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菜市场,老王蹬着三轮车碾过结霜的路面。轮胎压碎薄冰的脆响里,他哼着跑调的梆子戏——这可比写字楼里那些年轻人手机里的白噪音带劲多了。隔壁摊位的张婶总笑话他:"恁大岁数还学人家讲啥生活哲学?"老王把沾着泥的芹菜码成小山:"活人嘛,不就是图个自己舒坦?"
菜贩老王这辈子没许过愿。年轻时在工地扛水泥,工头画大饼说年底能分套房,他闷头多扛了三十袋,结果老板卷钱跑了。那晚他蹲在烂尾楼里啃冷馒头,突然就咂摸出味儿来:"指望别人开金手指?不如指望自己这双手。"后来他转行卖菜,凌晨批发的土豆永远比别家便宜五毛,不是他傻,是他算准了回头客比菩萨保佑更靠谱。


巷子口开咖啡馆的李丫头总爱来听老王唠嗑。这姑娘当初非要学人家搞网红ins风,砸钱买进口咖啡机,结果赔得差点把老爹的养老金搭进去。有天凌晨她看见老王在路灯下挑拣菜叶,每片叶子都翻来覆去瞧三遍。"叔,这不浪费时间吗?"老王捏着片烂菜叶晃了晃:"丫头,你上次那杯38块的咖啡,有我这片烂菜叶子实在不?"
菜市场最里头有个修鞋的老周。别人都换电动修鞋机了,他偏用着爷爷传下来的钉拐子。有回顾客嫌他补鞋慢,老周慢慢悠悠从老花镜上头瞅人:"急啥?鞋跟得跟着脚长,又不是跟着闹钟长。"后来那顾客成了常客,说老周纳的鞋底比亲妈纳的还结实。老周敲着钉拐子笑:"现在人总说啥工匠精神,要俺说啊,就是把自个儿活成个活人样。"

斜对过卖豆腐的老杨有本神秘账本。别人记账都是收入支出,他本子上记的是"张老师夸豆腐嫩""李奶奶说豆浆香"。有次工商局来检查,看见账本直瞪眼。老杨挠着头笑:"俺这买卖啊,挣的是这些热乎话儿。"后来整条街都知道,老杨的豆腐摊就是个情报站,谁家孩子考上大学,谁家老人要过寿,消息比居委会还灵通。有回下暴雨,他愣是蹬着三轮给孤寡老人送了二十板豆腐。
夜市烧烤摊的烟味飘过来时,老王正把最后两把菠菜便宜卖给接孙子放学的刘老太。老太太非要多给五毛钱,俩人推来推去像打架。旁边新来的打工小伙看不下去:"大爷您这生意做得忒不划算了!"老王把五毛硬币塞回老太太兜里:"小子,你算账用计算器,俺们算账得用这个。"他拍了拍胸口,工作服上沾着的泥点子组成了歪歪扭扭的笑脸。


收摊时下雨了,老王不紧不慢地给蔬菜筐盖塑料布。隔壁水果摊的小夫妻急赤白脸地抢收荔枝,掉得满地都是。老王蹲下来帮他们捡:"慌啥?雨又淋不坏地皮。"小媳妇带着哭腔说怕赔钱,老王指着自己三轮车头挂的平安结——那是用芹菜梗编的:"瞧见没?俺这吉祥物比财神爷好使,天天保俺不亏本。"

路灯亮起来的时候,几个放学的孩子围着老王要听故事。他讲二十年前怎么骑三轮车追偷菜贼,讲着讲着变成了武侠小说。孩子们眼睛亮晶晶的,有个戴眼镜的小胖子突然说:"王爷爷,您比抖音上那些大侠厉害多了!"老王把孩子们赶回家写作业,自己哼着梆子戏蹬车回家。车铃铛叮当响,惊飞了路边梧桐树上的麻雀。

居委会大妈总说要给老王评个"最美劳动者",他每次都摆手:"别整那虚头巴脑的,俺就想当个实在人。"他屋里最值钱的东西是个搪瓷缸子,上面印着"1984年先进生产者"。有回李丫头问他为啥不换新的,老王摸着缸子上的磕碰:"丫头,人活的就是这些坑坑洼洼。"
雨停了,月亮从云缝里钻出来。老王的影子投在潮湿的路面上,被三轮车压过的水洼搅碎又拼好。明天这个时候,他还会哼着跑调的梆子戏来码菜。菜市场门口新贴的标语在月光下泛着光,写着"创建文明城市",老王瞅了一眼笑笑:"城市文不文明俺不知道,俺就知道啊,人得先活得像个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