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江西102岁“老军医”最后的“得偿所愿”

2025年03月26日20:43:16 历史 1408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杨文超、王琴红、肖立宇报道:还记得父亲离开的那一天,家里人都不觉得突然,也不慌乱,因为老爷子把自己身后的事情早已安排得妥妥当当——遗体捐献。他曾严厉批评我“树葬”的提议,觉得这是贪慕虚荣,为这事,我们父子之间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争吵。可能这又是父子之间的默契吧,你的遗愿,我做到了,可是我永远忘不了您被接走的那一刻,刻骨铭心。

  他就是我的父亲,苏锦文。一位铁骨铮铮的中国军人,16岁参加八路军,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救死扶伤。他说,他的命,是千千万万战友用生命换来的,所以他坚信,自己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的,他做到了。他离开了我们已经一年了,可他并没有真正离开,不仅仅在我心里。

泪目!江西102岁“老军医”最后的“得偿所愿” - 天天要闻

苏锦文儿子苏杰(右三)参加遗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

  父亲瞒着我决定捐献遗体

  3月26日,我参加了在赣州举行的江西省遗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我很有幸成为众多捐献者家属代表,和大家分享我父亲离开的这一年。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24年1月31日12时30分,102岁高龄的父亲永远离开了我。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车子把父亲遗体拉走的时候,我的眼泪还是止不住地往下流。

  十多年前,父亲有一天突然跟我提起,等到他和母亲百年之后,就把遗体捐出去,已经和红十字会签好了协议。

  当时我觉得很突然,也很惊讶。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而且当时有朋友跟我说,在梅岭可以树葬。我觉得这个提议挺好,那里风景秀丽,树下挂个名字牌,家里人以后还可以去祭奠。可父亲怎么一声不吭就把遗体捐了出去?没考虑过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心情。

  我跟他争辩,说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不一定非要解剖遗体才能研究。没想到,父亲却劈头盖脸把我骂了一顿,说我替他决定树葬就是为了图虚荣,根本没考虑过他的想法。他还说,他自己也是解剖别人遗体过来的,他为什么就不能捐自己的。

  我被父亲骂得哑口无言。我知道父亲的脾气,他决定的事情,谁也改变不了。

泪目!江西102岁“老军医”最后的“得偿所愿” - 天天要闻

苏杰接受采访

  父亲说,他的命是千千万万战友用命换来的

  父亲离去虽一年有余,但他的一言一行、音容笑貌,就像一部永不落幕的电影,始终在我脑海里不断浮现。

  1922年,父亲出生在山西省平定县苏村。16岁之前,他念过私塾,也读过民国时期的小学,但随着日本侵略中国,16岁的他毅然从村里参加了八路军。入伍不久,上级派他去卫生处接受训练,本来是要回到队伍里当卫生员,但那时卫生处休养所需要人,受训结束后他被留下工作,没回战斗部队中。

  战争年代,父亲一直在后方医院收治伤病员,做了很长时间的看护,他说看护工作除了站岗,主要就是洗纱布。那时候物质紧缺,用过的纱布沾满脓血,父亲坚持要到河里洗干净再晒干。冬天时,河水温度低至零度,父亲的手都被冻得麻木。

  父亲曾先后在129师太行游击大队独立支队、太行二分区独立第十旅卫生处,任战士、看护、看护班长、调剂员、司药等职。那些年,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父亲总是说,他能有今天,不过是工作性质特殊,是抢救伤病员,并非在前线冲锋陷阵,他的命是千千万万战友用生命换来的。

泪目!江西102岁“老军医”最后的“得偿所愿” - 天天要闻

苏锦文年轻照片

  抗美援朝医院里唯一的主治军医

  抗战胜利后,父亲进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医学院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太行二分区卫生处休养所、临汾军分区卫生科任军医。那时的他,已然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军医。

  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父亲又奋勇当先地加入了抗美援朝队伍。为了抢救成千上万的志愿军伤病员,他没日没夜地忘我工作。他先后在华北陆军三总院、东北24陆军医院三分院任主治军医、副分院长,还担任过志愿军544医院主任军医。父亲所在的东北24陆军医院设在鸭绿江边,位于辽宁省凤凰城,设有500张床位,而父亲是那里唯一的主治军医师。

  1953年,父亲和母亲李怀珍在辽宁丹东生下了我。我的母亲也参加过抗战,15岁就投身革命。他们在战争年代相识相爱,战争结束后,父亲母亲随医院集体转业到江西南昌,父亲先后在江西省流行病研究所、江西省生物制品所、江西省卫生防疫站、江西省人民医院工作。

泪目!江西102岁“老军医”最后的“得偿所愿” - 天天要闻

受访者苏杰与父亲苏锦文和母亲李怀珍合影

  参军的我,父亲仅来一次却医好了战友们

  记忆中,我的父母总是十分忙碌,在我长到十来岁之前,很少能见到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于是,家里的大事小情几乎都落在了我们三兄妹身上。父亲对我们这些孩子很严厉,他总是板着脸,教导我们要为人民服务。后来,长大的我,也毅然决然地选择当兵。

  当时我所在部队位于西安附近的骊山,日子虽然艰苦,但我仍清楚记得父亲特意跑来看我一次。他跟我说了很多鼓励的话,让我在部队里好好干,不要怕吃苦。他发现我和战友们都拉肚子,50多个人一天连20斤米都吃不完。父亲便亲自叫上连队的卫生员,准备了两个筐去山上采草药,煮成汤,大家喝了两天就全都好了。

泪目!江西102岁“老军医”最后的“得偿所愿” - 天天要闻

苏锦文学医的教材和笔记

  一生牵挂的只有治病救人

  还记得父亲担任江西省人民医院院长时,医院计划盖新楼。有好几块地可选,父亲却选在了太平间旁边。我们做儿女的坚决反对,觉得住在太平间附近不吉利。但父亲认为医院是为人民服务的,交通方便的地可以拿来给群众当病房,太平间旁边人少。

  我也始终记得,父亲曾经顶着巨大的压力,力排众议,推动江西省人民医院向普通群众开放,让更多老百姓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当时很多人反对他,说他破坏了规矩,本来江西省人民医院是只给领导干部看病的,但父亲不为所动,认为应该让更多群众受益。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能够走进他所在的医院。

  父亲九十多岁时依旧保持着对医疗事业的热爱,他坚持在医院专家门诊为病人看病,还到江西省老年大学讲授医疗保健知识。即便是在家中,只要有人登门求医,父亲都会毫不犹豫地放下一切,耐心询问病情,认真诊疗。

泪目!江西102岁“老军医”最后的“得偿所愿” - 天天要闻

苏锦文的捐赠证书

  父亲留下的“三句话”

  五年前,老爸经历了一场抢救,至今回想起来仍让我记忆深刻。我把他送进抢救室后,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心紧紧地揪在一起,希望奇迹能够出现。在医生和护士们的不懈努力下,父亲终于缓缓地睁开了眼睛。我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地握住父亲的手,感受着他那微弱的脉搏。

  他握着我的手跟我说了三句话:第一句是“谢谢你”。简单的三个字,包含了父亲对我的牵挂。第二句是“你别怨恨我”。我知道,父亲是担心他的一些决定让我不理解,但我怎么会怨恨他呢?第三句是“我希望你清清白白做人”。父亲希望我能做一个正直、清白的人,不被名利所诱惑,始终保持初心。

  父亲离开的这一年,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一生的付出和奉献。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什么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敬爱的爸爸,您离开我们和妈妈已经整整一年了,您在天堂还好吗?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特朗普:中国突然改变主意,但不要紧,能让中国15分钟内同意交易 - 天天要闻

特朗普:中国突然改变主意,但不要紧,能让中国15分钟内同意交易

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全美民众的反对浪潮,但他依旧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空军一号上,特朗普更是声称“原本Tik Tok的协议已经很接近达成了,但由于在关税政策中国突然改变了主意,但这并不要紧,自己能够在15分钟内让中国同意这笔交易,只要自己降税的话”。
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执行新关税,说明关税战就是儿戏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执行新关税,说明关税战就是儿戏

兄弟们,就在中国对美国加了 50% 的关税之后,特朗普再次对我们加了 21% 的关税,现在整体关税已经达到 125%。同时,特朗普暂停了对除中国之外其他所有国家的加征关税政策,而且要把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的税点降到 10%。这进一步证明我昨天视频里的分析完全正确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闻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韩国政坛那可是热闹非凡,就像一场大戏,一出接着一出。当地时间 4 月 4 日上午 11 时 22 分,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总统尹锡悦被罢免,判决立即生效。这一下子,尹锡悦可就从高高在上的总统宝座上跌落下来了,不仅失去了总统权力,各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 天天要闻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最近这国际局势啊,那真叫一个风云变幻,热闹得很。特朗普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对中国发起了关税大战,这一来可就搅得全球经济的池水是波涛汹涌。可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咱中国一改之前相对温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剑”,那反击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给震住了。与此同时,在美国国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 天天要闻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最近这国际局势,因为美国的关税战那是闹得沸沸扬扬。特朗普大手一挥,对全球发动关税战,这一回,咱们中国可不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地反击,直接“手术刀”变“利剑”,给美国来了个狠狠的回击。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欧盟 27 国也紧跟其后,准备对美国反制,这可把特朗普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