是白纸黑字的官方科学报告;一个是虚无缥缈的末日审判,一个是高悬头顶、随时可能落下的科学风险。我们真正应该警惕的,从来不是某个充满迷信色彩的特定日子,而是这个概率高达80%的、真实存在的巨大威胁。
将注意力从虚无缥缈的谣言,转移到这个冰冷的“80%”上,我们才能真正看清问题的严重性。
恐惧源于无知,清醒来自科学,我们该怎么办?
面对天灾,感到恐惧是人之常情。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恐惧,往往源于我们的无知;而真正的清醒和安全感,只能来自于科学。
与其被那些博眼球的预言绑架情绪,不如从现在开始,建立起科学的防灾观念。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做三件事:
第一,学会区分“谣言”和“风险预警”。谣言的特点是什么?时间点极其精确(比如“明天下午3点”),来源故弄玄虚(“某位高人”、“古代预言”),结论耸人听闻,煽动性极强。而科学的风险预警呢?它通常是基于概率的,给出的时间范围很长(比如“未来30年”),结论基于可验证的数据和模型,目的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为了让你提前做好准备。
第二,建立你自己的信息过滤器。当看到一则惊掉下巴的消息时,先别急着转发,冷静几秒钟,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个消息是谁发的?是个人账号还是权威机构?像新华社、共同社、日本气象厅这样的主流媒体和官方机构报道了吗?养成查证的习惯,就能过滤掉99%的网络谣言。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将你的恐慌,转化为切实的行动。既然我们知道了“南海海槽80%”这个真实存在的巨大风险,那么,无论你是生活在日本,还是未来有计划去日本旅游、工作,都应该把“防灾”这两个字刻在心里。花点时间,了解一下当地的避难场所在哪里;准备一个应急救生包(里面有水、压缩饼干、手电筒、急救药品等);在网上学一学地震发生时如何正确避险自救。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具体行动,远比你转发一百条虚假的预言要有意义得多。
不要再让我们的善意和焦虑,成为喂养谣言的养料。更不要在流量的狂欢中,成为那个被蒙蔽、被收割的无辜牺牲品。
面对天灾,我们唯一能依靠的,不是虚无的预言,而是科学的认知和充分的准备。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灾难信息,你是选择随手转发,还是先查证一下再说?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