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年慕容儁去世,其子慕容暐即皇帝位,在境内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建熙,立其母可足浑氏为皇太后。任慕容恪为太宰、录尚书事辅佐君王慕容暐。
慕容暐同他的祖父辈想比就是一个庸才,房玄龄等著《晋书》记载:景茂庸材,不亲厥务,贤辅攸赖,逆臣挫谋。暐既庸弱,国事缘委之于恪。这里说的恪就是他的叔父,辅助大臣慕容恪。
前燕顶梁柱——慕容恪
慕容恪系慕容儁之弟,是前燕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十六国名将之一。“慕容玄恭,信奇士也,可谓古之遗爱矣!”,“容貌魁杰,雄毅严重,每所言及,辄经纶世务,数从皝征伐,临机多奇策。”
在史书的慕容恪有着很高的声誉,也是为前燕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是前燕第一名将,慕容恪战昌黎、密云,破高句丽、宇文部,攻石赵残余,灭冉魏、段齐,击东晋下洛阳,战功赫赫,构筑了前燕的最大版图。慕容恪不仅为前燕汗马功劳,在辅助慕容暐的时候以谦恭宽和的姿态稳定国政,使得国内相对稳定。
诛杀慕舆根
慕容暐平庸暗弱,国家大事全部交付给慕容恪。同为辅助大臣的慕舆根自恃功臣,忌恨慕容恪统领朝廷大权,准备伺机作乱。慕舆根先是撺掇慕容恪造反,慕容恪是什么人,当然臭骂了一顿慕舆根。慕容垂从慕容恪知道慕舆根的这些话后就劝慕容恪杀掉慕舆根,慕容恪反而为慕舆根说话,说算了吧,都是辅助大臣不能自相残杀,暂且可以容忍他。
其实慕舆根撺掇慕容恪造反,真实想法是让前燕大乱自己好渔翁得利,但是怎么也没想到慕容恪压根不理他。这样慕舆根只好自己动手了,慕舆根与慕舆干密谋杀害慕容恪及慕容评,篡夺皇位。他们到慕容暐那里说:慕容恪要造反,请让我去平乱。慕容暐虽说平庸又不是傻子,怎么能信你一外姓人的话,慕容暐对慕容恪的为人也很清楚。慕舆根自己不长脑子,慕容暐于是派人拘捕慕舆根等人随机就杀了他们。
攻占洛阳
361前燕河内太守吕护倒戈为导火索,前燕与东晋在中原展开了连绵的战事。363年前燕全面的攻势开始发动,4月,慕容忠攻荥阳,东晋荥阳太守逃到鲁阳。
364前燕李洪开始略地河南,4月前燕攻许昌、汝南、陈郡,遣镇南将军慕容尘屯许昌。7月,太宰慕容恪亲自领兵攻打洛阳,东晋洛阳守军战败逃离。经这一系列的战役后,前燕从东晋手中获得了中原的控制权。
枋头之战
经过一系列的战役前燕从东晋手中取得了中原的控制权,连洛阳也被前燕拿下。在南边的东晋王朝当然不能忍,东晋计划着收复中原的决心。369年东晋大司马桓温北伐,前燕和东晋又一次正面交锋。
公元369年7月,桓温首开战果,攻克湖陆生擒前燕守将宁东将军慕容忠。慕容暐任命下邳王慕容厉为征讨大都督,仓促调两万兵马,与桓温在黄墟交战,慕容厉大败,全军覆没。随即,前燕高平太守徐翻向晋军投降。慕容暐慌忙任命慕容臧接替慕容厉率各路军马阻截,但晋军势如破竹,慕容臧无法招架,节节败退。随即桓温大军进抵枋头,距离前燕国都邺城,已不过百里。
桓温到达枋头后慕容暐和太傅慕容评闻知大惊失色,已打算逃回故乡龙城,将中原拱手让给东晋。369年前燕的顶梁柱慕容恪已经病故,慕容恪死之前向慕容暐推荐了慕容垂,但是慕容暐和慕容评非常不喜欢慕容垂,对慕容恪的话也没听,眼看桓温就要打到国都了,废物皇帝和大臣还想跑回老家,于是慕容垂主动站出来要和桓温打,没办法慕容暐让慕容垂领兵去和桓温打。
慕容垂也是一代名将,到后燕的时候会注重介绍他,总之就是慕容垂小心翼翼地和桓温打了机场,小有胜仗扭转屡败之势,稳住了前燕的军心。桓温北伐粮食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桓温于是在石门开凿漕运运输粮食。慕容垂本部和桓温大战,令慕容德至石门阻止晋军开通漕运,豫州刺史李邽又断晋军粮道,桓温屡战不利,粮食又不足,终于九月循陆路撤军。
桓温撤军后慕容垂下令进攻,骑兵于是加速追击晋军,配合慕容德所率埋伏在襄邑的伏兵夹击桓温,随机慕容垂击败晋军,杀三万人。前秦的苟池率的前秦兵亦在谯国攻击桓温,杀伤又以万计,桓温只有收拾残军退回东晋。
枋头之战慕容垂大败桓温,威名大振,慕容评对慕容垂是又忌又恨。前秦和前燕因共同的敌人桓温也有更多的接触,慕容恪去世后前燕随即走下坡路被正在崛起前秦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