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近年来,安次区精准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进一步提升重点承接平台能级,不断提高承接能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协同创新,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大成效迈进。
第五届中国廊坊·第什里风筝节暨全国风筝邀请赛(廊坊站)在第什里风筝小镇举办。
持续推动文化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今年初,“金蛇迎春 奥园过年”2025首届奥园新春文化节在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成功举办,第什里风筝、葛渔城重阁会、黄槽飞叉、东沽港中幡等非遗项目在活动中亮相,让北京市民近距离感受廊坊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了对廊坊的了解和认识。
2024年3月,“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2024京津冀京剧演唱会邀请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市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安次区文化馆京胡班的演员同台献艺,为广大群众和戏曲爱好者送上精彩的京剧专场演出。
在安次,像这样促进三地之间文化交流互动的活动还有很多。近年来,安次区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联合京津两地,组织开展交流会、非遗联展、戏曲展演等活动,努力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2024年,为更好发挥三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三地共同成立京津冀群众文化协同发展联盟。通过共建演艺联盟、共办艺术节、共创文艺作品、共育文旅项目、共享文化消费季等系列举措,持续深化合作,共同奏响三地群众文化协同发展“交响曲”,持续推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安次区积极发展文旅产业,实施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加大龙河湿地风光、第什里风筝小镇、葛渔城“林海桃源”等文旅基地打造力度,培育了一批彰显区域特色的文旅品牌,将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为游客提供传统文化和艺术体验、慢生活体验等,成为京畿文化演绎传承的精神场所和休闲度假目的地。
在瑞立美联制动技术(廊坊)有限公司制动空气压缩机数字化装配车间,工人正在生产线上作业。
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安次高新技术产业园的瑞立美联制动技术(廊坊)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数十台机械臂挥舞自如,智能装配生产线“火力全开”,加速生产车用空压机。而这些刚刚完成组装的空压机,第二天就“跑进”了距离廊坊不到100公里的一家北京发动机企业。
如今,造一辆汽车,空压机来自河北廊坊,车灯、座椅、变速箱来自天津,玻璃升降器、空气滤清器来自北京……这是京津冀区域的“汽车零部件总动员”,参与者是三地的数百家汽车配套厂商。
“仅仅与北汽福田一家企业合作,2024年公司销售收入就达1500万元,预计今年销售收入会翻番,将达到3000万元以上。目前,北京所有商用车发动机配套市场都是我们的客户。”瑞立美联制动技术(廊坊)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冯全顺说,三地产业协同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可以便捷地获取原材料,同时也可以与技术和人才形成高效对接,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精准把控市场需求。
不久前,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启动建设。作为三地产业协同重大工程,生态港在北京顺义、天津武清和廊坊安次区各建设一个园区,力争在3至5年内形成千亿元产业规模。
安次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李拓键介绍,目前,廊坊园区已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未来,将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网联研发、科技研发中心、无人驾驶测试基地等,持续开展京津冀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对接合作,促进更多河北企业进入整车企业供应链,助力打造京津冀1小时汽车零部件配套圈。
安次区龙河人工湿地。
纵深推进三地生态协同“一路生花”
近日,安次区落垡镇的龙河人工湿地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成群的鱼虾在水中游弋,茂密的芦苇、香蒲随风摇曳,鸟儿悠闲地在水中觅食,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日常巡查,确保各项设备正常运行,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龙河是永定河支流,是连接京津冀三地的主要河流。2018年,我市启动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人工湿地,通过“物化预处理+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的水质净化工艺和水资源配置措施,上游龙河水源源不断地被“吞入”人工湿地,在地下封闭流动,经过潜流系统和表流系统不同介质层的净化,再流向出水口。这一吐一纳“洗净”了60%以上的污染物,水质可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标准。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离不开京津冀三地的共同努力。近年来,为进一步落实联防联控工作要求,有效解决跨界河流涉水问题,共同维护好河湖水环境,安次区持续加大联防联控工作力度,与天津、北京等地加强联系,不定期开展联合巡河,沿线查看生态补水、河道管护、水生态环境、水利工程设施等情况,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协同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强化与京津交界地区生态共建共享、污染联防联控,全力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纵深推进三地生态协同“一路生花”,让三地交界处变“协作带”,共同维护河湖健康生态。
未来,安次区将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资源开发、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湿地资源优势,增强生态功能,提升绿色发展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