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蓝玉,1340年生于凤阳府定远县,自幼投身军旅,那时候的我,只是开平王常遇春帐下的无名小将,心中却满是热血,一心想在乱世中打出一片天地。常遇春是我的姐夫,他很赏识我,常在朱元璋面前夸我。在他的举荐下,我进入了朱元璋的视野。刚入军队时,我作战勇猛,每次冲锋都冲在最前面,不怕牺牲,渐渐在军中出了名。从管军镇抚开始,靠着一次次战功,我一路升职,先后做了千户、指挥使,最后成为大都督府佥事。
洪武四年,我跟着征西将军傅友德出征四川。四川地势险要,敌人据险死守,想拦住我们。但我无所畏惧,带着士兵奋勇向前,经过苦战,攻克了锦里。这一战,让我在军中声名远扬,也让我坚信,只要有勇有谋,就没有打不下的仗。洪武五年,我随徐达参加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战,在徐达的中路军。扩廓是元军名将,他的士兵都很勇猛。面对强敌,我们毫不畏惧,和敌人激烈厮杀。我带头冲入敌阵,长枪挥舞,敌人纷纷倒下。一番苦战后,我们打败了扩廓的军队,他狼狈逃窜。这场战斗,展现了我军的强大,也让我深知战争的残酷。
洪武七年,我独自带兵攻克兴和,俘虏了元国公贴里密赤等59人,这场战斗打得漂亮,充分展示了我的军事才能。之后,我又多次征战,每次都全力以赴,为明朝的稳定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洪武十一年,我和沐英一起征讨西蕃叛乱。西蕃地势复杂、民族众多,叛乱频发,百姓苦不堪言。我们深入西蕃腹地,和叛军展开艰苦战斗。我发挥军事智慧,灵活用战术,打败了叛军,擒获首领三副使,斩杀俘获上万人。洪武十二年班师回朝,因战功显著,我被朱元璋封为永昌侯,食禄二千五百石,还赐了世袭爵位的凭证,多年征战终于得到回报,我无比荣耀自豪。
洪武十四年,我以左副将军身份,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右副将军沐英率三十万大军征讨云南。云南偏远,盘踞着元朝残余势力,负隅顽抗。我和沐英率东路军一路势如破竹,没费一兵一卒就拿下昆明,元朝右丞观甫保出城投降。接着,我们在曲靖擒获元廷平章达里麻,梁王逃亡途中死去,滇地全部平定。战后评功,我功劳最大,朱元璋给我增加俸禄五百石,还封我女儿为蜀王朱椿妃,这让我更加坚定为明朝效力的决心。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封我为征虏左副将军,随大将军冯胜北征元太尉纳哈出。大军到通州,得知庆州有元兵驻扎,我带轻骑冒雪出兵,杀了元廷平章果来,擒获他儿子不兰奚,还俘获很多元军人马。随后乘胜追击,直逼纳哈出的巢穴金山。纳哈出见大势已去假装投降,我们将领识破他的计谋,将他生擒,他的军队全部归降。征讨时冯胜获罪,朝廷让我“总管军事”,封我为大将军,屯兵蓟州。那时我手握重兵,保卫边疆,深感责任重大。
洪武二十一年,顺帝之孙脱古思帖木儿即位,常骚扰塞上。我奉命率十五万大军北征,出大宁进至庆州,得知元主在捕鱼儿海。我抄近路星夜兼程到百眼井,这里离捕鱼儿海四十里,却不见敌兵,我想撤兵。定远侯王弼说:“我们带十多万人深入漠北,却毫无收获就回去,怎么复命?”我听后振作起来,下令军队挖地而居,不露烟火,趁夜赶到捕鱼儿海南边。王弼率军突袭敌营,元军大惊仓促迎战,被我们打得大败。太尉蛮子等被杀,部众投降,只有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走。我派精锐骑兵追击没追上,俘获其次子地保奴、妃嫔、公主以下百余人,还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以及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焚毁其甲仗蓄积无数。
捷报传到京城,皇帝大喜,赐诏奖励慰劳,把我比作卫青、李靖,封我为梁国公。这一战是我军事生涯的巅峰,彻底击败北元残余势力,为明朝边疆稳定做出巨大贡献。
但随着战功增多,我的心态慢慢变了,开始骄傲自满、恃功而骄,做了很多逾越规矩的事。我违禁贩卖私盐牟利,广辟庄田,收养数千庄奴义子,他们仗势欺人、为害乡里;我霸占东昌府民田,百姓告状,御史查勘时,我竟把御史绑起来打板子,还驱逐出境。北征大胜后,我更加目中无人,侵吞马匹驼牛,公开向降人索要妇人、女孩,霸占元太子之妃,导致元妃羞愧自杀。大军回师,夜抵喜峰口,关吏按夜禁规矩开门稍慢,我就下令兵士捣毁关门长驱而入。
这些事传到朱元璋耳中,他很不满。原本要封我为梁国公,临时改成凉国公,还把我这次战役的过失刻在封爵铁券上。可我没意识到问题严重,依旧我行我素。在侍奉皇上的宴会上,我口出狂言,军中将校升降进退都由我说了算,朱元璋多次责备,我却不当回事。西征返回后,我被封太子太傅,我不愿位居宋、颍两公之下,还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对我是巨大打击。朱标和我关系亲密,他为人宽厚,我一直把他当明朝未来的希望。他的死让我悲痛又迷茫。此时朝廷局势巨变,朱元璋开始大规模清洗功臣宿将。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我谋反,下狱审讯后,狱词说我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计划在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其实这是莫须有的罪名,我对明朝忠心耿耿,从未想过谋反。最终,我以谋反罪被朱元璋下令逮捕入狱,后被抄家、灭三族,牵连列侯功臣、文武大吏以及偏裨将士达两万余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蓝玉案”。
在狱中,我反思一生,有辉煌战功,也因骄傲自满犯下过错。我承认后期行为放纵,但从未想过背叛明朝和朱元璋。我为明朝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却落得如此下场,满心不甘与无奈。我深知,在皇权面前,我不过是任人宰割的蝼蚁。我从无名小将成长为威震天下的大将军,其中艰辛只有自己知道。然而我错了,终究没领悟透功高震主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