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背后4个字并不是“精忠报国”,我们误解了900年

2020年12月13日14:00:12 历史 1365

说到精忠报国的名将,历史上为数不少,每个人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但是岳飞这个名字肯定是要被提到的,岳飞一辈子都奋斗在为精忠报国的路上,率领着自己的手下在前线抗金,打出了赫赫威名,只要一提到“岳家军”,金人就吓得四散而逃。

岳飞背后4个字并不是“精忠报国”,我们误解了900年 - 天天要闻

岳飞是大众公认的爱国英雄,不管是在哪一个题材中出现,岳飞必然是一个正面形象,大家了解岳飞,知晓岳飞这个名字,可能就是在“岳母刺字”的故事了,当岳飞将要奔赴前线的时候,他的母亲为了勉励他,在他的背上刻下4个大字。

这四个字正是大家所熟知的“精忠报国”,但是历史上真的有刺字这回事吗?岳飞背上的字又真的是“精忠报国”吗?恐怕不少人都坚信这件事是真的,历史上就是这么回事,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真实情况和大家认知的并不一样。

岳飞背后4个字并不是“精忠报国”,我们误解了900年 - 天天要闻

岳飞骁勇善战,把金军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可以说是岳飞保住了岌岌可危的宋朝,手下的岳家军更是作风严谨、令行禁止,唯岳飞命是从,这一点放在哪一位统治者的手中都是不行的,再加上秦桧的从中作梗,岳飞就这样含冤入狱了。

岳飞有谋反的心思吗?肯定是没有的,一直在尽心竭力的对抗金朝,但是阻拦不了当权者的猜忌,岳家军并非私军,秦桧更是在其中极力阻拦抗金,甚至还诬陷岳飞与金军勾结,就这样,本就猜忌的皇帝信了秦桧的话。

岳飞背后4个字并不是“精忠报国”,我们误解了900年 - 天天要闻

爱国名将被打入了大牢,忠心耿耿却落得这样的下场,更是在秦桧的作祟下,岳飞被人带着游街,在狱中他早已经受尽了刑罚,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背上所刻的字也被百姓们所看到,进而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人知道。

在历史上“岳母刺字”这件事并不存在,这是后来美化岳飞所加上去的,但是岳飞的背上的确有四个大字,不过不是大家熟知的“精忠报国”,而是“忠报国”四个字,我们误解了整整900年,每天都以为自己了解到的就是正确的。

岳飞背后4个字并不是“精忠报国”,我们误解了900年 - 天天要闻

至于会为什么会流传下来“精忠报国”,应该是和宋高宗有关,当时宋高宗曾经手书给岳飞“精忠报国”四个字,应该就是这个原因使得它流传了下来,不过不管岳飞背后是什么字,都改变不了他是英雄的事实,改变不了他的贡献。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 天天要闻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山东/ 孙延宜专辑/2025年/183(随笔)2025年7月4日,乡村精短文学公众号编发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条规范的赐宴街》,独立寒秋老师看到后,在我们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写的这个随笔“有道理”,然后畅谈了自己对赐宴街命名的意见,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 天天要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当地时间7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位于非洲的三处世界遗产地因面临的威胁大幅减少,已正式被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按照世界遗产大会的决议,共三处世界遗产地被移出濒危名单,分别是马达加斯加的阿钦安阿纳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遗址、利比亚的加达梅斯古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 天天要闻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点半,砖墙后面好像还有东西!”现场木匠小声招呼县文化馆的干部,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为一段尘封往事重见天日的开场。故居修缮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蜡纸包得严严实实、字迹依旧清晰的长信,却把所有人拉回半个世纪前的烽火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 天天要闻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据北京日报,记者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处得知,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于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时安详逝世,享年93岁。据悉,就在杨少华离世当天,杨议还安排杨少华外出参加活动,为某家新店开业剪彩。从晒出的视频来看,顶着炎炎烈日,杨少华坐着轮椅亮相现场,近年来杨少华的身体状况一直惹人担忧。此次参加活动,不...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 天天要闻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这句话一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然而,太史公却表示,别再以讹传讹了,我可没说过这句话。出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出自清代学者李晚芳的著作《读史管见》。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 天天要闻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时许,北京大兴天宫院。尹亚飞/新京报/视觉中国2025年7月,北京仿佛进入广东“回南天”,地铁通道的墙壁上甚至挂上水珠。东北地区也连日阴雨绵绵,仿佛进入江淮“梅雨”季。潮湿、闷热、黏腻的空气,让北方人感到陌生。“我们家现在讲粤语。”有人如是调侃。还有人说:“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乡的感觉。”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