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咱中国近代史上那可是一位相当有分量的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的作者张宏杰,是历史学的博士和博士后,在这本书中,他把曾国藩的方方面面介绍得非常清楚。
曾国藩打一开始真的没什么特别厉害的天赋,就跟咱大多数人一样普普通通。可人家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三十岁的时候,铁了心要当圣人。
从这往后,他天天雷打不动地写日记,把自己干的好事坏事、心里那些七七八八的想法,全都一股脑儿记下来,然后狠狠地批判自己,一点点改掉毛病。靠着这日复一日的坚持和超强的自律,慢慢就成了大家都钦佩的道德榜样。
他在当领导这方面,那本事可大了去了。他挑人非常有眼光,专门找那些有文化、实实在在干活的人,把他们都拢到自己身边。
就说他组建的湘军吧,那可太厉害了。他给当兵的发的军饷特别多,比别的军队都优厚,这么一来,士兵们都乐意跟着他干,打仗的时候自然就拼命。
曾国藩还想了个新办法,让将领自己去挑士兵,士兵也跟着自己选的将领,这样大家相互信得过,心齐得很。让有学问、有信念的读书人带着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兵,再加上他老给士兵们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让他们都清楚为啥打仗,军纪也严得很。就这么着,湘军把太平天国给镇压下去了,这也把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本事展露得淋漓尽致。
曾国藩还能把自己学的东西用到实际里,写的家书到处传,好多人都跟着学。他觉得治理国家就得讲道理,特别重视教育,搞了不少改革,实实在在为国家出了大力气。
不过,曾国藩这一辈子也不是顺风顺水、完美无缺的。他年轻的时候可没少遭罪、受辱,这些经历也让他不断成长、变化。
就说考秀才吧,曾国藩第六次去考的时候,自个儿觉得考得挺好,可没想到被考官批了个“文理太浅”,还贴出来公示,这可把他臊得不行。他干脆关起门来使劲读书,发了狠要进步,最后还真突破了文笔的毛病,有了大进步。这就看出他这人有股子越挫越勇、不放弃的劲头。
在朝廷当官的时候,他不太会画画,给“日讲”画的图特别难看,被同事们笑话。他给皇帝上的《应诏陈言疏》,因为说得太直白,得罪了一帮当官的。可他没被这些吓住,反而从这事儿里吸取教训,以后说话做事都小心多了。
还有一回,曾国藩胆子可大了,给咸丰皇帝上了个《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把皇帝的毛病都给指出来了。这可捅了大篓子,那些朝廷里有权有势的人都恨上他了,骂他骂得可难听了。但他为了心里的那份忠诚和责任,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得失荣辱,这就是他的担当。
在长沙练兵的时候,他想好好整军,结果触动了绿营军的利益,跟绿营兵起了冲突,还被绿营兵围着打。当时的巡抚骆秉章也不帮他,他心里那个憋屈啊。但他没冲动,忍着气带着湘军去了衡阳,在那卧薪尝胆,埋头发展。这就能看出他能顾全大局,能忍别人不能忍的。
到江西打仗的时候,他因为筹军饷的事儿和当地当官的闹得不可开交,日子过得特别艰难,皇帝一生气还把他的兵权给撤了。可他没灰心,在这倒霉事儿里不断反思自己,调整策略,一直咬牙坚持,这股子顽强劲儿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再说说他的经济情况,刚到京城当官的时候,他的那点俸禄少得可怜,一年才一百二十四两左右,可房租、仆人工资、日常花销啥的特别多,一年得花一百七十七两,有一年过年都没钱,还得借五十两银子才能凑合过去。中了进士后回老家筹钱,弄了一千四百八十九两。虽说后来收入多了点,能有六百二十两,可这交通费啥的一扣,还是紧巴巴的。后来他爹去世,他在家待着的时候,对钱的看法也变了,从一开始说自己不要钱,到后来在官场里也有了些变化,
但不管怎么说,他没因为贪财坏了名声,他的经济状况也能让我们看到当时当官的收入和花销啥样。
曾国藩在思想上也有点迷信。他对看面相、占卜这些可在行了,用人的时候还会看面相决定用不用。
以前他觉得风水能决定家族和个人的命运,挑房子、墓地的时候都先看风水好不好,还会因为风水做些决定。
年纪大了以后,他更相信命运都是上天定好的,成功失败都是老天爷安排的,所以碰到大事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感觉。
曾国藩的一生就像一幅五颜六色、有明有暗的画,有光彩照人的时候,也有灰头土脸的日子;有让人竖大拇指的地方,也有让人不太理解的地方。
但不管怎么说,他的经历就像一个大宝藏,有好多经验教训和人生道理。我们能从他努力提升自己的过程中学到坚持和自律;从他带湘军的事儿里明白怎么用人、怎么做事;从他倒霉的时候学会怎么坚强、怎么调整自己;从他对钱和命运的态度里看到人性的复杂和时代的影子。
我们可以拿他的故事当镜子,好好琢磨人生,这样就能更有准备地去面对生活里的各种事儿,在让自己变得更好、实现自己价值的路上走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