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俄乌战场,硝烟与口水齐飞。尽管西方领导人频频呼吁停火,但普京显然并不打算轻易买账。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近日就怒斥普京“玩弄把戏”,指责克里姆林宫在拖延停火协议的达成,目的是为俄军争取更多战场优势。
3月14日,斯塔默明确表示,普京对停火协议的拖延表明他根本不打算认真和平谈判。此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提出了一项停火提议,希望俄乌双方在特定条件下暂时停火。对此,普京并未明确拒绝,而是提出了自己的附加条件,声称必须对相关条款“深入研究”,这让外界质疑其诚意。
斯塔默对此十分愤怒,他表示:“普京根本不打算认真对待特朗普的提议。他的拖延只会让更多无辜者丧生。”为了进一步向俄方施压,斯塔默计划召集来自欧盟、北约及其他国家的25位领导人召开线上会议,推动各方加大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迫使普京回到谈判桌前。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站出来声援斯塔默,强调:“俄罗斯必须立刻接受美乌联合提出的30天停火提议。俄军在乌克兰的暴行必须停止。”
俄军形成“包围圈”,乌军喊话驳斥
与此同时,俄乌战场的局势也在发生变化。普京声称,俄军已在库尔斯克地区包围了数千名乌克兰士兵,并要求他们“投降或死亡”。普京还表示,若乌军选择放下武器,将得到“体面的待遇”,否则将“无情消灭”。
这一说法很快被乌克兰方面否认。乌克兰军方坚称,所谓的“包围圈”纯属俄罗斯的政治宣传,目的是干扰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支持。乌军总参谋部强调:“乌军并未被包围,这是俄罗斯人为制造的谎言。”
俄军的包围战术曾在2014年伊洛瓦伊斯克战役中上演。彼时,俄军承诺为被围困的乌军提供安全撤离通道,结果却突然发起伏击,造成大量乌军士兵伤亡。此次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举动,也引发了乌军的高度警惕。
乌军战略撤退,俄乌局势更加紧绷
乌克兰军方透露,近期其部队已主动撤出俄南部库尔斯克地区的阵地。去年8月,乌军曾发动突袭,占领了该地的苏贾(sudzha)地区,作为未来谈判时的重要筹码。然而,面对俄军6万大军压境,乌军最终选择撤退,以避免陷入包围圈。
乌军的撤退无疑让普京占据了更多主动权。俄军近期的战场态势显示,俄方正试图沿着前线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进一步扩大占领区。
西方加码军援,乌克兰迎来“弹药雨”
面对俄军的攻势,西方国家正加紧向乌克兰输送武器。根据《每日电讯报》曝光的一份欧盟机密文件,欧盟正计划向乌克兰提供一项200亿欧元的军援计划。援助物资包括火炮弹药、防空系统、无人机、导弹等,甚至可能包括战斗机。
不仅如此,这份文件还透露,若乌克兰的战场需求进一步增加,这笔资金可能会翻倍,以满足乌军在战场上的紧急需求。
三方角力,停火前景依旧扑朔迷离
斯塔默的态度强硬,表示若普京继续拖延,西方将进一步加大对俄经济制裁,迫使其回到谈判桌前。然而,普京的表现却一如既往地强硬,不仅继续在前线推进,还不时放出虚虚实实的政治信号,让停火谈判变得更加复杂。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呼吁普京放过被围困的乌军士兵,并警告称:“这将是自二战以来最惨烈的大屠杀。”然而,这番呼吁似乎并未真正改变局势。
俄乌战场之外,西方内部的分歧也在浮现。尽管斯塔默和马克龙强硬喊话,但在美国国内,特朗普的停火提议仍存在不少争议。有人担心,一旦停火达成,普京会利用这个机会重新整备军力,为后续更大规模的进攻做准备。
“库尔斯克战场”不如俄乌口水战精彩
归根结底,俄乌战场的局势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政治博弈。西方政客轮番上阵、各显神通,普京则在虚实之间不断试探,想方设法争取最大利益。
如今,这场口水战的激烈程度,恐怕比当年的库尔斯克战场还要精彩。停火协议的“拖延战”还将继续,而无论是乌克兰、俄罗斯,还是西方国家,都在这场角力中消耗着自己的筹码。战争何时停息,恐怕远比喊话口号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