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一个来自遥远中国的军事考察团在欧洲进行考察,这个来自中国的考察团对欧洲大陆最感兴趣的不是他们的科学技术也不是他们的军事练兵制度,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实行强有力的统治,对于当时德国和意大利的独裁统治他们情有独钟。而这个军事考察团回国之后受到了蒋介石的重视,而考察团的代表郑介民也水涨船高受到重用。
不一样的黄埔学子
在中国近代史中,黄埔军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标的物,这所学校也成为了这一百年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纽带,连接着不同阵营和信仰。在黄埔军校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很多人都成为了国民党和共产党两方军队中的中流砥柱,但是也有极少数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他们的战场没有炮火和硝烟但是依然危机四伏,郑介民就是国民党阵营中从事特务工作中的佼佼者。
郑介民,原名郑庭炳,1897年9月18日出生于广东省琼州府文昌县。郑介民家兄弟三人都投身于革命洪流中,也留下了一个海南三郑的佳话。
郑介民早年因参加孙中山组织的琼崖民军而被通缉,不得不逃往马来西亚避难。郑介民在马来西亚也没有闲着,他在马来西亚担任《益群日报》的编辑,继续宣传革命思想。1924年,郑介民得知黄埔军校在广州创办的消息,于是他毅然回国报考,并成功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在军校期间,他积极参与组织孙文主义学会,开始从事情报工作,为日后的特工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孙文学会也以其激进而狭隘的革命思想对民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暗线上的交锋
毕业后,郑介民继续深造,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政治经济。这段留学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也让他对国际局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回国后,郑介民迅速在国民政府的情报系统中崭露头角,为蒋介石打击异己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很长一段时内,蒋介石都为国民党内的反对势力而焦虑,尤其是新桂系更是处处跟蒋介石过不去。在1929年新桂系和蒋介石的矛盾更加突出而引发了蒋桂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郑介民利用自己曾经是李宗仁弟弟的同学的身份在新桂系中纵横捭阖,让新桂系内部四分五裂而输掉了和蒋介石的战争。
1931年蒋介石成立了复兴社特务处,郑介民也成为了复兴社的一员,而这个组织后来也成为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军统的前身。郑介民也因为是高超的业务能力成为当时蒋介石特务处十三太保之一,成为了蒋介石加强统治的重要工具。
1932年蒋介石几乎要失去了第十九路军的控制,这支曾经在上海力抗日寇的铁血之师也成为了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作为蒋介石排除异己先锋的郑介民挽起袖子投入到了针对十九路军的活动中。郑介民在十九路军中的大量安插特务,让十九路军内部千疮百孔,这也为后来的福建事变奠定了基础。
郑毛之争
郑介民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成为了蒋介石的心腹也成为了戴笠的左右手。1946年3月14日戴笠飞机失事身亡,郑介民接任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一职,成为军统局的实际负责人。
一时间郑介民春风得意,眼看就要更上一层楼,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他即将上位的时候,身后的毛人凤在暗中也准备给予致命一击。不久之后原来的军统改编为保密局,郑介民在国防部任第二厅厅长,同时也兼任着保密局局长,而也他身后的副局长毛人凤也准备出手了。
毛人凤
毛人凤联系在郑介民手中不得意的沈醉,利用郑介民老婆贪财的弱点鼓动其大肆操办郑介民的五十大寿接机贪受礼品。在郑介民五十大寿举办时,毛人凤暗中鼓动死去的军统家属前去闹事,整个国民政府内部沸沸扬扬众人皆知。如此丑闻蒋介石下令严查,果然纸里包不住火经过调查蒋介石发现了郑介民的贪污行为,包括非法倒卖汽油和妻子非法贩卖烟土等罪行。
事情闹到这一步,蒋介石大为恼火,就让自己的浙江老乡毛人凤成功升任保密局局长。而郑介民则被免去保密局局长和国防部二厅厅长的职务,被调至国防部次长。
1949年,随着国民政府的败退,郑介民也随军前往台湾。在台湾期间,郑介民准确的攀上了蒋经国这棵大树,历任参谋次长兼大陆工作处处长、国家安全局局长等职,继续为国民政府的情报工作贡献力量。1959年12月11日,郑介民因心脏病复发在家中去世,终年六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