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究竟为何而死?

2020年04月07日22:00:02 历史 1996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一句谚语,使得伯仁之名千古流传。可是,也让很多人感到奇怪,伯仁究竟是怎样一个大权在握的人?竟惹来后世之人,对他的死讨感叹千年而不休?只是,当后世的人们带着这些疑惑翻开史书,却发现伯仁之死,根本不是大家想象的这样。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究竟为何而死? - 天天要闻

伯仁是个普通贵族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说这句话的人,是晋朝人,名叫王导。而伯仁,自然也是晋朝的人,他本名为周顗,字伯仁,是晋朝时期的一个名士,常酒醉失态,又不理俗务,但,他也是一位在朝入职的大臣。因为古人喜欢称呼别人的字,所以,流传于世的不是周顗之名,而是伯仁之字。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究竟为何而死? - 天天要闻

伯仁年少的时候,就已经才名扬于京都,除了他出身贵族的身份,还有他本身就是王侯之身,他年轻的时候,因为父亲早逝,所以他早早的就承袭了他父亲的侯位,袭封武城侯。之后,还做过宁远将军、荆州刺史,护南蛮校尉,官至尚书左仆射。可见,他实在是个铁打实的贵族。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究竟为何而死? - 天天要闻

但是,魏晋时期门阀制度森严,原本能够为官做宰的人,出身就都不错。同时,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也是依靠推举,来选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没有一定的人脉认识高官,基本没什么机会能够做官,所以,那个时候能够做官,甚至是承袭爵位的人,出身都不会差。虽然,自古王侯将相之死,才是流传千古的事迹。可是,晋朝高官厚禄之人,何止千万?为何独独伯仁之死,能够被后世记住千年呢?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究竟为何而死? - 天天要闻

伯仁之死,被后世讨论千年的原因

这就得联系魏晋时期的流行文化来看了,魏晋时期的人,行为非常的怪诞,喜欢与众不同,也喜欢不流于世俗,不同寻常,在当时就是"大雅"。所以,当时的名士们,一个个都非常喜欢饮酒、食药、放荡不羁等等,都是为了挣得一个雅名。而上文已经提到,伯仁也是名士,是名士,自然也要追求与众不同,比如,他也喜欢当时的饮酒之风。但是,真正的名士,绝不会依靠这些身外形式,来标榜自己,而是真正的性情高洁。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究竟为何而死? - 天天要闻

而伯仁,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名士。原本,伯仁和说出"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王导,是非常好的朋友。甚至王导的亲哥哥王敦,还对伯仁有救命之恩。早年间,在伯仁还在做宁远将军的时候,当时他刚刚上任,就遇到了流民乱军,更可怕的是,这帮流民,还把当时的一个叫杜弢的贼寇给放到了伯仁的辖区,突然间的大祸,伯仁抵抗无用后,跑到了豫章,投奔了王敦,王敦收留他,也算保住了伯仁的性命。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究竟为何而死? - 天天要闻

后来,王敦因为觉得不受重用而谋反,晋元帝决定将王家满门抄斩。当时,担任晋朝大司空的王导,是王敦的亲弟弟,为了保住性命,天天跪在宫门口请罪。一日,伯仁正要进宫,就遇到了跪在宫门口的王导,王导一见伯仁,就赶紧对他说:"伯仁,我们家这几百口性命就全靠你了!"伯仁却看都没看他一眼,直接进宫去了。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究竟为何而死? - 天天要闻

但是,伯仁进宫后,慷慨陈词,说王导绝非王敦,忠心耿耿,绝没有谋逆之心,向晋元帝进言,不可错杀王导,之后,晋元帝采纳了伯仁的建议。可是,伯仁这个人,性情高洁,追求的是遗世独立,他救了王导的性命后,出宫的路上,又遇到了王导,王导喊他,伯仁一言不发,既不应承王导的呼喊,也不告诉王导,他一家几百口性命已被他救下。又是目不斜视地从王导面前走掉了,还边走边说:"如今杀了这帮贼子,便可换个大官作作。"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究竟为何而死? - 天天要闻

如此一来,王导就彻底误会了伯仁,以为他要用自己全家的性命,来谋取仕途。但是,伯仁出宫后,害怕晋元帝反悔,还又上书劝导晋元帝不可错杀无辜,而伯仁为了王导所做的一切,王导都不知晓。后来,王敦的兵马一举攻入健康,王敦被封为丞相,王氏一族也重得权势。王敦之后,问王导,说:伯仁之才,应当位列三司?王导听了这话,没有接话。王敦又问:伯仁之才,最起码能做个仆射吧?王导依然不发一言。王敦接着说:那,既然不重用伯仁,就只好将他杀了。后来,伯仁和另一个大臣,都被杀了。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究竟为何而死? - 天天要闻

在伯仁被押送到刑场途中,他大声吆喝着:"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陵虐天下,神祇有灵,当速杀敦,无令纵毒,以倾王室。"结果,话刚说完,他就人头落地。伯仁,不以王敦救过自己性命的私义,来为王敦遮挡。之后,王敦之乱被平,王导在查阅之前的奏章时,才看到伯仁上书为他求情的奏章。王导一时又是心惊,又是心痛,痛哭流涕,对他的孩子们说了,流传千古的:"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究竟为何而死? - 天天要闻

伯仁之死,符合古代大义

魏晋时期,人们重风骨,重大义。伯仁为了朋友求情,却不显露出来,不求回报,加上醉酒等放荡不羁的形态,非常符合魏晋风骨。后人崇尚魏晋风骨,也崇尚周顗的品格,这才对他大加赞赏。同时,根据上文可知,伯仁之死,关乎当时的政局,也关乎大家族的兴灭。"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家还不是一般的大家族。伯仁之死,连接着大贵族——王家的命运起落。伯仁之死,不仅关乎政治,还关乎大家族的兴灭,更因为大家族当权而亡。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究竟为何而死? - 天天要闻

再加上,儒家后世称为主流文化。在儒家成为主要思想文化的几千年时间里,重视大义,重视气节,轻生死节的思想开始成为主流,更深入到了所有人心中。而伯仁宁死不屈的行为,就很符合古人的价值观。甚至伯仁的行为中,还满含对王朝和君主的尽忠之意,所以历代加大了对他的宣传。加上儒家文化,一直到清朝,甚至是如今都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伯仁之死,一代代的流传下来。伯仁之死,也被讨论千年。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特朗普:中国突然改变主意,但不要紧,能让中国15分钟内同意交易 - 天天要闻

特朗普:中国突然改变主意,但不要紧,能让中国15分钟内同意交易

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全美民众的反对浪潮,但他依旧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空军一号上,特朗普更是声称“原本Tik Tok的协议已经很接近达成了,但由于在关税政策中国突然改变了主意,但这并不要紧,自己能够在15分钟内让中国同意这笔交易,只要自己降税的话”。
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执行新关税,说明关税战就是儿戏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执行新关税,说明关税战就是儿戏

兄弟们,就在中国对美国加了 50% 的关税之后,特朗普再次对我们加了 21% 的关税,现在整体关税已经达到 125%。同时,特朗普暂停了对除中国之外其他所有国家的加征关税政策,而且要把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的税点降到 10%。这进一步证明我昨天视频里的分析完全正确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闻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韩国政坛那可是热闹非凡,就像一场大戏,一出接着一出。当地时间 4 月 4 日上午 11 时 22 分,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总统尹锡悦被罢免,判决立即生效。这一下子,尹锡悦可就从高高在上的总统宝座上跌落下来了,不仅失去了总统权力,各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 天天要闻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最近这国际局势啊,那真叫一个风云变幻,热闹得很。特朗普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对中国发起了关税大战,这一来可就搅得全球经济的池水是波涛汹涌。可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咱中国一改之前相对温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剑”,那反击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给震住了。与此同时,在美国国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 天天要闻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最近这国际局势,因为美国的关税战那是闹得沸沸扬扬。特朗普大手一挥,对全球发动关税战,这一回,咱们中国可不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地反击,直接“手术刀”变“利剑”,给美国来了个狠狠的回击。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欧盟 27 国也紧跟其后,准备对美国反制,这可把特朗普气得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 天天要闻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特朗普所发起的全球贸易战,打了全世界所有国家一个措手不及,特别是由他本人所规定的所谓“基准税”更是离了大谱,因为如果叠加美国先前向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来算,总关税已经超过了70%。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特朗普的“关税武器化”较之于他的第一个任期,变得更加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