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西安农妇弥留之际给丈夫一封信,我曾参与狙杀山本五十六

2024年06月23日22:52:09 历史 1265

1983年陕西西安的乡下,一名因病卧床许久的老妇人突然支起身子,从床上坐了起来。床边围着的是朝夕相处了30多年的丈夫,以及她的八个子女和孙儿孙女,面对老妇人精神和身体的突然好转,屋内的人依旧一脸忧色,因为他们知道这种情形叫回光返照。

老妇人看着满堂子孙,难掩情绪,满腔的悔恨和痛苦犹如一股巨浪澎湃地向她袭来,一瞬间泪流满面……老妇人忍不住哽咽起来,片刻后她对孩子们说:“你们先出去,我有话想和你们的父亲讲。”

“下面我说的话全是真的,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憋在心口,无法倾诉。”在屋内只剩下老两口后,老妇人对丈夫说,“对不起,我骗了你30年,我其实是一名国民党的间谍,走投无路留在这里并嫁给了你,你是好人,我不后悔……”

老汉根本不信,也或许是不愿相信这个宛如晴天霹雳的消息,上前握着妻子的手说:“老伴儿啊,你是不是病糊涂了,你我就是一介乡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哪来什么间谍不间谍的……”

老妇人抹了一把泪,从枕头下摸出一封早已准备好的信,递给老汉,说:“我真名叫张春莲,为军统服务,特工代号关中刀客,在1949年国民党撤退台湾时奉命潜伏西安。”

老汉愣在当场,双手哆嗦,老妇人接着说:“有关我的所有的原委和背景情况,我都记录在这封信里。我不想就这么不明不白死去,我要用真名下葬,不做孤魂野鬼。我虽然是军统间谍,但我没有做过一件坏事,也没有做过对不起良心的事。”

老汉儿看着相处了30多年,还一起孕育了8个孩子的妻子,突然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办,痛哭流涕。半晌后,老汉坚定地对老妇人说:“不管你是谁,做过什么事,我只知道你是我的妻子。”

老妇人欣慰一笑,仿佛在说我没有看错人,随即躺下,口中呢喃着:“我不是坏人……”最后轻唤了两声“妈妈”,安详逝世。

“老伴儿。”老汉悲痛大叫一声,在屋外的子女进来之前,迅速把信揣进胸口。随后想到妻子嫁给自己这30年来,安安分分,孝顺父母,关爱子女,心中不舍,嚎啕大哭起来,屋内屋外很快传来一片哭声。

头七过后,老妇人入殓下葬完毕。老汉思前想后,原本打算把信烧了,但这是妻子最后留给自己的东西,舍不得啊。留下后他又感觉不妥,在辗转反侧几个夜晚后,老汉下定决心。

1983年,西安农妇弥留之际给丈夫一封信,我曾参与狙杀山本五十六 - 天天要闻

第二天,老汉走进了当地公安局,严肃地说:“警察同志,我要报案,我的老婆说……她自己是……一名特务!你帮我看看。”

老汉话音刚落,警察就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老汉看上去差不多年过七旬了,按道理他老婆跟他年纪也差不了多少,怎么可能会是一名特务呢?看起来还是一个安心当农民的特务,这也太不合常理了。

在警察疑惑的眼神,老汉拿出了那封信。老汉不识字,不知道里面究竟写了什么,警察看完后心里一惊,如果信中的内容属实,那他的妻子还真是国民党特务。此事非同小可,警察立即将这件事情上报,请上级定夺。

经过警方调查,发现老汉的妻子张春莲竟然是国民党四大美女特务之一,与大特务头子毛人凤和戴笠都有过一段露水情缘。

按理说,有了这层肌肤之亲,当年蒋介石退守台湾的时候,看在情面上这样的女间谍都会被带去台湾啊,为何她被留在大陆潜伏呢?建国后,我党实行仁政,自首特务过往不究,大多数特务都自首了,张春莲是怎么回事呢?没有自首,也没做违法乱纪的事,原因何在。

张春莲没有被带离大陆的原因是在短暂的间谍生涯中,她经历有风花雪月,也有尔虞我诈,还有九死一生……在告别了青春数不尽的车站后,看透尘世,选择了躺平,慢慢洗净铅华,回归平淡的生活,最终被国民党抛弃。

张春莲出生在浙江省的鱼米之乡江山,自小家境贫寒,加上战乱,童年一直是在战火中颠沛流离、食不果腹,饱经沧桑。

不过虽然生于穷苦人家,但张春莲自小生得一副好容颜。13岁那年,家里穷到完全揭不开锅。为了活下去,张春莲的父母狠心将张春莲卖给当地的一个地主当小妾,换取少许米粮,让家里其他人能够活下去。

古代小妾地位非常低,只比丫环和佣人好那么一点点。每天做不完活和家务,晚上还要被给地主和地主婆暖床,终日如牛马,却连桌子吃饭的份儿都没有,可以立于饭堂,没有座位的,吃饭只能站着吃。

古代小妾被礼教压迫,站着吃饭,封建社会害人啊;现在百姓是被高房价压迫,北上广很多人穷奇一辈子只能买个一平方米的地儿站着睡觉,高房价害死人啊。

张春莲在地主家如同鸡肋,被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任何尊严和重视。她索求不多,只要一顿饱饭和平平安安的生活。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地主的四个老婆争风吃醋,担心年轻貌美的张春莲威胁到她们的地位,四人平时窝里斗,遇到张春莲时立刻联合起来组成同盟军欺负她。

张春莲在这里感觉不到丝毫温暖,感觉不到一丝活着的味道,如同奴隶一般。

那时人权、民主等新思维新思想开始传入国内,大街小巷都有标语和议论。张春莲出门做事或采买用品时,不经意间接触到这些,这让张春莲的女权意识开始苏醒,内心经常高歌“我好想逃却逃不了”“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

一边是黑暗与压迫,一边是新世界,张春莲年轻的心愈发跳动,即便对外面一无所知,即便未来不明,即便地主家防范很严……这些都挡不住张春莲想要挣扎和反抗的心,她开始节衣缩食,悄悄凑集盘缠,等待机会。

1940年,侵华日军为了避免深陷中国战区的泥潭,以战促和,尽快结束对华战争,发起一轮又一轮疯狂进攻。武汉会战爆发,其实这时的蒋介石也想停战啊,但他只愿意割让东三省,反正那里早已被日本占领多年,无奈日本胃口大,加上国内反对声强烈,蒋介石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死撑和日本人死磕。

这种动荡的局势下,经济崩溃,民不聊生,地主家也无余粮啊,逼得张春莲的夫家不得不辞掉了不少帮工和看门的人,以求节省开支。防范松了,张春莲的心开始活跃了。

这天夜里,张春莲逮住机会,拿起收拾好的几件衣物、盘缠和一些小首饰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半夜跑了。

张春莲漫无目的,担心被抓回去,能有多远跑多远,至于目的地,她只知道哪里不打仗就往哪里走,经过几番辗转来到西安。张春莲虽然只是做妾,底子不厚,但还是有一些首饰和零花钱,这些能支持她好一阵。

张春莲年纪轻见识少,但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应聘到一家学校打杂,扫地洗碗,方便一边打工一边抽空学习。

为了尽快掌握知识,同时白天做工没时间,张春莲常常挑灯夜战,如遇到不懂就找人问,依靠秀丽的外形,基本没有碰壁,学生和老师都很乐意帮助她。谁会拒绝一个上进的人呢,尤其还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

靠着自学和不懈努力,张春莲学会了读书写字。

不久后,西安的警官学校对外招生。张春莲第一时间跑去报名,这还真不是思想觉悟高,而是当时的警校和军校全部是包吃包住包分配。

旧中国文盲遍地,能识字的人少之又少,更不要说女孩子了。因此张春莲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凭着这股拼,她逆天改命,进入军统在西安的警官学院。

1983年,西安农妇弥留之际给丈夫一封信,我曾参与狙杀山本五十六 - 天天要闻

战争年代人才奇缺,根本没有四年制或两年制一说,著名的黄埔军校全日制结业时间是每半年一批年轻人。因此张春莲在警官学校受训半年后就到了毕业时间,军统老大毛人凤到学校选人,一眼相中了成绩优异又外表出众的张春莲。

毛人凤对张春莲说:“你天生就是干特工的命。”漂亮的女人做什么都容易。漂亮就是资本,在其他人入职后被分到外勤,刮风下雨风雨无阻巡逻大街的时候,张春莲被毛人凤留在身边当了自己的秘书。

秘书就是让自己秘密的舒服。国民党官员尤其是军统和中统,这些人个个好色成性,兔子专吃窝边草。当时国民党虽然有明文规定不允许搞办公室恋情,防止影响公务,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些人如中统局长徐恩曾,毛人凤这些,都以培养骨干的名义,将这些貌美如花的好苗子以教授“刺探情报、刺杀、反间谍”等训练科目留在身边,美其名曰亲自指点和教诲,结果往往是带到酒店去指点行为艺术了。

毛人凤位高权重,身材高大,长得也不寒碜,张春莲孤苦伶仃一个人,在派系林立的军统需要一个靠山,加上原本也不是什么黄花闺女,没有什么半推半就,只有利益权衡,很快就被情场老手毛人凤拿下。

这时的张春莲刚刚17岁,聪明伶俐,正是学习的最佳时刻,她本身好学,如同一块海绵一样疯狂吸收一切知识,业务能力逐步提升。加上女人只要想得开、张得开,仕途发展那是手到擒来。

在自己的努力和毛人凤的举荐之下,张春莲迅速成为情报科的业务组长,负责对日情报监听和破译,屡次为国民党提供关于日军重要的情报。

1941年,张春莲领导的谍报小组发现了日军通讯中多了一组奇怪的数字。同时在夏威夷附近海域的无线电通讯大增,比平常多出了几倍,而且信号的传送终点正是日军本部。事出反常必有妖孽,职业的敏感让张春莲嗅到了一股不寻常的味道,她预感到日本现在正在秘密谋划一件大事。

经过核对推测那是夏威夷美军的作息时间表。张春莲意识到,日军这是要对美军动手了,张春莲把自己的想法知会上峰。

上峰立刻通知美军,日军可能要搞你们了。然而美军军官接到这个报告后,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国民政府想把美军拉下水,反而质疑此举是国民政府的小伎俩。结果不久之后,发生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事件。事发后,美国被打脸,亡羊补牢,向国民政府发来表扬信,赞誉他们的情报工作是NO.1。

随后,张春莲的团队协助美军截获了山本五十六视察的情报,盟军掌握了山本五十六巡视的准确路线、时间和地点,并于1943年4月18日成功狙杀了山本五十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蒋洁敏、白恩培、傅政华、黄兴国、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内鬼”出镜忏悔 - 天天要闻

蒋洁敏、白恩培、傅政华、黄兴国、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内鬼”出镜忏悔

6月27日晚,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政论专题片《第二个答案》。专题片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截至2023年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67万件,其中立案中管干部86人、厅局级干部3533人、县处级干部2.8万人。“这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党、国家、军队内部的严重隐患正在消除,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专题片说。政知...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 天天要闻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关于变法,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说法,其实我们离最近的一次变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现代,变法一词逐渐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么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现在正逐渐摆脱房地产经济,而所谓的“旧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新环境
【检察护企】瑞丽检察:以“检”之力 护“企”前行 - 天天要闻

【检察护企】瑞丽检察:以“检”之力 护“企”前行

检察护企      为有效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常态化长效机制,深入推动“检察护企”专项行动走深走实。6月26日上午,瑞丽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邵曰生到雅戈尔(瑞丽)服装有限公司、瑞丽市音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和法治需求。      走访...
一袋馒头换状元,贫寒学子的逆袭人生 - 天天要闻

一袋馒头换状元,贫寒学子的逆袭人生

前言在清朝,有一位出身贫寒的学子,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徐州小子,志存高远清朝年间,江苏徐州的一户贫寒农家里,诞生了一个名叫李蟠的男孩。他的家族曾有过书香门第的辉煌,但到了他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然而,贫寒并未磨灭李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 天天要闻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袁公博编辑|t引言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自孟津以西的流域,由于多流经山谷,自古以来改变不大,而孟津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营的故事 - 天天要闻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营的故事

史料记载:文登营“在文登县东十里。明宣德二年建。初在县西门内,十年迁此。有土城周三里,东、西、南三里。营当东面之险。今移县城中”。据老人们传说,文登营以前庙宇众多,像毗卢庵、三元殿、旗纛庙、老爷庙等。经世事变迁,如今已经荡然无存,只存于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