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东部四个地区公投已经结束,不出意外全通过了“入俄”的决定,而且支持率还很高。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表示,可能会在10月4日通过决议,接收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加入俄联邦。
但此举在国际上,却引起了一片反对声,美国、德国这些本就支持乌克兰的西方国家就不说了,连一直与俄罗斯关系比较好的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也站了出来,公开反对乌东公投入俄。
虽然说这两个国家的国情比较特殊,塞尔维亚是因为科索沃的问题。当年科索沃就是在西方的支持下,通过公投从塞尔维亚“分裂”出去的,如果塞尔维亚承认了乌东公投入俄,那也就意味着自己在科索沃问题上陷入被动了。
而哈萨克斯坦,则是因为其国内也有俄罗斯民族聚集区,一旦承认乌东四地公投,那么很可能为以后埋下祸端,因此也只能站出来公开反对。
但毋庸置疑的是,跟此前俄罗斯以特别军事行动的名义,向乌克兰发起战争时相比,这次乌东四个地区的公投入俄,促使俄罗斯在国际上遭受了更大的舆论反噬。
道理并不复杂,因为俄罗斯对乌克兰开战,原因是北约坚持东扩,乌克兰又打算同意让北约在乌克兰部署导弹,这对俄罗斯战略安全产生了直接威胁,因此俄罗斯打乌克兰,顶多只能算“防卫过当”,除了美西方国家之外,大多数中小国家还是能够理解的。
但俄罗斯支持乌东地区公投入俄,对于中小国家来说,就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了,因为如果支持了这次公投,那么任何一个中小国家的完整性,就得不到保证。哈萨克斯坦总统对此有精确的论述,如果严格地按照所谓“民族自决”的办法来施行,那么世界上会多出几百个国家,只会让局势更乱。
因此,小国反对乌东公投入俄,这无关道义,只跟每个国家的自身利益有关。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普京支持乌东地区公投入俄这招棋走错了呢?当然不是,因为站在俄罗斯的角度,这是无奈之下的选择,如果不这么做,很可能就要输掉战争了,那对于俄罗斯来说,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此前乌克兰集结大军在哈尔科夫州反攻,俄罗斯军队失利,一方面是因为战略上出现了判断错误:俄罗斯一直认为乌克兰的反攻,会在南部地区,结果被“声东击西”了。
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俄罗斯本身的军力不足了。乌克兰全国动员,一个4000多万人口的国家,至少可以动员几百万人的军队,再加上美西方给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援助,俄罗斯就算能一直赢,也会陷入一战时德国打英法的困境,战术层面总是赢,可战略层面因为战线太长,兵力不足,最终被人家反推。
这种背景下,普京要稳住俄罗斯的基本盘,就只能向战场增兵,可问题是增兵是要钱的,眼下俄乌战争打成这样,明显将变成长期消耗战,俄罗斯不可能跟西方比经济消耗,最终要保护已经吃到嘴的利益,就只能利用地大物博,人口更多的优势,以最低的成本,跟北约耗下去。
至少也要表现出这一态度,才能让北约知难而退。这个时候,派义务兵上战场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按照俄罗斯宪法,改革后的义务兵,只有保家卫国的责任,没有出国作战的义务。
换而言之,要充分利用俄罗斯庞大的义务兵队伍,就只能把乌东战场,变成俄罗斯领土,所以推动乌东地区公投,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普京肯定知道这么做了以后,很容易让俄罗斯在舆论上受到美西方的攻击,但如果不这么做,接受战争失败的结果,那么俄罗斯自普京上台以后,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那一口“大国之气”,就烟消云散了。
到了那时,不用美国和北约动手,俄罗斯内部的各种民族矛盾,都有可能让俄罗斯解体。一方面是丧失国际地位,自己内部生乱;一方面是支持乌东公投入俄,在舆论上承受压力。两者相比,显然是后者对于俄罗斯来说,伤害更小一点。
所以说,现在判定普京推动乌东公投是一招错棋,还有点为时过早。这股舆论声势看上去很吓人,但对俄罗斯能造成的实际效果,其实不会太大。
否则当年美国和北约支持科索沃公投独立,早就被国际社会反对的舆论反噬了,可结果是现在美国和欧盟都还好好的,甚至时不时还利用科索沃威胁一下塞尔维亚。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这句话实在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