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之前欧洲那边,哪怕是夏季也比较清爽,他们对空调也是不屑一顾,并且认为空调不但污染环境,还会影响城市美观。
而最近欧洲遭遇了极端高温,甚至埃菲尔铁塔都被热弯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空调的欧洲人民真的是受罪了。
这时候中国空调进入了欧洲市场,瞬间我们熟知的空调品牌就成为了中国空调的救世主。
优雅,在四十度高温下碎了一地
往年的欧洲夏日,是明信片里的样子,老街的咖啡馆,人们穿着衬衫,阳光斜斜地照着,风里还带着一丝凉。
空调这东西对他们来说是又吵又费电根本没有用,难道他们就没有夏天吗?当然有,但是他们应对的办法有的是。
比如说厚重的石墙,百年的老树,入夜后海风送来的清爽,还有一套祖传的、近乎玄学的自然降温心法。
那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从容,一种对工业化降温方式的不屑,可今年,这份从容被热浪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来到欧洲你会看到,巴塞罗那的狗,舌头无力地拖在滚烫的石板路上,眼神涣散,巴黎的地铁,成了移动的桑拿房,铁皮车厢里,汗水比人先下车,伦敦的老人,守着跳闸的风扇,坐在闷热的客厅里,脸上是中暑前特有的、令人不安的苍白。
所谓的“生活美学”,在生存危机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当优雅变成了挣扎,人们才发现,自己对天气的想象力,实在太过贫乏。
引以为傲的老房子,成了关不住热的囚笼
更让人难受的是,欧洲人自豪的那些老建筑,白天像海绵一样吸饱了热量,到了晚上,再慢悠悠地吐出来,把整个屋子熏得像个烤炉。
开窗,是扑面而来的热风,关窗,是令人窒息的闷热,进退两难,曾经被奉为经典设计的遮阳百叶窗、庭院里的喷泉、屋顶的绿植,在这场史诗级的高温面前,显得像个笑话。
年轻人还能靠冲凉水澡硬扛,老人和孩子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威胁,这不仅仅是热,更是一种信念的崩塌。
欧洲人习惯了对世界输出环保理念和生活方式,但当热浪把电网烤瘫、医院挤爆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才是那个最没有准备的学生。
那为什么不装空调?因为流程很复杂,欧洲那边历史城区的建筑法规,比花岗岩还顽固,一台空调外机,要走的审批流程,比建一座教堂还复杂,并且欧洲的电费也是贵的吓人。
中国空调进入欧洲市场
就在欧洲人被烤得怀疑人生的时候,一股来自东方的凉意,以一种近乎野蛮的方式,席卷了整个大陆。
美的、格力、海尔这些在中国人看来再寻常不过的名字,一夜之间成了欧洲的“救世主”,特别是那种无需安装、插电就用的便携式空调,简直是为欧洲的老房子量身定做。
一根管子从窗户缝里伸出去,一个按钮按下去,整个世界都清凉了,对于那些被建筑法规和高昂安装费困住的欧洲家庭来说,这不啻于天降甘霖。
德国的电器商店,中国产的小空调上架就空,意大利政府紧急掏钱,补贴民众购买,法国甚至开始给贫困家庭发“空调券”。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200多万台中国空调漂洋过海,涌入欧洲,同比增长超过三成,而在中国的佛山、宁波,空调工厂的灯火彻夜通明。
在众多品牌中,美的的销量十分的好,因为他们专门为德国市场研发了一款叫做PortaSplit的空调,目前已经出售了10万,法国和德国现在都处于缺货的状态。
过去“中国制造”总被贴上廉价、低质的标签,但在酷热的炙烤下,能救命的就是好东西,当最后一丝傲慢被汗水浸透,欧洲人发现,他们对中国产品的认知,是时候更新了。
被中国制造冷却的欧洲
权威机构预测,到2050年,欧洲大陆将新增超过两亿七千万台空调,这意味着,空调将彻底告别“奢侈品”的身份,成为像冰箱、洗衣机一样的家庭标配。
这片巨大的蓝海市场,几乎是为准备充分的中国品牌敞开的。凭借着强大的供应链、无法拒绝的性价比和灵活的产品设计,中国空调企业将成为这场“欧洲降温运动”的最大赢家。
未来的欧洲,很可能就是一个被“中国制造”冷却的欧洲,这场热浪,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大陆在气候巨变前的脆弱与挣扎。
从抗拒到依赖,欧洲人对空调的态度,折射出的是一场深刻的心理变迁,夏天再来时,欧洲人可能还是会心疼电费。
但当他按下遥控器,听到那一声清脆的“滴答”,感受到那股来自东方的凉风时,他会明白,这才是当下最踏实的幸福。
参考资料
每日经济新闻2025-07-04《40℃热浪夺命,“不靠空调过夏”的欧洲人扛不住了,有中国产品被抢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