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三章的由来

“约法三章”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典故,它源于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颁布的一部法令,主要是为了规范官员的行为,遏制官场腐败现象。据传,“约法三章”是在孝文帝与他的宰相崔浩商议后制定的。这三章法律内容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可执行性,被誉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典范。

孝文帝

“约法三章”的三个章节分别是:

第一章:“上大夫不得以私门谒见,若有用事,当奏闻于朝。”

这个章节规定,上大夫(指高级官员)不能私下拜访皇帝,如果有事情需要处理,必须通过奏折呈报给朝廷。这个规定的目的是防止高官滥用权力,损害朝廷利益。

第二章:“中大夫以下,有罪当坐,不得逃亡。”

这个章节规定,官员如果犯罪,不管职位高低,都要接受惩罚,不能逃跑。这个规定的目的是要求官员遵守法律,不得逃避责任。

第三章:“非公卿大夫及其子孙,不得尚书省及诸曹郎事。”

这个章节规定,非公卿大夫及其子孙不能担任尚书省和诸曹郎(官员),这个规定的目的是限制高官子弟的权力,避免他们滥用职权。

“约法三章”规定了官员的行为准则,要求他们遵守法律,遏制官场腐败现象。这部法律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历代君主视为重要法规,长期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