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2025年07月10日20:13:09 历史 1736

1945年香港,一场决定历史的受降仪式正在举行。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日军代表走上前来,瞥见一名少年挺直地站在我方队列中时,脸色大变

毕竟在他们的印象中,这个少年是他们的翻译,是人人喊打的汉奸

抗战结束后,他却摇身一变成了英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少年又是谁?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日军青睐

1938年秋,日军从大亚湾强行登陆深圳,一个小男孩眼睁睁看着自家赖以生存的旅店被日军的炮火炸毁。

男孩叫陈敏学,那年他只有9岁,家中失了生计,他只能辍学。

1940年夏,日军在深圳设立了“日本国语传习所”,对外放出诱饵:只要把孩子送来读书,每周三两白米,还能得到一双新布鞋

老百姓恨透了日本人,谁愿意眼睁睁地把自家骨肉送去给敌人洗脑?

可一周过去,二周过去,米价疯涨,粮食紧缺,街坊家家断炊。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更可怕的是,不送孩子去上学的几家,有人家孩子在街上“失踪”,回来的时候身上多了刀伤

那年,陈敏学11岁,几天后,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被迫走进了那座被日军士兵守着的校门

第一次课,教的是五十音图,他们每周上两次课,军官还要带他们唱日本国歌,画日本国旗。

陈敏学并不是第一个接受奴化教育的孩子,也不是最后一个。

但他与众不同,短短几个月,他就能和日本教官用流利的日语对话

那年冬天,一名军官拍拍他的头,咧嘴笑着说:“铃木三郎,很聪明。”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铃木三郎”,是日军给他取的新名字,一个日本名字,意味着彻底剥离自己的身份与记忆。

军官们还送他小点心、糖果,带他参观司令部,教他格斗术、地图判读、信号识别。

更多的孩子,被当作劳力驱使,陈敏学却被视作“种子选手”。

他被安排住进教官宿舍区,与军官共食共眠。

有一次,他打翻了餐盘,本以为会被毒打,没想到军官只是拍拍他,说:“三郎,还需要多学规矩。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这样的温和,让他迷茫,可回到街上,现实却冰冷刺骨。

他走在路边,邻居们对他指指点点,有孩子朝他吐口水,骂他“卖国贼”、“汉奸崽”

他回到学校,在课堂上背日语,脸上没有一丝波动。

他要活下去,要变强,要用敌人教他的东西,做点不一样的事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他成了日军眼中的模范“少年翻译官”,每次日军去搜查、征粮、审问平民,都带着他。

一次审讯中,一个逃难的母亲哭着对他求情:“孩子,你也是中国人啊!

他低头装作不懂,手却偷偷把她的口供单悄悄改了几个词,让她逃过一劫

此时的他还未意识到,他的双面人生才刚刚开始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双面人生

1943年冬,陈敏学刚满十三岁在日军司令部担任翻译已有半年

那夜,他已熄灯准备入睡,却突然听到窗纸被划破,一个黑影轻巧地跃入屋内。

陈敏学心头一紧,反射性地翻身起身,几乎喊出声。

来人一个箭步扑上前来,伸手捂住他的嘴,低声用深圳方言道:“我是东江游击队的,不是敌人。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他点了点头,示意来人松手,那人坐在床边,压低声音说道:

我们一直在观察你,你在街上给贫民送米,给小孩偷偷塞干粮,还替被抓的老人说好话,我们知道,你不是鬼子的人。

陈敏学没说话,几秒钟后,他紧紧抓住黑衣人的袖口,低声喊:“我不是汉奸!我不是!

那夜,他说起父亲在码头被日军挑断脚筋、母亲在清查中被抓去当劳工。

舅舅因不跪迎日军,被打断了肋骨活活痛死在屋后,他的弟弟妹妹也在战乱中饿死、冻死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我进日军的学校,是为了活着,活着,我才有机会复仇。”他说完这句话,黑衣人沉默了许久,然后缓缓点头。

组织相信你,也需要你。”那人从怀里掏出一小包折叠纸页和火柴盒:“情报可以塞进这里,递给路边卖草药的阿婆,她是我们的联络员。

从那天起,陈敏学成了东江游击队最年轻的情报员,双重身份的日子开始了。

白天,他依旧是“铃木三郎”,帮军官翻译华人口供,记录文件、传达命令。

但到了夜晚,他就将白天听到的每一句命令、每一次调兵、每一个物资动向,用最小的字密密麻麻地写在薄纸上。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然后他将纸条藏进药盒,隔天路过老街药铺,轻轻放在药摊下的篮子里

有一次,他看到游击队的一个情报员被日军抓走,关押在老东门警备所。

那人是个青年,腿骨被打断,拷打中还咬牙不出一言。

陈敏学接近一个拷问的日军,骗他说要替他润色报告内容,趁机翻阅笔记本,偷偷抄下监牢号。

他把这个编号写在香烟壳背面,丢在熟识的鸡蛋摊上,三天后,那名青年被成功营救出来。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1944年冬,日军准备对东江游击队展开一次大规模“扫荡”

陈敏学无意间听到高层的密电内容,他回到宿舍连夜翻译情报

第二天一早,他便装作去买豆腐的样子,把纸条塞进卖豆腐的草帽底下。

情报成功送出后,游击队提前设伏,重创了日军的一路先遣队

尽管日军怀疑有内鬼,却一直没有怀疑到陈敏学头上,他顺利地躲过了几次危机。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身份公开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遍南方每一个角落。

几天后,香港,港九大队东江纵队组成的受降队伍整齐列阵于九龙维多利亚港边。

广场上,来自各地的军政人员、新闻记者以及无数亲历战乱的香港市民齐聚一堂。

日军代表被押送至会场中央,几个军官看到受降队列中的一个少年时,顿时脸色大变

他穿着干净的军服,腰板笔直,眼神沉稳,他就是陈敏学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一名曾在深圳担任过高级参谋的军官甚至脱口而出:“铃木……你是游击队员?

陈敏学站在军列中,抬起头,清晰而坚定地回了一句:“我是东江纵队战士陈敏学。

此时,围观人群中也有人认出了他,人群中的议论声一浪高过一浪。

小汉奸怎么混进我军队伍了?

干脆现场枪毙他!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有人愤怒地冲出队伍,有人高举拳头,还有老人当场嚎哭,说这个少年害死了他全家。

就在这片嘈杂声中,一位头戴八角帽、身穿草绿色军装的中年人站了出来。

他是东江纵队的一名副队长,曾在前线多次指挥战斗。

他高举右手,神情严肃地说道:“我作证,陈敏学不是汉奸!他是我们纵队派驻在日军内部的情报员,他为部队送出了几十条重要的情报,救过数十名战士的命,他是英雄。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人群安静了一下,可仍有人半信半疑,有些老百姓摇头叹息:

真的假的?他那时候可是天天跟鬼子混一起的……

陈敏学没有争辩,也没有申辩。

战后,他原想随队北上支援解放战争,但长年奔波、早熟劳损的身躯最终还是拖垮了他。

他病倒在部队驻地,躺在床上一个月没能下地。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病愈之后,组织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将他安排在深圳大队部敌工科,负责管理战俘与处理日军战败后遗留问题。

那些曾在他面前耀武扬威的“上司”,如今都低垂着头,有人试图与他套近乎,有人悄悄送上一包香烟。

可他只是淡淡地说:“我叫陈敏学,不叫铃木三郎。”

1947年,他因身份特殊,被国民党反动势力盯上,不得不逃亡香港,与组织失联。

那一年,他才18岁,却独自一人穿梭在深水埗的街巷,靠打零工和在武馆习武度日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1950年,深圳解放,他终于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

他在深圳小学教书,教孩子们普通话和写字,后来又被调到红艺照相馆,成了一名摄影师

1988年,58岁的他终于正式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0年退休后,陈敏学用早年习得的格斗术,协助公安追贼破案

90岁高龄还徒手制服持刀劫匪,被市民称为“编外公安”。

2023年,陈敏学走完了94年的人生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陈敏学以“汉奸”之躯潜伏敌营,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民族大义。

他从未高喊口号,也没有渴望荣耀,只是在最危险的地方,做了最正确的事

被误解、被辱骂、被孤立,他始终咬牙坚持,因为他知道,总有一天,历史会为他作证

他的经历提醒着我们:真正的英雄,往往藏在最沉默的背影中

13岁少年当汉奸,战后却成英雄,受降仪式日军看到他脸色大变 - 天天要闻

愿我们不再遗忘那些为了光明,独行黑夜的人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共首个理工科大学旧址展馆开放 展示科技对打败日寇的贡献 - 天天要闻

中共首个理工科大学旧址展馆开放 展示科技对打败日寇的贡献

这是位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旧址(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西安7月10日电(记者白旭、娄琛、张斌)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的旧址展馆80多年后于10日在延安对公众开放,展示了当时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服务根据地经济发展应用的各种科技。 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北京理工大学前身。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叫“建国”的英国人获兰花奖,在中国18年他做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叫“建国”的英国人获兰花奖,在中国18年他做了什么?

7月10日,第二届兰花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9位外籍人士和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获奖,其中,5人和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获友好使者奖,3人获杰出成就奖,1人获终身成就奖。第二届兰花奖颁奖典礼。兰花奖秘书处供图兰花奖颁奖典礼由中国外文局主办。该奖旨在表彰奖励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大宗教来华都成了“心灵鸡汤”,中国是所有宗教传播的终点 - 天天要闻

三大宗教来华都成了“心灵鸡汤”,中国是所有宗教传播的终点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它们的发源地,无不是严苛的律法、排他的信仰、激烈的教义碰撞。可一旦漂洋过海,走到中国,全都变了口气。佛教讲空性,基督教讲仁爱,伊斯兰教讲忠孝,宗教原来的“边界感”在这里变成了“随和感”。中国没有强压
聊聊三国(99):曹叡去世之后,曹爽为什么能迅速执掌大权? - 天天要闻

聊聊三国(99):曹叡去世之后,曹爽为什么能迅速执掌大权?

在给曹叡办完葬礼之后,接下来,魏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小皇帝曹芳在位,郭太后坐镇后宫,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的时代。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司马懿能够在曹叡临终之前,第二次当上辅政大臣,这其实是一个黑天鹅事件。如果没有孙资、刘放的神助攻,以曹叡
古老儒学在文明对话中闪耀当代 - 天天要闻

古老儒学在文明对话中闪耀当代

7月9日,与会嘉宾出席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新华社济南7月10日电 题:古老儒学在文明对话中闪耀当代新华社记者褚萌萌、张武岳、田颖今年初,来自克罗地亚的计算机科学专家布兰科·巴隆作为“齐鲁访学驻研计划”的首位访问学者来到山东曲阜尼山,在中国先贤孔子故里深度研修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