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夫人山西寻女,在一个老乡家歇脚时,主人惊呼:原来是你啊

2024年07月24日21:12:07 历史 1534

1951年,一位中年女子去山西阳曲寻亲,12年前她和部队在转移的过程中,将刚出生不久的大女儿托付给当地一位老乡抚养。

这位中年女子的身份也不简单,她叫张文,丈夫是我军知名将领洪学智。

洪学智夫人山西寻女,在一个老乡家歇脚时,主人惊呼:原来是你啊 - 天天要闻


张文在阳曲县寻找女儿前后长达一个多月,没有任何有用的线索,就在她感到绝望之际,偶然路过了一个老乡家。

主人家热情的招待对方,聊天中突然说到:原来当年是你啊......

贫苦农家女加入红军队伍,雅砻江畔喜结良缘

1919年7月24日,张文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中一共有兄弟姐妹5人,她是最小的一个。

张父曾是一位乡村教师,后来患了眼疾无钱治病失去工作,只能靠张母一人维持家用。

张文10岁那年,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母亲忍痛将幼女送到一个地主家里做佣人。


洪学智夫人山西寻女,在一个老乡家歇脚时,主人惊呼:原来是你啊 - 天天要闻


她每天不仅要做饭洗衣服,还要帮主家带小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每天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还要忍受地主夫妻的打骂。

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一过就是4年,正当张文以为自己这辈子只能给地主当佣人的时候,1933年红军来到镇子上。

仿佛是冥冥中自有注定,当时红军10师28团团部就设在张文家,14岁的少女被红军宣传的“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思想深深的吸引、

看到红军队伍里的女兵个个精神饱满英姿飒爽心生羡慕,张文决定不再忍受恶霸地主的欺压,和二哥一起报名参加红军。

张文因为在地主家练一手好针线,便分配到后勤部门负责缝制红军的军服、鞋帽、袜子,因手脚勤快战友和部队领导都很喜欢这个小姑娘。


洪学智夫人山西寻女,在一个老乡家歇脚时,主人惊呼:原来是你啊 - 天天要闻


1935年,张文跟随队伍开始艰难的长征,从嘉陵江出发,背着缝纫的工具和针头线脑,翻过雪山路过草地历经艰险。

红军长征的条件十分艰苦,由于过度劳累张文患上肺炎,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发烧,但仍然咬紧牙关跟随部队一起行军。

这一路的经历对张文来说,不仅仅都是艰苦的回忆,也有幸福,因为她认识了自己的丈夫洪学智。

1936年5月的一天红军到达雅砻江畔,为提振士气缓解一路被敌人围追堵截的紧张气氛,战士们决定举行一场运动会。

性格活泼外向的张文和女兵班的战士们连唱好几首歌,坐在主席台上的政治部主任洪学智说了一句:这个女兵歌唱的不错。

洪学智夫人山西寻女,在一个老乡家歇脚时,主人惊呼:原来是你啊 - 天天要闻

军长王宏坤夫妻听到这句话之后,突然想到洪学智还是单身,便起了给两人做媒的心思。

张文对于洪学智非常熟悉,因为她所在的部门就归政治部管,对方作为部门主任经常去服装厂检查工作。

洪学智在军队中的口碑非常好,战友们都很喜欢这位爱护部下的领导,1936年6月张文和他结为夫妻。

夫妻两人一共生下8个孩子,有5个都是在战争年代出生,最愧对的就是大女儿。

为避免拖累队伍,红军领导命令妻子将长女送人

1939年夏天,洪学智和张文的大女儿洪醒华出生,当时正是抗日最为艰难的时期。洪学智夫妻所在的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团,奉组织上的命令前往太行山办学。


洪学智夫人山西寻女,在一个老乡家歇脚时,主人惊呼:原来是你啊 - 天天要闻


华北大部分地区已经沦陷,日军在晋冀鲁豫进行疯狂的扫荡,转移的途中必须要和其他战友穿过日军严密的封锁。

经过考虑部队决定夜里行军,尽可能的避免被敌人发现,带领队伍进行突围的是罗瑞卿,期间提出一个要求就是所有带孩子的女同志,一定要保证孩子不哭不闹,不能暴露队伍目标。

一路上,张文和其他带着孩子的女战士提心吊胆,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翻过一座山头时连同孩子从马上摔下来,襁褓中的女婴受到惊吓,“哇”一声哭了出来。

寂静的夜里,婴儿的哭声在山谷里回荡显得格外响亮,张文赶紧找了一个地方给孩子喂奶,希望用这样方式阻止女儿哭出声响。

方法还是很有效果的,洪醒华吃起了母亲的奶水再也不哭,正在指挥部队前进的洪学智听到孩子的哭声,找到妻子说:把孩子留下吧,让当地老乡帮忙养。


洪学智夫人山西寻女,在一个老乡家歇脚时,主人惊呼:原来是你啊 - 天天要闻


听到丈夫的话张文感到非常的生气,低声质问丈夫:这也是你的女儿,你怎么忍心?洪学智却说:我们不能为了孩子影响整个部队的行动。

听到这句话之后,张文再也忍不住留下眼泪,知道丈夫说的有道理,但想想自己要和刚出生的女儿分别心中也实在不舍。

张文清楚是一个母亲,同样也是一个红军战士,抗日最紧要的关头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拖累部队。

那天夜里对于张文来说格外的漫长,知道即将母女分别,一晚上她都紧紧抱着女儿。

天蒙蒙亮夫妻二人找到当地的一户农家,洪学智还站出来亮明身份,随后指了指自己的女儿向老乡解释道:


洪学智夫人山西寻女,在一个老乡家歇脚时,主人惊呼:原来是你啊 - 天天要闻


老乡,我们夫妻把这个孩子留下,你们收下他吧,如果我们牺牲了,你就把它当做亲生女儿。

连饭都吃不饱的农家知道眼前的队伍要去打鬼子,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洪学智看着襁褓中的女儿也非常不舍,夫妻两人知道有更加艰难的任务在前面等着,转头继续踏上抗日之路。

革命胜利母亲千里寻女,一家人历尽艰辛终于团聚

无论是长征时期,还是抗战时期,红军战士们为了革命将儿女送给沿途老乡收养的情况经常发生。

遗憾的是这些当父母的红军战士,有的在战斗中牺牲,再也没有机会寻找自己的女儿。

洪学智、张文夫妻坚持到了革命的胜利,夫妻二人寻找女儿的想法也从来没有中断。


洪学智夫人山西寻女,在一个老乡家歇脚时,主人惊呼:原来是你啊 - 天天要闻


1952年,张文终于有机会前往太行山一带寻找大女儿,只记得当时是进入山西境内,那座山脉被当地百姓都称为东西方山。

到达目的地后,得知方圆几百公里的区域都叫东西方山,如此大的范围内找自己的女儿,简直如大海捞针。

阳曲县位于山脉的腹地,张文找到县委书记郭守瑞,请对方帮忙。山沟沟里挨家挨户的找人,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不现实。

当时,距离张文将大女儿送养已经过去12年,按照年纪推算应该在学校读书。后来。张文回忆起女儿左手手腕处有一块胎记,于是将目标先定在学校。

走过好几个学校,他们都没有找到左手手腕有胎记的适龄女孩,张文并没有放弃,觉得过去12年已经对不起女儿,如果再放弃只会后悔终生。


洪学智夫人山西寻女,在一个老乡家歇脚时,主人惊呼:原来是你啊 - 天天要闻


离开学校后,她决定去附近的乡间寻找,政府工作人员还为期配备一位向导。在向导的陪同下一家一家敲门询问,转眼间小一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张文仍然一无所获。

时间已经来到5月底,一天张文带着年轻的向导大清早出门继续寻找女儿,中午日头渐渐升起,气温越来越高。

看到红军战士一上午都没喝口水,便安慰到:大姐,您别太着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才有力气找到女儿,要不先去我家喝口水休息休息。

看到对方年轻的面孔,张文想到自己的女儿,点了点头算是统一,殊不知就是这样一个决定,让他找到失散12年的女儿。

向导的母亲比张文年纪稍大,热情地接待对方,聊天中间得知这个女子过来寻找失散12年的女儿。


洪学智夫人山西寻女,在一个老乡家歇脚时,主人惊呼:原来是你啊 - 天天要闻


农妇目不转睛的盯着张文看了几眼,突然间激动的说:原来是你啊!只听到老妇人接下来又说了一句:就是你!就是你!把孩子留给了我呀……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张文没想到自己歇脚的这户农家居然就是自己要找的老乡。

她非常激动,焦急的询问到我的女儿在哪里?没想到,农妇却露出了愧疚的表情,说将洪醒华送人了。

原来,小醒华来到这户农家的第二天就发起高烧,农户为给女婴看病几乎花光家里微薄的积蓄,思来想去决定找一户条件更好的人家将女婴送过去。

就这样洪醒华被送到隔壁村,这户人家姓王、条件很不错,男主人是一名八路军交通员。


洪学智夫人山西寻女,在一个老乡家歇脚时,主人惊呼:原来是你啊 - 天天要闻


当他得知洪醒华是红军的孩子,二话不说就答应收养,当时男主人的妻子刚生完孩子不久,奶水也很充足。

王家夫妻对于这个半路收养的女儿十分宠爱,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先紧着小醒华,还给她取了个小名红红。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张文依然感激最初收养女儿的这家人,按照对方提供的地址,找到女儿的第二任养父母。

这时的小醒华已经十分的懂事,王家夫妻也知道总有这么一天,依依不舍的目送养女跟着亲生母亲离开。

村口洪醒华突然对养母说道:您永远都是我的母亲,我不会忘了您的。后来,洪醒华跟随母亲回到沈阳,见到其他的兄弟姐妹。


洪学智夫人山西寻女,在一个老乡家歇脚时,主人惊呼:原来是你啊 - 天天要闻


远在朝鲜战场的洪学智得知这一情况十分的开心,还给王家夫妻写了一封感谢信,连同800块钱一起邮寄过去。

洪醒华也很争气,多年后考入吉林医科大学,毕业时主动前往艰苦的西北地区当一名村医治病救人。

成长的过程中,她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养父母,婚后还带着丈夫孩子回到山西看望养父母。

养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越来越不好,洪醒华将二老接到北京共同生活,算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结局。


洪学智夫人山西寻女,在一个老乡家歇脚时,主人惊呼:原来是你啊 - 天天要闻


洪学智一家的经历是许多红军家庭的缩影,战争年代红军战士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所付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背后牺牲的更是家庭的幸福。

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kHMw6kznbprYmWcF0O6o7HzECsy9t5N0iv8sTi0g3yKek98lZupU5lB0zuJkQjOggX_nCXUfp1IzUIwYfjg30Y_oC-V5b2TbO-NMRdncj4X2hEzCIIgfeYRvGIWh0Tp7RLdEsj97eLBq1nQShYvEvkUQNUxKpXRhXsj_gKf3dr5njq7aoWDBC4s1fK6MzXW8crkf8KRCDzE=&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洪学智夫人山西寻女,在一个老乡家歇脚时,主人惊呼:原来是你啊 - 天天要闻

参考资料:

洪学智夫人山西寻女,在一个老乡家歇脚时,主人惊呼:原来是你啊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天天要闻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众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礼制则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时候讲的“礼”,跟现在的“礼”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处。我们可以理解周“礼”为现在的“礼貌”,周朝贵族才讲“礼貌”,普通国人、野人、蛮夷戎狄是不讲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东
什么是胜利? - 天天要闻

什么是胜利?

战争的最终目标当然是取得胜利。 人们总是期望看到胜利的场景:扛着红旗,将旗帜插到对方阵地上,欢呼雀跃,国与国开战,谁都希望胜利。 但是,近年来的三场战争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