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刺客
巴西大选结果揭晓,左翼的巴西前总统卢拉在当天的选举中胜出,成为新一届巴西总统,并将于明年1月正式就任。极右翼的巴西现任总统博索罗纳未能实现连任。对此,美国《纽约时报》指出:卢拉的胜选也将巴西推向左翼。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以来,拉美地区最大的7个国家中,已有6个国家选举出来左翼领导人。
卢拉的胜选,意味着巴西的政治局面从极右翼转向左翼。素有“巴西特朗普”的博索罗纳下台,可以说是美国在拉美地区“再失一城”。不过,明知巴西选举结果就是一杯苦酒,但美国总统拜登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往下咽。据观察者网报道,卢拉获胜后,拜登向他表示祝贺。声明说:“我向卢拉赢得自由、公正且可信的选举表示祝贺”。
从政治层面上来讲,巴西左翼政党上台执政,对美国来说不是件好事。因为左翼政治在美国后院的存在,与华盛顿的所谓“政治价值观”是一种对立关系。所以说,极右翼的博索罗纳败选,从某种意义上对美国来说,就是一次重大的失败。至少,在政治层面上,巴西不再是美国“志同道合”的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巴西现任总统博索罗纳在败选之后,曾公开质疑选举的公正性。不过,他的这种毫无根据的指责,在中国、美国和法国等大国祝贺卢拉当选的声音中淹没。这就意味着,博索罗纳如果希望利用外部势力干预大选结果,为自己挽回败局的话,基本已经不可能。
美国没有公开支持博索罗纳对选举结果的质疑,反而在第一时间对卢拉的胜利表示祝贺。这不是美国希望这个拉美大国让左翼政党当家,而是在干涉拉美国家内政方面,美国心有余而力不足。在2019年,美国对委内瑞拉内政的干涉,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这就足以说明一切。
所以说,美国既然没有能力对拉美地区政治格局做出改变,那么接受越来越多地区国家又左翼政党执政的现实,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毕竟,当拉美地区左翼政治力量形成一种主流的时候,美国如果继续反对,只有被地区国家给孤立。
巴西选举的结果揭晓,意味着拉美地区由左翼政党执政的国家进一步增加。这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地位而言,是一种失败。毕竟,包括巴西在内的这些左翼政党执政的国家,虽说没有公开反美,但一般都坚持走务实外交路线,拒绝在大国之间选边站队。这对在该地区推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霸权主义政策的美国而言,是一种耻辱。
卢拉的胜选,对美国来说最尴尬的,并非左翼政党上台对美西关系造成多大影响,而是卢拉的务实外交路线,将导致美国在该地区搞反华活动变得更加困难。据观察者网报道,与倾向于“反全球化”的博索罗纳相比,卢拉始终致力于推动多边主义合作。对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卢拉的回归,将让一度经历坎坷的中巴关系大幅改善。
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提升,本来就是势不可挡的事情。在巴西大选揭晓之前,美国好歹还有博索罗纳执政的巴西这道“防线”,多多少少给能它挽回一点面子。现如今,随着卢拉的胜选,中巴合作关系开始重新扬帆前进。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在拉美的这道“防线”也被巴西民意给“击溃”。
拉美地区政治风向的改变,让美国利用拉美地区建立反中俄联盟的企图,基本无法实现。相反,拉美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导致抵触美国的情绪也在该地区不断蔓延。拜登在洛杉矶举办美洲领导人峰会受到众多地区国家的抵制,还有就是该地区的尼加拉瓜,拒绝美国驻该国大使入境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进一步说明美国在该地区的霸权主义地位正在发生坍塌。
综上所述,卢拉领导的巴西左翼政党重出江湖,至少在政治层面上,对美国来说是一次失败。卢拉的胜选,在为中巴关系恢复正常化扫清政治障碍的同时,也让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地位遭到进一步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