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将军中,许世友的名气和人气都很高。他武艺高强,早年7次参加敢死队,敢于上阵与敌人厮杀,被子弹击中眉头都不皱一下,直接将子弹抠出。
许世友
许世友的一身武艺,是在当少林俗家弟子的时候学下的,因此人送外号“许和尚”。鲜为人知的是,在开国将军中,还有一位出身少林,他就是开国中将钱钧。
1966年,毛主席主持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的时候,就曾指着许世友和钱钧问:“你们两个少林和尚,在庙里熟不熟?”
那么,钱钧有何传奇经历?他与许世友之间又有何交集呢?
13岁入少林,和许世友当了5年师兄弟
1905年,钱钧出生在河南光山的一个贫农家庭。他和许世友同岁,两家隔得并不远,只有几十公里的距离。
钱钧出生的时候,家里有十几口人,全靠租种地主的七分薄田生活。因为实在太穷,钱钧缺衣少穿,6岁时还没牛犊子高。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年刚开年,钱钧就被父亲送到地主家放牛去了。
钱钧能吃苦,却忍受不了地主的虐待。两年之后,一个油漆匠路过门口,钱钧跟着对方跑了,一路跑到湖北大悟县,给油漆匠当了学徒。
当学徒的日子也不好过,累死累活不说,稍有差错便会遭来油漆匠的一通毒打。可钱钧背井离乡,没地方去,只好耐着性子学手艺。
后来,一个邻居看钱钧可怜,介绍他去湖北宣化一个画匠家当学徒。钱钧又学了一项石画匠的手艺,可生活依旧艰辛,每天给师父干杂活。
钱钧13岁的时候,一天他在河边给师父洗衣服,身后传来一阵嘲笑声:“年纪轻轻的后生,每天给别人洗衣服,没出息!”
钱钧被惹恼了,发誓要出人头地,连夜离开了画匠家。他背着包袱走了7天,抵达河南登封的少林寺。
钱钧对当和尚没兴趣,一门心思想学功夫。因此他并没有受戒,而是在少林寺当了一名杂工,只干杂活不出家。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许世友也在少林当杂工,而且比钱钧早去3年。只不过少林杂工很多,住在不同地方,两人从未见过面。1923年,两人同时离开少林,直到红军抵达陕北,两人聊天的时候,才得知是师出同“寺”的师兄弟。
多年之后,许世友向记者提及当年在少林的经历,曾说:“我没当过和尚,在少林寺当杂工,相当于长工,因为我没有受戒。”
参加红军,打过张国焘
钱钧入少林的第一天,被安排到后厨,跟着一个和尚劈柴。钱钧进厨房取劈柴刀,找了半天没找到,只好求助那个和尚。和尚举起自己的双手,笑着说:“诺,这就是劈柴刀。”
说罢,和尚便施展铁砂掌的绝技,将地上的木头一劈两半,震惊了钱钧。钱钧当即拜师学艺,也练成了铁砂掌。
转眼间时间过去5年,钱钧已经成年,不仅将铁砂掌练至大成,十八般武艺也样样精通。1923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钱钧怀揣着为苍生打抱不平的理想,离开了少林寺。
两年之后,钱钧来到武汉汉口,在一家铸铁厂当翻砂工。当时革命火焰在汉口熊熊燃起,钱钧接触到不少共产党人,对革命产生了向往。
一天晚上,钱钧在一个老师傅的带领下,在礼山县的一间瓦房里,见到了一位留着两撇胡须的教书先生。先生给了讲了许多革命道理,鼓励他勇敢前进。后来他才知道,这位先生是中共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
在董必武的影响下,钱钧走上革命道路,参加了厂里的工人纠察队,还因为表现突出当上了小队长。1927年底,震惊全国的黄麻起义爆发,钱钧带领一支30人的队伍,参加了起义。值得一提的是,许世友也参加了起义,担任农民自卫队队长。
起义失败后,钱钧在董必武的安排下回到光山老家,坚持游击斗争。1929年,钱钧领导的游击队编入红11军31师,他出任鄂豫皖边特区手枪队队长。
钱钧武艺高强,在军中迅速崭露头角。1933 年,他奉命剿灭地主武装“红枪会”。这伙人有290多人,仗势欺人、欺男霸女,当地百姓对其恨之入骨。
钱钧接到任务后,连夜率部包围了“红枪会”的老巢。匪徒们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连忙翻墙逃跑。钱钧守在墙外,出来一个拍一个,竟一口气制服了50名匪徒,铁砂掌的绝技名不虚传。
红四方面军长征时,钱钧担任骑兵团团长,为方面军开辟道路,屡立奇功。不过他也多次负伤,一次战斗中,他的腹部被敌人子弹击中,昏迷了过去。战友们以为他死了,买来一副棺材将他入殓。可大家抱着棺材哭的时候,有人往棺材里一看,钱钧正瞪着眼睛四处瞅呢!
红军抵达陕北后,钱钧和许世友一样都在抗大学习。当时张国焘正在挨批判,被带到抗大的会场。钱钧丝毫不给这位老领导面子,直斥他的种种罪行。说到气愤处,钱钧冲到台上,脱下自己的鞋子,狠狠打了一顿。
后来,组织批评了钱钧的鲁莽行为。毛主席也发表看法:“钱钧打人虽然不对,但他的做法,也是情有可原的。”
钱钧(右一)与许世友等人合影
建国后三次施展铁砂掌绝技
钱钧出身少林,功夫了得,但平时很少展示,许多将领都不知道他身怀绝技。有时候,战友们找他比武,他连忙拒绝,担心不小心误伤同志。
钱钧曾说:“有武功的人,和不懂武功人不一样。有时候你不想出手伤人,也难免误伤。因此我喜欢装‘矮人’,甘拜下风。”
钱钧认为,武功是对付敌人的,不能朝自己的同志下手。因此在建国后,他偶尔露一手,也绝不出手伤人。
建国后,钱钧曾三次展示自己铁砂掌的绝技。
一次是在1963年,钱钧当南京军区副司令的时候。一天,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到南京军区公干。办完事后,陶勇到院子里散步,正好撞见了钱钧、张才千、王必成等人。
陶勇和钱钧是多年的战友,打趣说:“钱钧同志,都知道你在少林学过功夫,力气很大。现在怎样,还有那股子力气吗?”
陶勇说了一句玩笑话,只顾往前走。可走着走着,他突然“哎哟”一声,整个人被一双大手托举了起来。陶勇低头一看,举起他的不是别人,正是钱钧。
钱钧
张才千和王必成相视一笑,打趣说:“这家伙又来劲了。”被放下来的陶勇也赞叹不已,了,连声说:“我算是见识到了真正的武林高手!”
一年之后,钱钧到苏北某农村视察民兵工作。傍晚休息的时候,同行的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来了兴致,怂恿钱钧:“听说您身怀绝技,铁砂掌威力无穷,闲来无事,表演一下如何?”
钱钧摆摆手,说:“雕虫小技,不值一提。”可对方不罢休,又激他:“你那些传闻是假的吧?莫不是吹牛?”
钱钧“上当”了,他找来一块押咸菜用的青石,放在堂屋正中的桌子上。这块青石足足有20斤,只见钱钧一掌下去,青石瞬间裂成三瓣。在场人无不吃惊,高声叫好。
特殊时期到来后,钱钧的日子也不好过。一天他乘车经过南京中山门,被一群小将拦了下来。小将们以检查军车为由,要求钱钧下车,然后用长矛抵住了钱钧的胸脯。
钱钧毫不畏惧,一把躲过长矛,右手稍一用力,就把长矛掰弯了。小将们一下被镇住了,乖乖给将军放行。
毛主席接见许世友、钱钧
毛主席问:你和许世友熟不熟
在开国将军中,钱钧和许世友一样,都出身少林。两人同一年离开少林寺,后来数十年军旅生涯中有过不少交集。
解放战争时期,钱钧是鲁中军区副司令员兼8纵司令员,许世友是山东兵团司令员,钱钧是许世友的下级。1948年的济南战役,许世友是攻城总指挥,钱钧也奉命参加了这场决战。
1949年山东军区成立后,钱钧任党委委员兼鲁南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仍是他的顶头上司。1955年南京军区成立,钱钧在下属军区浙江军区任副司令,许世友则是大军区司令。
也是在这一年,钱钧被授予中将军衔。
1963年,钱钧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成了许世友的副手,直到1973年八大军区对调,两人合作时间长达8年。
钱钧晚年
钱钧和许世友长期共事,又同样出身少林,有没有比过武?答案是没有。要知道,许世友争强好胜,哪个武艺高强,他都会找上门切磋一番,钱钧为何不跟他比武呢?
这个问题在1966年有了答案。那年春节期间,军委召开扩大会议,两人都有出席。会议进行到第三天,期间休息的时候,毛主席找来许世友和钱钧,饶有兴致地问:“你们两个少林和尚,在庙里熟不熟?”
许世友回答说,两人虽然同在少林寺,但彼此并不认识,到了延安才知道有这层关系。
毛主席又问:“你们两个,谁是师兄谁是师弟啊?”
钱钧连忙回答:“许司令是师兄。”
这正是钱钧不和许世友比武的原因,身为师弟,他怎么能跟师兄动手呢?
毛主席笑了,指着二人说:“我不管你们谁是师兄谁是师弟,现在不当和尚,都当将军了!”
1983年,钱钧将军离休,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七年之后,将军在南京病逝,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