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联合国人权办公室发布了一份关于孟加拉国抗议活动的报告。报告详细揭示了去年夏季孟加拉国学生主导的抗议活动中,孟加拉国安全力量的暴力镇压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可能构成严重的人权侵害。
据联合国估计,至少有1400人在为期三周的镇压中丧生,数千人受伤。报告指出,孟加拉国的安全和情报机构“系统性地实施”了违反人权的罪行,这些行为可能构成危害人类罪,需要进一步调查。
这场暴力镇压始于2024年7月15日,直至8月5日结束。当时,抗议者主要由学生组成,他们抗议的是政府职位配额制度。随着抗议活动的升级,抗议者的诉求转向更广泛的政治改革,尤其是对政府腐败和经济不平等的强烈反感。最终,抗议活动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反政府暴动,迫使时任总理谢赫·哈西娜逃往印度。
系统性暴力:安全部队的法外行为
联合国人权办公室的报告表明,安全力量在镇压抗议活动时,采取了极端暴力手段,使用枪支进行大规模的杀戮。报告援引多个可靠来源,指出从7月15日到8月5日的三周时间内,最多可能有1400人死于孟加拉国安全部队的枪杀。在这些死者中,约有12%到13%为儿童,大约有180名死者是未成年学生。
报告详细描述了这些暴力行为,包括“安全部队在无任何威胁的情况下,直接以近距离的方式射杀无辜的抗议者”。此外,报告还提到,孟加拉国政府高层和安全部门的领导者在镇压过程中发挥了协调作用,甚至参与了“法外处决、大规模任意逮捕和酷刑”等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联合国人权事务负责人沃尔克·图尔克(volker turk)表示,这些暴力行为显然是在政府高层的默许下进行的,目的是通过血腥手段镇压不满情绪。
司法与政治体制的缺陷
孟加拉国的临时政府邀请联合国调查小组前往孟加拉国,对这场暴动及其后果进行调查。报告中指出,调查小组发现,在暴力镇压的背后,孟加拉国的安全力量执行了一系列侵犯人权的行为。特别是在暴力冲突期间,很多抗议者被安全部队直接处决,许多无辜的民众因与抗议活动无关而遭到伤害。
调查还表明,孟加拉国的司法系统在这一事件中未能有效履行职能。报告指出,许多暴力行为的实施者仍未受到追究,且在孟加拉国社会中,很多涉及宗教和少数民族群体的暴力行为继续享有特权,罪犯往往能够逃脱法律制裁。这些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裂,也使得孟加拉国的社会矛盾变得更加复杂。
联合国人权办公室的负责人罗里·芒戈文(rory mungoven)表示,尽管孟加拉国的政府更替了,但很多来自前任政府的官员仍然在新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潜在的利益冲突”,并妨碍改革的推进和问责制的建立。他还强调,如果孟加拉国不能尽快推进司法和执法领域的改革,恐怕将很难有效遏制类似暴力行为的发生。
改革呼声
联合国调查小组还提出了多项建议,以期改善孟加拉国的人权状况。首先,调查小组建议孟加拉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改革其司法系统,确保暴力犯罪分子能够受到应有的制裁。此外,报告还提出,孟加拉国应建立一个证人保护计划,为那些可能面临威胁的证人提供安全保障。报告还呼吁政府严格限制安全部队在驱散抗议者时使用致命武器,除非面对“迫在眉睫的生命威胁或重大伤害”。
孟加拉国临时政府对联合国的报告做出了回应。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声明中重申,政府承诺遵守法治,并表示,改革司法和执法部门是孟加拉国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他呼吁,所有参与政府工作的人都应该站在公正与法律的一边,追究那些违反法律和人权的同僚的责任。
深层次矛盾与孟加拉国的未来
此次镇压的背后不仅仅是政治冲突的结果,更揭示了孟加拉国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抗议活动的起因是对政府职位配额制度的不满,然而,随着抗议的持续,抗议者的诉求逐渐转向更广泛的政治改革。经济不平等和对政治权利的压制是抗议者反抗的主要原因之一。报告指出,孟加拉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严重,贫困地区的民众长期无法享有平等的政治与社会机会,这加剧了社会的不满情绪。
此外,孟加拉国的司法体制一直存在着腐败问题。许多人认为,法律并不能为普通百姓提供公平的保护,反而成为了少数权贵阶层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正因如此,许多人选择通过抗议、暴力等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而这些行为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暴力冲突。
孟加拉国的政治局势持续动荡,而此次镇压所揭示的暴力行为,也让世界关注孟加拉国状况的恶化。联合国的报告不仅对孟加拉国政府提出了严厉批评,同时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改善孟加拉国状况的参考框架。孟加拉国能否在未来进行有效的改革,改变现有的政治和司法结构,将是决定其走向的关键。
总的来说,联合国的报告对孟加拉国政府提出了多项改进建议,特别是在司法和执法领域的改革。然而,这些改革能否顺利实施,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孟加拉国的未来,将取决于政府是否能有效应对国内的政治和社会矛盾,并为民众带来切实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