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斋记|雅量涵高远

2024年03月25日11:45:13 历史 1341

潮新闻客户端 杨新元

一得斋记|雅量涵高远 - 天天要闻

想到这个题目,是看了一篇有关梁启超的文章。

我知道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虽然他只活了56岁,但生前著述颇丰,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维新变法前,曾与他的老师南海先生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子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又先后领导北京上海强学会等。

百度上,是这样介绍的: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哀时客,别名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清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学贯中西,忧国忧民的志士,却在56岁那年溘然辞世,令许多人扼腕叹息。

56岁,正是一个人从中年走向老年的过渡期,也是学术出成果的黄金期。然而梁启超却在此时离世,不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是不幸遭遇了一次医疗事故:有毛病的坏肾没有切除,却被医生错误地割掉了一个好肾。结果,生命就打了句号,真的令人扼腕叹息!

在这篇文章里,是这样写的:“王国维奇特、神秘离去,使清华国学院‘四大’支柱(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断裂一根。另外一根也岌岌可危,马上就要坍崩——这便是学界中号称泰山北斗,被陈寅恪誉为‘清华学院多英杰,其间新会称耆哲’的梁启超。”

“1926年初,梁启超因尿血症久治不愈,他不顾朋友们的反对,毅然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并于3月16日做了肾脏切除手术……”

就是这次手术,不但没有治愈梁启超的病,却将他送上了不归路。

手术是协和医院院长刘瑞恒和他的助手做的。

刘瑞恒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他的助手是美国人,一位声名赫赫的外科医生。

应该说,院方对这次手术,是相当重视的。然而,就是这样两个人(应该算医学权威了),却在梁启超身上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低级错误。在手术中,他们竟然搞错了切割部位,将一个好肾切掉了,而坏肾却仍留在梁启超的体内。

任何人碰到这种事情都会受不了,这是重大的医疗事故,同医院打官司不可避免,要求医院道歉和经济赔偿是理所当然的事。

然而,此时的梁启超却出奇地冷静。他不仅没有打算追究医院和医生的责任,相反,在他的学生徐志摩等人以“白丢了腰子”(徐志摩语),要通过媒体对协和医院进行口诛笔伐时,梁启超却艰难地支撑着病体,亲自撰文为协和医院开脱责任。

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中,梁启超说:“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

为了维护人类文明的进步事业,不让事态扩大,他禁止徐志摩等人上诉法庭。他不求协和医院任何赔偿,不要任何道歉。

文章说:“梁启超默默地承受着内心的煎熬和苦痛,维护着他笃信的科学与进步事业。而代价是他的整个生命。”

上世纪20年代,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21年在北京建立的协和医院,还在起步阶段。而整个西医在中国还立足不稳,颇受质疑。这起医疗事故,无疑为顽固的反对派提供了攻击西医的最好“炮弹”。梁启超不愿看到这种事情的发生。

一得斋记|雅量涵高远 - 天天要闻

梁启超诗稿手迹,康有为眉批。据CFP

我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只知道梁启超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文人,是梁思成的父亲,林徽因的公爹(这两人也是名人)。只知道他英年早逝,而不知道他竟然是一次医疗事故的受害者,心中颇为惋惜。

然而,当我看到梁启超为了人类文明和科学进步,竟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作代价。不仅不与医院打官司,而且还为医院辩护。我一下子对这个过去并不熟悉的文人崇敬起来。

这种境界,这种气度,这种雅量,不是一个普通人能有的。这是一个气度非凡的大文人啊!

文章结尾写道 :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与世长辞,享年56岁。噩耗传出,学界政坛天下同悲,清华同人抚棺恸哭。

泰山崩塌,梁柱摧折,哲人已去。尚在人间的生者在巨大的悲痛中发出了‘痛期人之难再,嗟举世之皆喑’的哀叹。”

从故纸堆里找出梁启超的故事,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缅怀,而是觉得梁启超实在是人品贵重,雅量难得,是一个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和学习的君子。

罗兰说:“气质之美与其说是来自内心的修养,不如说是来自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而伏尔泰告诉我们:“美只愉悦眼晴,而气质的优雅使心灵入迷。”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写到梁启超的雅量。梁启超慧眼识人才,曾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曹云祥一看材料就反对,因为陈寅恪连愽士都不是。梁启超说:“我梁启超也算是著作等身了吧,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把我所有的著作加在一起,怕也没有陈先生区区三百字有价值。”这话当然是梁启超自谦,但是,也可以看出梁启坡的胸怀和雅量。正是在他的极力推荐下,陈寅恪才得以进入清华。

“雅量涵高远,诗书见古今。”尽管梁启超先生离开我们已近百年,但是,他那种为科学进步宁愿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的肚量,举荐人才不惜自贬的雅量,却一直为后人所称颂。

作者简介:杨新元,中国作协会员,浙江日报高级记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 天天要闻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文‬/胡铁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县城外的芦苇荡泛起金浪。四十七岁的刘备站在城楼上,望着校场上整齐列阵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脚边的蒲草,在粗粝的指间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顽皮的笑意。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本文介绍《广西学生军》一书,借以反映抗战初期桂系军队组织发起的第二届广西学生军的情况...
朱学勤忆胡适 - 天天要闻

朱学勤忆胡适

【原题】朱学勤:胡适,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转自当代文学批评作者朱学勤 节选 | 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转载 | 《被遗忘与被批评的》胡适的一生是坚持自由主义的一生。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 天天要闻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说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认识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影视歌三栖艺人但是你知道吗?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举办《DIVA演唱会》上海站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这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我准备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 天天要闻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发布最新执行悬赏公告: 1、被执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卫楼村汪岗村民组150号,公民身份号码34011119900119 ****。 2、执...
中国男人变抢手货,边境通婚一大把,外国女人为何不顾一切? - 天天要闻

中国男人变抢手货,边境通婚一大把,外国女人为何不顾一切?

国内男同胞光棍遍地,在国外,中国男人却是抢手货。边境地带中外通婚的更是一抓一大把,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男人有什么优势,竟能让外国女人不顾一切嫁到中国呢?为什么中国男人在国内不吃香呢?一、社会地位太低说是外国女人疯抢中国汉子。但实际上,这里的“
见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举报有奖! - 天天要闻

见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举报有奖!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近日发布执行悬赏公告: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之规定,特发布悬赏公告如下: 1、被执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