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之一,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积电)正在美国积极建厂,准备将自己的芯片产能从亚洲迁至美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台积电累计耗资超过4000亿美元。为了能在美国发展,台积电可谓是下了血本。
为了台积电不顾如此高额的成本,也要在美国建厂?因为在2022年,美国出台了《芯片与科学法案》,给所有在美国建厂的芯片制造商超过2500亿美元的补贴。
台积电在美国发展的想法非常坚决,甚至还主动递交了“投名状”。在接受台媒《天下》杂志采访时,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公开对大陆展现强硬姿态,宣布支持美国对大陆半导体行业进行限制。
张忠谋称,台湾地区的半导体技术领先大陆5—6年,且后续10年依然保持领先,大陆别想赶得上。他还认为,随着国际形势变化,未来世界半导体供应链将呈现“两极化”,造成芯片制造成本上升。因此,他支持美国对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产业进行限制,阻挠后者的发展。
然而,台积电给美国递交“投名状”,能如愿以偿得到“美好的未来吗”?
为什么美国要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因为他们在芯片领域早就失去了绝对竞争力。从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就开始下降,从最高时期的37%,降到现在的12%。与此同时,很多美国半导体公司因为芯片制造成本高、工艺复杂等原因,选择把部分产能转移至海外。从国际芯片产能分布情况看,劳动力充足的东亚地区,占到全球芯片产能的80%。
为了至关重要的芯片产能带回美国国内,解决美国芯片供应链问题,拜登政府出台了《芯片与科学法案》,用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吸引芯片制造商在美投资。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何况是唯利是图的美国。在法案中,美国明确要求所有芯片巨头必须来美国建厂,而且10年内不能在中国投资。
很明显,美国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主要目的是把中国排除在国际半导体产业链外。对芯片巨头们而言,美国就是逼他们放弃中国市场。因此,芯片行业对美国的方案反对声强烈。尤其是美国国内的企业,例如英特尔公司,公开表示不愿自己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受到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台积电还积极迎合美国的法案,直接掉进了“陷阱”。
根据原本的计划,台积电在美国建厂只需要投资400亿美元,然而,美国本土劳动力严重不足,专业技术人员更是严重缺乏,使得台积电建厂成本水涨船高。为了在美国建厂,台积电被迫将研发注意力转移到投资方面,结果造成自身竞争力直线下滑。
实际上,台积电遇到的情况是有前车之鉴的。在美国的号召下,富士康曾赴美建厂,同样遭遇人力成本过高的问题,原计划生产的10.5代lcd液晶面板只能放弃。为了弥补损失,富士康的美国工厂只能选择生产机器人、呼吸机等设备,最后被迫放弃在美建厂,转移到了印度。
对美国的《芯片与科学法案》的本质,台积电也没有看清。实际上,美国推出这项法案,就是用补贴政策破坏公平竞争,对中国大陆进行打压,影响全球芯片布局,使得国际贸易原则受到严重损害。
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有类似的做法,摧毁了日本的半导体行业。然而,美国毁掉日本半导体行业了,自己的芯片产业依然没有多大改善。现在,中国大陆半导体发展势头迅猛。美国担心自己的科技霸权受到冲击,又开始挥舞制裁大棒。
对美国打压,中国无所畏惧。仅2022年,中国半导体专利申请就达到37865项,占到全球总量的55%。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认为,美国竭力阻挠中国芯片的发展,只会让中国在半导体行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时间,实现芯片产业全面独立自主。
台积电给美国递交“投名状”,恐怕短期收益都拿不到,自己的后续发展还受到限制。台积电不明白,只有背后有强大的祖国,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现在,他们完全就是他人案板上的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