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根据包括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内的多家外媒的报道,美国政府表示,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将会在美国东部当地时间10月4日早上十点,公开就拜登政府的对华贸易政策发表相关演说。
针对这场对华贸易演说,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已经公开表示,美国拜登政府可能对中国征收额外关税。很多人对此不是很相信,认为目前美国国内已经出现了通胀情况,美国还要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美国这不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吗?
01、美国是“精英的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对目前的美国来说仍然可以接受;
很多人都认为,目前美国国内已经出现了物价上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还要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岂不是会加剧美国国内的通胀情况,美国人有这么愚蠢吗?
大部分读者可能在中国境内呆久了,认为现在的美国拥有和中国一样的集体意识,但实际上,目前的美国,确切地说是一直以来,美国都只是“精英的美国”。
以美国的新冠疫情为例,现在的美国因新冠死亡而死亡的人数已经突破70万,但美国人好像没什么感觉。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大部分美国人都觉得这都是“别人家”的故事,没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就是没事,现在部分旅美华人/华侨也有这种感觉。
对于美国的“精英”来说,自己拥有完善的新冠防疫措施和治疗保障,“与新冠共存”并不是什么问题。劳动力不足了?美国把边境墙打开,大量年轻移民就会快速补充进来,这就是目前美国作为移民国家的现状。
没错,现在美国如果再对中国加征关税,美国社会的通胀情况会更加严重,但掌握着美国最多实力的美国“精英阶层”并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一颗鸡蛋如果从1美元涨到10美元,对普通美国人来说是灾难性的,但对于美国“精英阶层”来说影响并不大。
美国精英阶层根本不怕这种幅度的通胀
至于美国的货币超发,美国的“精英阶层”有房产、股票等各种其他资产来“兜底,但穷人什么都没有,大水退去之后,美国可能会损失一大堆的美国穷人甚至是中产阶级,但是“精英阶层”还在,凭借移民国家的特性,美国很快又能补充劳动力,这就是美国现在最大的依仗。
所以,对于美国来说,在原本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基础上,再度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并不是不能接受的问题。
02、“贸易战2.0”的规模可能会比“贸易战1.0”的规模更大——美国已经从多个方面开始做准备;
就像我之前所说的,看中美竞争和博弈,永远不能只单单看一条新闻。我来给大家梳理下过去一段时间内,美国为“中美贸易战2.0”做了哪些准备:
1、9月24日,在“美日印澳”四国峰会上,宣布要组建“新兴技术和网络空间上建立伙伴关系”
2、9月29日,美国与欧洲宣布成立“美欧贸易和技术理事会”,目标则是“加强半导体供应链,遏制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并采取更统一的方式来监管华为等大型国际科技公司”;
3、9月30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强制要求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制造商,交出客户名单和机密数据。同时,呼吁“美国和欧洲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努力以拖延中国的科技创新速度!”
美国很显然吸取了“贸易战1.0”中的教训,在对华加征关税前,首先尝试和欧盟联合起来,打算切掉中国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发展路径。同时,对芯片供应领域下手,打算完全掌握芯片生产节奏,借此来向中国施压。
美国“贸易战2.0”的目的就一个——让中国为美国的美元超发买单,让美国为即将到期的巨额美债买单。
对于我们来说,绝对不可以因为“贸易战1.0”扛住了美国的进攻,就对“贸易战2.0”不上心。从现在的情况上来看,“贸易战2.0”的范围和强度,甚至有可能超越“贸易战1.0”。
我们要做的东西也很多,首先是加快产业升级。比如最近的“拉闸限电”,不算什么“大局牌”,但绝对是正常的“阳谋”。因为无论怎么样,我国的电力供应结构肯定是要逐渐减少对煤电依赖的,只不过某些企业自己不注意控制全年“碳配额”,结果最终导致影响到部分地区的民生用电。
很多企业上半年就把“碳配额”给用完了
其次,我们要加强对全产业结构的把控。加强和东盟、欧盟的联系。欧盟不会那么容易被中国争取,但也没那么容易被美国争取,所以美欧经贸伙伴关系不会牢固到坚不可破。
其实现在最麻烦的还是芯片问题,这也将会是“贸易战2.0”的重点战场。如果中国能够打破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限制,那么以后美国就失去了这张“对华王牌”。所以,在新一轮的中美贸易战中,就要看华为以及一系列科技企业的努力了。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