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华社报道,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代表团16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重启关于和平解决俄乌冲突的直接谈判,这是双方3年来举行的首次直接谈判,谈判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虽然乌方一度表示谈判毫无成果,但俄罗斯总统助理、俄方谈判代表团团长梅金斯基在谈判结束后表示,俄方对结果总体满意,并愿意继续同乌方接触。土耳其官员也表示,俄乌会谈“比预期更积极”。
关键议题分歧巨大
本次俄乌谈判由土耳其外交部长费丹主持,在伊斯坦布尔多尔玛巴赫切宫总统办公室举行。
据央视新闻报道,乌克兰消息人士称,作为停火条件,俄罗斯代表团要求乌军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撤军。俄罗斯的要求都是“不可接受的”,远远超出了先前讨论的范围。
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祁表示,尽管俄乌双方重回谈判桌,但在领土主权、军事结盟、安全保障等关键问题上存在结构性矛盾,缺乏利益交汇点作为谈判的支点。俄方将谈判基点设定在北约退回1997年前军事部署态势、乌克兰确立永久中立地位等非妥协性条件,而乌方则以恢复1991年边界为绝对前提,“双方的战略诉求互相排斥”。
“在重要议题未能达成一致的前提下,即便双方领导人面对面,分歧也显而易见。” 孙祁表示,考虑到现阶段直接接触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俄方自然更倾向于通过第三方向乌方传递立场,以维持战略主动权。
一名了解谈判现场情况的土耳其官员也证实俄乌双方在关键议题上分歧巨大。“在双方看似陷入僵局的时刻,我们建议交换战俘。”最终,双方同意进行“1000人换1000人”的战俘交换。
对于乌方提出两国领导人举行直接谈判的建议,梅金斯基回应称,俄方对此“已经知悉”。梅金斯基还说,俄罗斯和乌克兰商定将提交各自对未来停火的详细建议。
会场外,俄罗斯记者斯坦尼斯拉夫·伊瓦申科说:“西方媒体以为俄罗斯对战争感兴趣。其实大家都厌倦了这种局面,但我们想捍卫我们的立场。”
美国试图从中渔利
围绕这场谈判,值得关注的还有美国的角色。16日,在俄乌举行面对面谈判之前,美国与土耳其、乌克兰举行了三方会议。
此前,美国曾威胁要“退出”俄乌谈判,如今俄乌重启直接谈判,美国却似乎“放不下”了。
14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早早抵达土耳其。特朗普还派出了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和乌克兰事务特使基思·凯洛格前往。
15日,鲁比奥“预告”称,他不认为这场谈判能够有所突破,除非特朗普和普京总统就这一话题直接互动。正在中东访问的特朗普也表示,除非他同普京会面,否则“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孙祁指出,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前,美国就开启了操弄地缘危机的经典模式。先是不断拱火浇油,通过安全承诺虚化东欧国家的战略焦虑,又借对乌军援固化战线消耗俄罗斯国力,构建起战争经济与地缘威慑双循环的利益链。
即便如今俄乌冲突开始朝着政治解决方向演进,美国依旧试图从中渔利,顺便收割一波“政绩”和一个所谓“和平使者”的形象。
未来博弈还将持续
虽然这场时隔三年重启的谈判无法一下子让俄乌抵达和平的“目的地”,但至少让双方回到了和谈的轨道上。
未来的和平之路该怎么走?孙祁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由中立的斡旋方、可核查的停火监督体系、可操作的赔偿基金组成的三维框架。与此同时,各方需要摒弃“非赢即输”的冷战思维,尤其是一些域外国家不能持续给俄乌的和平之路“挖坑”,应该停止军事援助这种“递刀式”干预。孙祁表示,由于北约东扩的历史积怨与地缘安全困境相互交织,各方应该超越“势力范围”的传统观念。考虑到俄乌冲突当事方的不同诉求以及美欧的角色,未来各方博弈还将持续,“但谈判依旧是唯一可行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