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门是中南海的正门,二楼檐际上高悬着金黄交映的巨大国徽,与“新华门”字匾、两条巨幅标语、影壁上的五个大字、门前高扬的国旗等元素,构成了每位中国人都熟悉的红色地标。
那么新华门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又有着怎样的来历呢?
由天安门城楼沿长安街西行,不久就可以看到我国政治生活的心脏、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办公地——中南海。新华门前,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新华门内影壁上“为人民服务”五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全面接管北平城防。中南海成为党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地,成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也是接见各国贵宾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当天,齐燕铭利用中南海的木料,请人做了一块大匾,然后用大抓笔写下了“中央人民政府”6个大字。这块白底黑字牌匾悬挂在新华门进门的影壁上。
1950年新年后,“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匾,从影壁上移到新华门大门口正上方。
1950年国庆前,随着天安门广场修建、拓宽天安门前的道路、完善天安门广场国旗杆基座、更换天安门城楼两侧大标语,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挂上天安门城楼,天安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新华门也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国庆的到来,进行了新的装饰。新华门前竖起国旗杆,“新华门”的字匾悬挂在新华门的大门上方,而原来挂新华门匾额的地方,悬挂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家标识挂上新华门,新华门同样具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象征的意义。
196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之际,用木头刻的毛泽东手书体“为人民服务”5个红字被粘贴在新华门影壁上,影壁背面是“艰苦朴素”四个大字。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书写“为人民服务”5个字,新华门影壁上的这5个字,是从他多次书写的“为人民服务”的条幅中选出来写得最好的一幅。
1970年,中南海修缮处对新华门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文字进行了加工,将“为人民服务”5个字贴上金箔,变成红底金字,赫然醒目,熠熠生辉。
1972年的中南海新华门
为人民服务
北京中南海新年门正门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