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丨解读齐文化——何止孟母三迁 孟子还曾三游齐国

2024年12月12日13:21:18 历史 5832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伊茂林

儒家思想也被称为“孔孟之道”,人们把孟子与孔子并称,可见孟子的地位是很高的。孟子的诸多故事中,流传很广的是“孟母三迁”,说的是孟子小时候,他的母亲为了让他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曾带着他多次迁居。“三”是概数,多次之意。孟子跟着母亲多次迁居,是为了学习,其实孟子在其学说的形成和传播阶段,还曾三次到过齐国。这里的“三”是确数,史书记载孟子三次游齐。孟子一生足迹遍布列国,在齐国的活动最为后世称道。他在齐国不仅完善了自己的学说,还传播了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齐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何以中国丨解读齐文化——何止孟母三迁 孟子还曾三游齐国 - 天天要闻

男女授受,亲还是不亲?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孟子第一次到齐国,是在齐威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29),这时他44岁。孟子来到齐国后,齐威王授予他卿位,地位是很高的。这时的孟子雄心勃勃,他对齐国先贤管仲的霸术不屑一顾,建议齐威王施行仁政。当时各诸侯国都在争霸,正是齐威王任用孙膑、田忌大振国威之际,齐威王对孟子的仁政理论不太感兴趣,但对孟子还是很尊重的。

孟子在齐国期间,曾在稷下学宫讲学、辩论。稷下学宫是当时的学术中心,汇聚了各派学者。在稷下学宫,孟子与著名学者淳于髡进行了深入交流,曾就“男女授受不亲”等礼制问题展开辩论。这些辩论不仅展示了孟子的思辨能力,也体现了他在儒家礼制方面的见解。

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之间不能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制规定的吗?”孟子回答说:“是。”淳于髡又说:“要是自己的嫂子落入水中,她正在求救,我该不该伸手拉她一把呢?”孟子回答说:“嫂子溺水不去救她,这是豺狼般的行为。男女授受不亲是礼法的规定,自己的嫂子溺水需要伸手去救她,这是变通的做法。”孟子认为,人要遵守礼制,但特定情况下可以突破常规。这一辩论不仅展现了孟子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也促进了儒家礼教与齐国其他学派的交流融合。

当时齐国正处于扩张时期,齐威王更看重的是军事与外交手段,孟子的仁政主张在齐国并未得到重视。齐威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26),即孟子47岁那年,他听说宋国国君将要实行“王政”,孟子便离开齐国前往宋国。这一次齐国之行大约4年,时间不长,但孟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也吸收了齐文化的一些营养,不仅丰富了儒家学说的内容,对齐国的政治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儒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造福于民,这是君主的本分

公元前319年,齐宣王继位,他延续了齐威王时期重士纳贤的作风,稷下学宫更加兴盛。这一年,54岁的孟子第二次来到齐国,受到了齐宣王的热情接待。齐宣王不仅为孟子及其弟子们安排了宽敞舒适的住所,还拜孟子为卿大夫,请他在稷下学宫自由讲学。

在齐国讲学的这段时间里,孟子多次与齐宣王论政,从各种角度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有称霸的野心,就问孟子怎么评价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业?孟子明白齐宣王的意图,但他想说服齐宣王推行仁政,便向齐宣王提出了“王道”,即用仁政的力量保护百姓,统一天下。齐宣王显然对“霸道”更感兴趣。孟子指出,施恩于百姓、用仁政统治天下才是正道,他否定了齐宣王用武力征讨诸侯、扩张领土的做法。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孟子针对不同情况,以他出色的言辞和辩才,宣扬仁政主张。

有一次,齐宣王在齐都雪宫召见孟子,让他体验君王游乐的喜悦,孟子却提出君王应该与民同乐。孟子还时常提醒齐宣王要关心百姓疾苦,尽到君王应尽的责任。孟子问齐宣王:“如果一个人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外出游历,回来后看到妻儿挨饿受冻,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处置?”齐宣王说应该与他绝交。孟子又问:“如果长官不能管理好他的下级,该怎么办?”齐宣王说应该撤掉他。孟子接着问:“如果国家治理不好,民不聊生,该怎么办?”齐宣王装作没听见,不回答了,只好东看看细看看,转移话题。成语“王顾左右而言他”就源自这里。

诸子百家中孟子善辩那是出了名的。齐宣王对孟子那一套不服气,就问孟子:“您听说过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故事吗?”孟子说听说过。齐宣王接着问:“商汤和周武王的行为属于弑君,您认为这样也可以吗?”面对齐宣王的反问,孟子不慌不忙,铿锵有力地说:“夏桀和商纣王倒行逆施,残害百姓,他们是独夫民贼,这样的人就应该被推翻。”齐宣王本想借此来维护君王的合法地位,却让孟子借机论证了“汤武革命”的合理性,指出百姓有权推翻暴君统治。

扩张领土,那不算强大

就在孟子忙于在齐国开展政治、学术活动之际,他的母亲突然离世了。公元前317年,孟子怀着沉痛的心情返回了家乡邹国,为母亲守丧。三年丧期过后,他再次开启了齐国之行。

当时的齐国正处于军事扩张的鼎盛时期。齐宣王雄心勃勃,志在天下。当齐军攻占燕国后,齐宣王询问孟子是否应该吞并这个国家?孟子回答说:“如果占领燕国能够使当地百姓摆脱水深火热的生活,那就吞并它;否则,就不要轻举妄动。”孟子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并不在于领土的扩张,而在于能否给百姓带来福祉。

然而,齐军占领燕国后的行为让人大失所望。他们大肆杀戮,掠夺财物,导致燕国民众陷入了更深的苦难之中。面对齐军的残暴,燕国人纷纷揭竿而起,各诸侯国也开始商议联合起来伐齐救燕。

齐宣王见形势不妙,急忙向孟子请教。孟子毫不犹豫地提议:“大王赶快下令停止掠夺,从燕国撤兵。只有这样才能平息燕国人的愤怒,缓和与各诸侯国的关系。”然而,齐宣王不想放弃已经到手的燕国领土和财物。结果,燕国人的反抗愈演愈烈,诸侯联军也开始进攻齐国。

面对强大的压力,齐宣王最终不得不下令从燕国撤军。他一定不会想到,自己去世后不到二十年,燕国大将乐毅就率领五国联军前来报仇,几乎把齐国灭掉。

孟子看清了齐宣王并不会真正采纳自己的仁政主张,在齐国推行儒家思想变得渺茫,他决定返回自己的家乡。当他带着弟子们走到齐国边境时停了下来,心中仍然对齐宣王抱有一线希望。然而,三天过去了,齐宣王并没派人前来挽留,孟子只好带着失望和惆怅离开了齐国。

孟子在齐国的政治和学术活动虽然结束了,但这段经历对他个人生涯以及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的传播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与齐国君主及士人的广泛交流,不仅传播了儒家的“仁政”理念,还促进了齐鲁文化的交流融合。尽管他的政治理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难以实现,但他的思想和主张却成为传之后世的宝贵财富。​​​​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 天天要闻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文‬/胡铁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县城外的芦苇荡泛起金浪。四十七岁的刘备站在城楼上,望着校场上整齐列阵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脚边的蒲草,在粗粝的指间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顽皮的笑意。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本文介绍《广西学生军》一书,借以反映抗战初期桂系军队组织发起的第二届广西学生军的情况...
朱学勤忆胡适 - 天天要闻

朱学勤忆胡适

【原题】朱学勤:胡适,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转自当代文学批评作者朱学勤 节选 | 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转载 | 《被遗忘与被批评的》胡适的一生是坚持自由主义的一生。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 天天要闻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说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认识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影视歌三栖艺人但是你知道吗?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举办《DIVA演唱会》上海站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这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我准备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 天天要闻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发布最新执行悬赏公告: 1、被执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卫楼村汪岗村民组150号,公民身份号码34011119900119 ****。 2、执...
中国男人变抢手货,边境通婚一大把,外国女人为何不顾一切? - 天天要闻

中国男人变抢手货,边境通婚一大把,外国女人为何不顾一切?

国内男同胞光棍遍地,在国外,中国男人却是抢手货。边境地带中外通婚的更是一抓一大把,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男人有什么优势,竟能让外国女人不顾一切嫁到中国呢?为什么中国男人在国内不吃香呢?一、社会地位太低说是外国女人疯抢中国汉子。但实际上,这里的“
见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举报有奖! - 天天要闻

见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举报有奖!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近日发布执行悬赏公告: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之规定,特发布悬赏公告如下: 1、被执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