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方国土的战友们(六)炮台山会老乡

2025年01月20日03:52:07 历史 1852

在坡团山西侧约几百米远的是炮台山,因其上建有炮台而得名,俗称“孟麻炮台”,又称“葛麻炮台”。炮台山与坡团山不同,坡团山主体是土山,高 1024米。而炮台山则是石山,高 1036米。坡团山相对较缓,而炮台山则骤然壁立,有华山之险,从山下上山只有一条小路。炮台山虽说也是一个班,但其实平时只有六个人,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有一个人值班就可以了,前提条件是警惕性要高,不能打瞌睡。因为只要守住一条路,就是再多的人也很难上来的,不像坡团山,四面皆可以上来。

这一方国土的战友们(六)炮台山会老乡 - 天天要闻


有一次我下山挑水的时候遇到我那位住在炮台山上的老乡利绍平,他家是广东博罗岭子头村的。寒暄过后他热情地邀我到炮台山上做客,我是满口答应。第二天天气晴和,我和坡团山上的几个战友在炮台山上的战友们的接应下来炮台山,到了山下,只见有一道十来米的石墙,石墙之间筑有一个拱门,门口上方大书“登台”两个斗大的大字,笔法朴拙厚实、饱满苍茫,用笔有力。炮台山险峻陡峭,上山的唯一小路是沿着石壁一侧盘旋而上的。上得山来,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但见红日东升、霞光万道、天高寥廓、六气回旋、大地苍茫、群峰参差,在太阳的映照下烟光迷离,异常壮丽。几百里山川胜景尽在俯瞰之中,清风过处,鹰击长空,好生舒爽。心里忽然升腾起一种莫名的激动,我想起了读小学五年级时在学校学过的一首歌,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歌,于是引吭高歌:

手握一杆钢枪,

身披万道霞光,

我守卫在边防线上,

这一方国土的战友们,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边防军人的自豪、荣光和肩上的责任。

山上有一几十平方米见方的坪地,上有炮台旧址,石墙厚达数尺,原来的大炮已搬迁到孟麻街,驻守在此的战士们就将床铺安放在炮台里面。见我们到来,战友们一边给我们介绍附近的敌情、地形,一边热情地张罗午饭,并从附近的地里采来野菜。炮台山的战友们烹调技术不错,做出来的饭菜香喷喷的,令人胃口大开。而在山顶架着一挺口径为12.7mm的高射机枪,有如饿狼一般正虎视眈眈地对着坡团山方向,从这里看去整个坡团山上面对敌方一侧的斜坡尽在掌控之中,我那担任副班长的老乡利绍平用手拍着高射机枪对我说:“老乡,别担心,一旦有敌军进攻坡团山的话我们就用高射机枪横扫过去支援你们。”接着他做了个操枪动作。原来我一直有个顾虑,总在担心一个问题,就是坡团山上灌木丛生,树高草深,站在坡团山上看不出去,视界射界都受到影响,要是敌人先偷偷摸摸接近,然后在阵地前沿忽然发起攻击的话该如何是好?现在听我老乡这么一说,忽然感觉疑虑顿消,心情轻松了许多,胆气也壮了起来。当天大伙玩得很开心,直到红日西斜的时候林排长从坡团山打电话过来我们才返回。未完,待续......

这一方国土的战友们(六)炮台山会老乡 - 天天要闻

作者简介

冯建平, 笔名十年戍边、甘棠退士, 1961年生, 广东梅州市人,当代军旅作家、边塞诗人, 早年在家乡过耕读生活, 中学毕业后仗剑从军, 先后就读于桂林陆军学院(1980年—1983年) 和南京陆军指挥学院(1985年—1987年) , 毕业后长期在广西十万山区的边防部队服役, 后转业到法院工作。少时从容于吴、越、燕、赵之间, 南粤八桂大地, 历任排长、作战参谋和法官等职。年轻时读《左传》, 手不释卷, 爱《甘棠》之诗。除钻研军事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外, 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 每于戎马倥偬之际尚行吟于山水之间。经常利用战备、训练、执勤、演习的间隙在高高的山岗上、茂密的丛林中、清澈的小溪旁、荆棘的道路边读书写作, 十年戍边, 将壮丽的诗篇写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发表有军事学术论文和审判案例, 1993年著有诗集《十年一梦系云华》一书。

本文来自《万山草堂美文集一一亲情路》一书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 天天要闻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资区普查队发现两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桥——梅岭惠安桥和上仑石塔及水尾桥。它们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节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间传说。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 天天要闻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7月3日,一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捐赠仪式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捐赠人王晓思先生将其父亲——老战士、老党员、著名文艺工作者王云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贵抗战文物及史料,无偿捐赠给该馆永久收藏。把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变为社会记忆王云同志(1920-1980)是一位经历丰富、贡献卓著的老战士和文艺工作者。...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 天天要闻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7月4日,香港培侨中学在校内举行活动,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据了解,培侨中学在2025年7月1日组织60名师生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并获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编号2023-0205号)。图为迎国旗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7月4日,香...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 天天要闻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宝成铁路电气化迎来开通50周年。这条穿越秦巴山脉的钢铁巨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几代人的梦想。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一个关于父女与宝成线的故事,也在这蜿蜒的铁轨上,清晰回响。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 天天要闻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3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9月3日晚将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晚会根据中央安排,中央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