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父子:时代洪流中扛起不服输的精气神|荔枝时评

2025年06月17日18:00:23 历史 9862

文/李戈

(作者李戈,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些平凡的身影,成为社会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棒棒”父子的故事,始于十几年前一张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照片。照片中,“棒棒”父亲冉光辉在重庆朝天门的梯坎上,肩扛重物,牵着幼小的儿子。这一幕,成为了许多人对“奋斗”二字的最初印象。

“棒棒”父子:时代洪流中扛起不服输的精气神|荔枝时评 - 天天要闻

图源中国记协

2018年起,央视记者7年的跟踪拍摄,记录了冉光辉从一个在城市中辛苦谋生的“棒棒”,到买下60平米新房的奋斗者,再到如今依然坚守岗位、为儿子高考加油的父亲。他们艰辛的奋斗历程,让无数网友感动不已。

“棒棒”父子:时代洪流中扛起不服输的精气神|荔枝时评 - 天天要闻

图源央视网 

“棒棒”父子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戳中了普通人最朴素的期待。冉光辉的竹棒挑起的不只是货物,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脱贫攻坚政策为无数像“棒棒”父子这样的家庭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在南昌火车站,“春运母亲”巴木玉布木背着孩子打工的照片曾让无数人泪目。如今,在她的家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那里不仅通了公路,孩子们也走进了课堂,她自己更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这样的转变,既有精准扶贫政策的托举,更离不开她“一定要让孩子过上好日子”的那股劲头。

在江苏常州,外卖骑手李园园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2019年冬天,他带着6个月大的女儿李霏儿送外卖的照片走红网络,网友们亲切地称李霏儿为“外卖宝宝”。当时,他们一家三口挤在1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为了生计,李园园不得不在送餐时带着女儿,让女儿“住”在外卖箱里。令人欣慰的是,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他们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小家,房子不大,但这是他们遮风挡雨的地方,装下了一家人的梦想和未来,还装得下霏儿的成长时光。

这些转变告诉我们,好的政策从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为奋斗者搭建起改变命运的阶梯。如今的中国,脱贫攻坚让山里的孩子走进课堂,灵活就业政策让外卖骑手有了社保,乡村振兴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时代给奋斗者铺就了更多可能性的路。但政策只是土壤,真正让种子破土而出的,永远是那些不服输的奋斗者。

也许有人会问,普通人还能靠奋斗改变命运吗?答案是肯定的。新时代的奋斗图景正在改写:它既需要勤劳的双手,更需要智慧的头脑;既要传承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要把握创新创造的机遇;既是个人拼搏的见证,更是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智慧。

人生就像爬坡,扛得住重量,才上得去高度。这个时代或许有对“内卷”的无奈,但永远都会为实干者们留一扇门。当我们为“棒棒”父子点赞的时候,正是在致敬每一个不甘平凡的自己。

正如一位网友的留言:“他们扛起的不仅是货物,更是中国人那股子不服输的精气神。”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总有人以最朴素的坚持,书写着最动人的篇章。他们用日复一日的耕耘证明:只要脚步不停,再远的路终将抵达,而这条路,注定会被汗水浇灌出希望的花。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棒棒”父子:时代洪流中扛起不服输的精气神|荔枝时评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大刀队是我们的悲哀,并不是什么荣耀 - 天天要闻

大刀队是我们的悲哀,并不是什么荣耀

大刀队最早得追溯到国民革命军西北军那时候。1933年,长城抗战打响,日军大举进攻喜峰口。当时中国军队的处境有多惨?枪支弹药都凑不齐,工业底子薄得像张纸,连个像样的炮都造不出来。面对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机枪甚至坦克,咱们的西北军将领没办法,只能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集体学习 - 天天要闻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集体学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7月9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党委书记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家认真聆听解说,参观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从马扎然到丘吉尔:首相们的职场生存指南 - 天天要闻

从马扎然到丘吉尔:首相们的职场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结!今年三月到六月,陆大鹏与程衍梁带我们走近欧洲历史上的八位首相或总理,在纷繁的历史中,串联起他们的故事:从缔造“太阳王”的马扎然,到瓦解拿破仑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澜的克列孟梭,直至缔结“英美特殊关系”的丘吉尔... 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抉择,也亲手推动着历史的进程。光环背后,其实这些首...
1951年,得知古大存紧急汇报,叶剑英焦急致电陶铸:刀下留人 - 天天要闻

1951年,得知古大存紧急汇报,叶剑英焦急致电陶铸: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电话那头传来古大存压低却颤抖的声音:“叶帅,莫雄今晚就要被枪决!”叶剑英愣了不到三秒,随即抄起另一部机子拨向陶铸,四个字掷地有声——刀下留人。广东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传令兵一路小跑,陶铸收到命令,当场批示暂停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