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位是新中国开国上将,名气却并不大,这是为何?

2024年06月10日05:52:11 历史 1837

1955年9月,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当时评出的开国上将有55人,后来又单独补授了两位,一共57位。他们在革命年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仅是战功赫赫,更是个性鲜明。


这10位是新中国开国上将,名气却并不大,这是为何? - 天天要闻

像和尚将军许世友,革命生涯战功赫赫,抗战期间更是打红了胶东半边天。有着“旋风司令”美誉的韩先楚,从白山黑水一路南下解放了海南岛。号称军中“三杨”的杨得志、杨成武、杨勇无疑也是相当明亮耀眼。

李克农就算没有上过战场,但他负责隐蔽战线,被誉为我党特工之王,同样名声显赫。

然而,还是有些将军名气似乎不是那么大,尽管被授予上将军衔,但给人的感觉实在是低调。

李涛


这10位是新中国开国上将,名气却并不大,这是为何? - 天天要闻

李涛1926年就入了党,参加过秋收起义。他与那些战斗在一线的猛将所不同,他是我军历史上参谋、情报工作的杰出组织者。尽管曾长期担任机关参谋,但李涛是带过兵的。他曾担任红3军第7师的政委,和师长陈伯钧在反围剿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此后,他还担任过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是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长征期间,李涛更是取代刘伯承,担任军委纵队司令员。

之所以李涛后来不太出名,是因为他长期在后方工作,少了许多露脸的机会。抗战期间,李涛曾做过统战工作,回到延安后在军委工作,历任中共中央军委后勤部经济建设部部长、军委秘书长、作战部副部长兼第二局代理局长等重要职务。解放战争时期,李涛担任军委作战部部长兼一局局长。

这期间,他经常参与重大的军事决策和重要作战方案的制定,给军委提出过许多宝贵建议。他也曾被誉为中央军委首长的“活字典”和“活地图”。

那么自然,他与那些常年战斗在一线的将军相比少了很多抛头露面的机会。

王平

王平出身于红三军团,是彭总的老部下。在红军时,他也当过27军政委,和陕北红军代表贺晋年搭档。


这10位是新中国开国上将,名气却并不大,这是为何? - 天天要闻

抗日战争时期,王平担任过冀中军区政委,参与开辟、建立、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北岳军区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司令员。

从他的经历看,王平是典型的政工干部。抛开功劳不谈,政工干部自然是不可能与那些常年指挥作战的战将相比的,自然故事也没有他们的更多更丰富。

周桓

周桓在天津求学期间,开始参加进步活动,到湘鄂赣苏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不过他的长处不是作战打仗,而是做政治工作。


这10位是新中国开国上将,名气却并不大,这是为何? - 天天要闻

土地革命时期,周桓曾任军委总政治部兼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秘书长、统战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周桓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周桓曾任东北人民解放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后勤部政委。

新中国建立以后,周桓出任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而沈阳军区成立后,周桓是首任政委。

因为1959年的庐山会议,周桓被迫转业到地方,出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主要负责主管文艺工作。尽管周桓将军毫不气馁,而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中,但对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傅钟

傅钟1921年冬入党,比十大元帅十大将的党龄都要早。他也曾在法国苏联留学,两任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书记。


这10位是新中国开国上将,名气却并不大,这是为何? - 天天要闻

他长期从事政治工作,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强渡嘉陵江等重要战役和长征。在红军时期,他的资历比大部分的上将都要深,职务非常突出,当过红军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

抗日战争中,傅钟长期转战在太行山区,担任过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以及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开始后,他仍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参与了领导解放战争中的总政治部工作。

不仅革命生涯,在新中国成立后,傅钟仍长期担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长期参与领导全军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宣传、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

傅秋涛


这10位是新中国开国上将,名气却并不大,这是为何? - 天天要闻

傅秋涛是湖南平江人,曾参加平江农民扑城暴动。他长期战斗在湘鄂赣地区,曾参与领导湘鄂赣苏区反“围剿”,是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率领5000多人在湘鄂赣坚持斗争长达3年。

抗战开始后,他率部被编入新四军,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兼第1团团长,也是陈毅的副手。皖南事变中,他率部成功突围,保存了有生力量。新四军军部重组后,傅秋涛担任新四军第7师副师长。

在解放战争时期,傅秋涛随新四军进入山东,担任鲁南党委书记、鲁南军区政委、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等职。尽管开始负责后勤和地方军区工作,但贡献不可谓不大。

唐亮

唐亮将军参加革命的时间很早,1926年就担任家乡赤卫队队长了,后来参了军也入了党。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曾担任师政治部主任一职。


这10位是新中国开国上将,名气却并不大,这是为何? - 天天要闻

抗战一开始他只是一个旅政治部的组织科长,后来先后担任过旅政委、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期间,唐亮成为了第三野战队的政治部主任,被称作三野的巨头之一。

不过唐亮是政工干部,再加上他的个性,本身就比较低调。而且,唐亮素有“军中老实人”之称,对于名利地位,始终看得很淡,始终谦逊自律,克己奉公,所以唐亮的名声并不像其他的将领那么响亮。

朱良才

朱良才参加过湘南起义,是井冈山上的老人了,他还是“朱毛”的第一任秘书,他革命生涯几乎都是在做政工工作,曾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军政治部主任。毛主席曾评价朱良才说:“军事上过硬,政治上合格”,是“军之良才”。


这10位是新中国开国上将,名气却并不大,这是为何? - 天天要闻

抗战爆发后,朱良才担任过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在司令员聂荣臻的直接领导下,做军区和部队的政治工作。解放战争中,朱良才也在华北地区战斗,担任过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

建国后他还是北京军区的政委。然而因为身体因素的影响,朱良才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

因为他退下来的时间早,又主要做的是政治工作,所以知名度在开国上将里不算高的。但是他的一篇文章,大部分人应该都读过,就是《朱德的扁担》,该文曾经出现在语文课本中。

杨至成


这10位是新中国开国上将,名气却并不大,这是为何? - 天天要闻

杨至成,是贵州侗族人,黄埔军校五期毕业生,参加过南昌起义。此后,他跟随朱德,陈毅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上了井冈山。

他在土地革命时期,主要做的是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曾在反“会剿”作战中,负责伤病员的管理工作,解决给养和医药供应。

他是红军的第一任大管家,开辟了第一个军队电讯系统,打通了第一条军队邮政通道,创办了第一所后勤军校,设计了红军第一身军服

抗战期间,杨至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苏联留学,回到祖国后,已经是抗战胜利后的事了。而回到东北后,杨至成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政委,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等职,同样负责后勤保障。

杨至成与另外“三杨”相比,名头没有那么大。

周纯全


这10位是新中国开国上将,名气却并不大,这是为何? - 天天要闻

周纯全是红四方面军出身,可论名气和许世友等人差距还是很大的。其实,在当时周纯全资历以及职务还是非常厉害的,他担红过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甚至还曾是中央政治局委员。

然而,他曾因盲目笃信张国焘而犯下大错。抗战开始后,周纯全离开了一线部队,主要是做的教育工作,无形当中让他变得非常低调。

抗战胜利后,周纯全调到了东北,开始负责后勤工作,后又成为第四野后勤部部长。在抗美援朝中,周纯全任志愿军后勤部的政委,协助洪学智完成了后勤工作。

陈奇涵

陈奇涵曾在护国第二军讲武堂学习,参加了反袁斗争,他在土地革命时期名气并不算小,他曾在黄埔军校工作,担任过教官,还随部参加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这10位是新中国开国上将,名气却并不大,这是为何? - 天天要闻

入党后,他参与领导了赣南起义和兴国暴动,创建了赣南苏区,被毛主席称赞为“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他也曾担任过红1军团的军团参谋长,资历是很老的。

抗战开始后,陈奇涵留在了大后方,主要在中央军委工作,也兼任延安卫戍司令与防空司令。抗战胜利后,陈奇涵调去了东北,不过主要在地方军区工作,担任过东北军区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陈奇涵又担任军事法庭庭长,成为我国军法战线上的奠基人,也被称为军法上将。

其实军队授衔是综合性的工作,名气绝非评定的因素,而有些战将带领部队打下的一次次胜利,可能会更加让他们名声在外。但也有的将领是从事后勤、政治工作,尽管也很重要,但毕竟不属于抛头露面的类型,他们往往是默默无闻,但功劳绝对是不小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事关中国,美机密行动被曝光!拜登再也瞒不住了?英媒这回立大功 - 天天要闻

事关中国,美机密行动被曝光!拜登再也瞒不住了?英媒这回立大功

据参考消息网援引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网站报道,据英媒报道,美国军方几年前为对抗中国在菲律宾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曾在菲律宾展开秘密行动,试图通过“心理战”挑起当地民众对中国疫苗的质疑。路透社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军方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利用虚假账号发布的这些旨在“散布
王娡祖上曾是贵族,后来嫁入皇室,通过手腕扶立儿子成为太子 - 天天要闻

王娡祖上曾是贵族,后来嫁入皇室,通过手腕扶立儿子成为太子

在一般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大。而放到过去的封建帝王家庭中,孩子的母亲将对孩子的未来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1.入太子府王娡是名门之后,她的父亲虽然是普通人,但是其母亲臧儿则是汉初的诸侯王之后。当初项羽分封诸王的时候,就曾经封过一个燕
日本七成人死后,都会落到一个中国男人手里?或许这就是命! - 天天要闻

日本七成人死后,都会落到一个中国男人手里?或许这就是命!

果然,日本人到死都无法摆脱中国人。俗话说得好,生老病死乃人间常态,死后一定会去的地方,那就是火葬场了。可是你知道吗,在日本东京,一个中国人竟然承包了6家火葬场,要知道整个东京也只不过才只有9家火葬场。这真是直接把日本的殡葬业给一下子垄断了啊
曹操算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吗? - 天天要闻

曹操算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吗?

曹操(155年-220年)虽然通常与三国时期紧密相关,但他实际上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三国时期。曹操原因如下:三国时期的界定:三国时期通常指的是从公元220年曹丕(曹操之子)篡汉自立为魏文帝开始,直到280年西晋灭吴为止的历史阶段。这段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