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这祖孙俩人都曾在唐朝做过吏部尚书的高官

2025年05月11日08:42:06 历史 1911

  淮阳,又称陈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代诸多名人贤达、王侯将相或曾来淮阳为官,或曾来淮阳游历,或永远驻留在淮阳,而淮阳本地亦不乏出类拔萃之人,比如陈姓始祖陈胡公,官至太师的符彦卿,清朝武榜眼崔联奎等,而今天笔者要为大家讲述的是唐朝时期祖孙两代均高居吏部尚书的殷侑和殷盈孙。

淮阳这祖孙俩人都曾在唐朝做过吏部尚书的高官 - 天天要闻

  殷侑(公元767-838年),唐朝陈郡(今河南淮阳)人士。尽管出身于殷实之家,却对家族所经营的产业莫不关心,唯独对读书学习情有独钟。自幼沉浸于儒家经典,讲学成为他最大的乐趣。

  贞元末年,他凭借对《五经》的深刻理解考中进士,且在历代礼仪制度的变革方面也颇为精通,因此被提拔为太常博士。

  元和八年(813年),回鹘请求与唐朝和亲,朝廷预算将耗费五百万缗钱。当时,朝廷正集中力量平定藩镇的叛乱,开支巨大,唐宪宗想要延缓此事。他知道殷侑为人谨慎稳重,有气节,遇事沉着且善辩。遂诏令殷侑和宗正少卿李孝诚出使回鹘。

  面对回鹘可汗的武力炫耀与傲慢无礼,殷侑镇定自若,据理力争,以唐朝天子的女婿身份反驳其无理要求,最终迫使回鹘可汗折服。此行归来,他被任命为虞部员外郎。


淮阳这祖孙俩人都曾在唐朝做过吏部尚书的高官 - 天天要闻


  藩镇军阀王承宗屡抗朝命,朝廷遣殷侑招抚。经其耐心劝解,王承宗终遵旨意,献出德州、棣州,并遣二子入朝。殷侑因此升任谏议大夫,他对于朝廷的得失都能直言不讳地陈述,先后呈上八十四篇奏章,因言辞恳切真挚,被外调为桂管观察使。

  宝历元年(825年),殷侑担任检校右散骑常侍、洪州刺史及江西观察使,以廉洁奉公著称。入朝后,担任卫尉卿

  唐文宗即位初期,沧州李同捷反叛,而出身于回纥民族的藩镇将领王廷凑则助纣为虐,想要趁机出兵攻打镇州。朝廷下诏让五品以上的官员在尚书省集中商议对策。

  当时唐文宗急于平定叛贼,宰相们都不敢提出异议。唯有殷侑主张朝廷正应当招抚王廷凑,专心讨伐李同捷。他在奏疏的结尾写道:“我恳请陛下以宗庙社稷的安危考虑,善于运用攻心战术才是上策。容忍别人的过错、安抚百姓是长远的打算,放过吞舟的大鱼是最应该警惕的。”事后,他的建议虽未被采纳,却深得文宗赏识。


淮阳这祖孙俩人都曾在唐朝做过吏部尚书的高官 - 天天要闻


  李同捷被平定后,因为殷侑曾担任过沧州行军司马,于是任命他为义昌军节度使。太和四年,他被加任为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

  当时大战过后,到处都是荆棘丛生,尸骨遍野,荒凉无人。殷侑未带妻儿,只身赴任。面对空荡荡的城市,他内心忧虑不安,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改变现状。

  此后,他与守城官兵节衣缩食,同甘共苦,并施以仁政惠民的方针加以治理。一年后,流亡的百姓扶老携幼地归来了。殷侑上表请求朝廷借三万头耕牛给流民使用,朝廷非常支持,迅速下诏让度支拨给绫绢五万匹用来购买耕牛,分配给流民。几年之后,人口增多,粮食储备充足,百姓安居乐业,人们几乎已忘记几年前曾经发生的灾难了。

  起初,州里有三万士兵,军饷全靠度支供给。殷侑到任两年后,赋税收入即能全部自给自足。于是,他请求停止度支的供给,劝勉百姓从事农业生产,深受百姓和官吏爱戴,他们联名上表请求为他立德政碑。因功绩显著,他被加任为检校吏部尚书。


淮阳这祖孙俩人都曾在唐朝做过吏部尚书的高官 - 天天要闻


  太和六年(832年),殷侑入朝担任刑部尚书,后兼任郓州刺史、御史大夫,充任天平军节度、郓曹濮观察等使。

  自从元和末年收复李师道的十二州分为三镇以来,朝廷为了安抚那些心怀二意之人,把征收的赋税全部留下来供养军队,钱帛都不上缴国库。殷侑认为军费有余,而不上缴赋税给朝廷,这是不合法的,于是他上表从太和七年开始,每年上缴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粮食五万石。

  此举得到唐文宗的高度赞扬,并下诏说:“郓、曹、濮等州,自从元和以来,本来就很富饶,自从分为三道,已经十五年多了,虽然颁布过诏书,但一直没有上缴赋税。殷侑在战乱和饥荒之后,勤勉奉公,谨慎守法。才满一年,就已经达到了富饶安定的局面。而且他又能体谅国家的难处,率先上缴赋税,表达了三军将士的忠诚,陈述了全境百姓乐于上缴赋税的心愿。不久又上表章,真是令人嘉叹!”不久,他又被加任为检校右仆射。

  太和九年,御史大夫温造弹劾殷侑不遵循皇帝的旨意,擅自增加监军的俸禄,并向百姓征收额外的赋税。皇帝没有对殷侑过多责备,只是被庾承宣替代他回京。


淮阳这祖孙俩人都曾在唐朝做过吏部尚书的高官 - 天天要闻


  同年,濮州录事参军崔元武在五县向官吏和百姓摊派征收,以及将县官的料钱和私自抬高估价的马匹上交给官府,总计绢一百二十匹。大理寺判决崔元武三项罪行同时被揭发,应按其中最重的罪行论处。大理寺只将私自抬高估价的马匹视为重罪,只判处削去崔元武三任官职。但刑部复审时,却判处崔元武杖责并流放。

  此案尚未最终决定。殷侑上奏说:“法官不熟悉法律,三项罪行不同,就应按其中最重的罪行定罪。崔元武所犯的罪行,都是违法受贿,根据法律,违法受贿十五匹以上就要处以绞刑。《律疏》说:因赃物获罪,如果频繁犯罪,就要累加处罚。根据崔元武所犯的罪行,应当判处绞刑。”奏疏呈上后,崔元武还是依照刑部的奏请,被判处杖责六十,流放贺州

  皇帝之所以默许这样的量刑,是感觉这案件有点吹毛求疵的意味,但对殷侑做事严谨且有法度的作风,还是比较认可的,于是,任命他为刑部尚书。八月,殷侑又被任命为检校右仆射,再次担任天平军节度使。


淮阳这祖孙俩人都曾在唐朝做过吏部尚书的高官 - 天天要闻


  开成元年(836年),殷侑再次担任刑部尚书。面对刚经历过宰相李训甘露之变”的动荡局势,皇帝询问殷侑治理国家、维护安定的方法。殷侑极力主张委任有威望的老臣。皇帝非常赞赏他的意见,赐给他三百匹锦彩。等到他入朝谢恩时,又派宦官到他的府邸赐给他十斤黄金。同年七月,殷侑被任命为检校左仆射,出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

  当时,管理盐铁部门支使的属官犯了罪,非常不情愿关在官府的监狱里,于是,就有人胆大包天私自设置牢房,而州县官府却不知道。以至于每年有数百人,不能及时判决。殷侑知道后,上奏请求允许州县纠察列举那些被关押的人,上报给本道观察使,并且把案件上报朝廷。皇帝同意了,并赐给他十斤黄金,以奖赏他的仗义执言。

  泾原节度使朱叔夜因掠夺士兵的财物、家中私藏兵器而被罢免为左武卫大将军,殷侑当众表明认为对他的处罚太轻。最后,皇帝虽然赐朱叔夜死刑,却也因此疏远了殷侑,将他调出京城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


淮阳这祖孙俩人都曾在唐朝做过吏部尚书的高官 - 天天要闻


  晚年的殷侑,因迫切希望担任三公宰相之位而结交权贵,名望稍有衰减。

  开成二年(837年)三月,殷侑因病请求找人代替自己的职位,于是被任命为太子宾客,在东都分司任职。十一月,他再次被任命为检校右仆射,又出任忠武节度使、陈许蔡观察使等职务。

  开成三年(838年),殷侑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朝廷追赠他为司空。

  纵观殷侑一生,以经学入仕,处事敏锐果敢,刚正不阿,体察民风,抚慰百姓,所到之处皆留美名。虽晚年名望稍减,但其一生功绩,仍令人敬仰。


  殷侑有个孙子叫殷盈孙,亦博学多才,特别在礼仪祭祀方面博古通今,见多识广,成就堪与其祖父相媲美。

  乾符末年,殷盈孙任成都掾。广明初年,又任成都诸曹参军。唐僖宗驾临蜀地后,闻其精通礼学,遂擢升为太常博士。

  光启三年(887年),唐僖宗准备返回京城,但发现七座宗庙已被焚毁,无法举行祭祀仪式。殷盈孙说:“当初宰相们西迁时,有关部门曾将所有神主牌位都带走了,但在雩县时全部被盗贼抢走。现在天子要回宫,应该先准备好祭祀的礼仪。”


淮阳这祖孙俩人都曾在唐朝做过吏部尚书的高官 - 天天要闻


  宰相们建议修复宗庙,但考虑到工程费用庞大,请求与礼官商议。

  当时其他博士都不在,只有殷盈孙跟随,他提议说:“原来的宗庙有十一室,二十三楹,每楹有十一根梁,城墙的广度和长度都与之相称。现在朝廷多难,应该稍微变通一下礼仪。我记得至德年间曾在长安殿制作过神主牌位,祭祀就像是在宗庙里一样,宗庙建成后才将神主迁入。现在正衙外没有其他大殿,我听说陛下打算在少府监暂设太庙,我请求趁机增建完善为十一室,其中三室为太后庙,暂时安置在西南的夹庑中。等到宗庙建成后,再商议迁移。”

  皇帝下诏同意了这个建议。

  从此以后,神主牌位、乐器悬挂等制度,都是由殷盈孙创立的,旧的礼学家们都认为他的议论很恰当。

  龙纪元年(889年),唐昭宗举行郊祀大典,两中尉和枢密使都以宰相的服饰侍奉皇上。


淮阳这祖孙俩人都曾在唐朝做过吏部尚书的高官 - 天天要闻


  殷盈孙上奏说:“先代的典章制度中,没有内朝官员侍奉祭祀的规定。如果一定要这样做,也应该按照他们代理的官职品级来穿戴,虽然没有明确的依据,但还可以避免僭越和逼迫。”皇帝下诏应允。

  当时正值战乱之后,各种制度凋残紊乱。追补法度和典章的工作,都是由殷盈孙根据时势及相关规范进行整理修订的。他最终官至大理卿,去世后追赠吏部尚书。《新唐书》中记载,殷盈孙去世后被祀入乡贤祠,流芳百世。

  殷侑与殷盈孙这两位祖孙关系的陈州名人,在礼仪制度和祭祀规范方面均有着卓越的贡献。他们年轻时都曾做过太常博士,对维护唐朝的礼仪制度和祭祀传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他们都官至吏部尚书这一高官显位,在仕途上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们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为淮阳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撷生活点滴 汇世间精华

淮阳这祖孙俩人都曾在唐朝做过吏部尚书的高官 - 天天要闻

玄子原创作品 图片源于百度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哈工大讣告:王魁业不幸逝世 - 天天要闻

哈工大讣告:王魁业不幸逝世

哈尔滨工业大学近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副校长王魁业同志于2025年5月8日4时8分在哈尔滨不幸逝世,享年92岁。
淮阳这祖孙俩人都曾在唐朝做过吏部尚书的高官 - 天天要闻

淮阳这祖孙俩人都曾在唐朝做过吏部尚书的高官

淮阳,又称陈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代诸多名人贤达、王侯将相或曾来淮阳为官,或曾来淮阳游历,或永远驻留在淮阳,而淮阳本地亦不乏出类拔萃之人,比如陈姓始祖陈胡公,官至太师的符彦卿,清朝武榜眼崔联奎等,而今天笔者要为大家讲述的是唐朝时期祖孙两
母亲节的来历 - 天天要闻

母亲节的来历

母亲 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在一月八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英文:Rhea、Cybele,希腊文:Ρέα,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 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
为发期刊,高校学者偷贩涉密敏感数据!国安部披露间谍案细节 - 天天要闻

为发期刊,高校学者偷贩涉密敏感数据!国安部披露间谍案细节

近年来,部分境外机构和个人为攫取利益,对我经济、民生、科技等重要领域实施情报窃密活动,严重危害我国家安全。与此同时,部分境内人员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淡薄,为达到个人目的,违规将相关数据传输至境外,相关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境内某高校学者李某主动联络境外某非政府组织,以内部数据为筹码,意图换取在国外知名...
西施谜踪:浣纱女的血色传奇与千年猜想 - 天天要闻

西施谜踪:浣纱女的血色传奇与千年猜想

公元前473年的太湖水面上,暮色如血浸染云霭。一艘乌篷船劈开粼粼波光,船头立着个白衣女子,三千青丝在风中翻涌如浪。她回望渐渐模糊的姑苏城轮廓,耳畔似又响起吴王夫差临终前的怒吼。这位被后世称为“沉鱼”的美人,此刻正走向一个被历史迷雾笼罩的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