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三世旧通家,初见长安岁月赊。何待济尼知道韫,未闻徐女配秦嘉。高才短命人谁惜,白璧青蝇事可嗟。灵谷烦宽应视哭,天阴雨湿隔天涯。”
她将自己扎在中国的大地上,走过无数的山川大河,踏过无数的平原草地。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国家,终身未嫁,但就是这样的她却没有得到一个美好的结局,在55岁时跳塔自杀。
她为中国的历史殚精竭虑,为中华文明付出所有心血,最后却选择了那样悲惨的死亡方式。可即便到了那样的境地,她都还在为别人考虑,甚至在自杀前就将“我的死与司机无关。”这八个字的纸条放在自己的包里。
家族影响
1909年曾昭燏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官宦世家。她的故乡是湘乡县荷叶乡万宜堂,在中国的历史上曾出现不少的文学之家,她的家族也更是如此。
曾家是名门之后,晚清时期的曾国藩就是曾昭燏曾祖父的亲哥哥,这样的家庭自然对子女的教育都是十分重视的,所以曾家的三子四女都是人中龙凤,在民国时期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她大哥曾昭承是哈佛大学的硕士,二哥曾昭抡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博士,是当时著名的化学家,曾担任过中央研究院首任院士,中国科学院首任学部委员等职位;弟弟曾昭拯是著名书法家;妹妹曾昭懿继承了“万婴之母”林巧稚的衣钵,深得她的真传;另外两个妹妹分别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和生物系。
而曾昭燏本人更是家族中的榜样,从小她就进入了私塾读书,后来又考进了长沙艺芳女校,在这里她的价值观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所学校的创始人是她的堂姐曾宝荪,曾宝荪是当时思想最前卫的一批人,她认为女子必须要接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她一生都致力于女子教育。为了这一项伟大事业,她甚至终身未嫁。
她说如果嫁人自己就会受到束缚,自己所能创造的价值就十分有限,甚至只能为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服务,但如果自己单身的话,那么就没有家庭的束缚与压力,自己就可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为更多的人服务。
堂姐的观念在曾昭燏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以至于后来的她也像自己的堂姐一样终生未嫁,将自己嫁给了国家事业。
外出求学
曾昭燏从小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因此在她的心里自己也必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国家对人民。从女校毕业后她也曾想过:自己是否应该像堂姐一样将自己贡献给女子教育,留在学校任教。但在家人的鼓励下,她选择了继续学习。
她考入了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一开始她在外文系,但后来她发现自己对中文的热爱远远超过了外文,所以她就转入了中文。这一次的转变也让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进入中文系后她深得老师们的喜欢,也因此成为了国学大师胡小石的爱徒。
胡小石带她走进文学的世界,她跟着老师研究甲骨文、金文,学习古老的中国汉字,走进这个神奇又奥妙的世界。不仅如此,她在诗词创作上的天赋也是超出常人,汉赋楚辞,唐诗宋词这些都让她深深地着迷,而她还称为“当代李清照”。
文史哲不分家,她深爱文学自然也会对历史很感兴趣,当时的她也没想到当初的感兴趣会成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那时的她已经是南京金陵大学的研究生,可是她突然要放弃学业,选择去国外学习考古,去探究古人留下的奥妙,去寻找历史的踪迹,去发现传统文化的秘密。
在兄长的帮助下她成功前往海外求学,在那里她学习到更先进的考古方式,了解到更多的考古知识,这些都是她在国内所不能触碰到的。
而且在那里她还获得了许多的学习机会,结交了许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都是她的财富。
投身考古
当时的曾昭燏在国外发展得很好,在毕业前就曾被派去德国的柏林国家博物院和慕尼黑博物馆学习,毕业后更是受到了伦敦大学的青睐,但她却放弃这个任教机会。
那时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内外的环境都十分严峻,看见这样的场面她万分心痛,特别是当她看见那些国外的国家将我们的文物堂而皇之地抢走,并且在自己的博物馆里展示出来。所以,她决定回国,为祖国的事业贡献,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贡献。
回国后她将自己完全投入了考古工作中,不管考古条件如何恶劣,她都会坚持在第一线。她将自己在国外学习的先进考古方式带回国,将这些都运用在考古工作中。
她为中国的考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曾与同事一起发现了许多的文物以及遗址。其中包括“沧河文化”:马龙遗址、佛顶甲乙二遗址、龙泉遗址等5处遗址被挖掘整理出来的文化。后来她又与吴金鼎合著《云南苍洱考古报告》,被称为“洱海文化”。
当国民党退去台湾时,她以一人之力将很多的文物都保留下,而且她自己也选择了留在大陆。后来的她担任南京博物院院长一职,一生为中国的考古事业战战兢兢,为了这项工作她甚至终身不嫁,当别人问起时她回答道:“我早就将自己嫁给了国家事业。”可这样的她却在晚年选择了自杀。
那时的国内环境严峻,不少人被打成“右派”,而她与其他家人也因为自己的家室备受牵连。她的哥哥被打成“右派”,侄儿也被下放改造,妹妹也出现了精神问题,而她自己也成为了一个提交“证明材料”、“思想汇报”的机器人。
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她的精神状况也开始出现问题,后来恩师的离世更是让她备受打击。之后的她情况愈发糟糕,甚至患上了抑郁症。1964年,她因为抑郁症住进疗养院。12月22日,她让司机送她去灵谷寺散散心,可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她走上了灵谷寺北塔,看着这个冷漠世界,她的思绪万千可最后还是选择纵身一跃。当大家找到她时,她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只留下了口袋的一张纸条:“我的死与司机无关”。
小结:
她的出生是整个国家的幸运,她的死亡是整个历史界的损失。但死亡不代表着一个人的消失,只有当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人记得她时,她才是真正的“死亡了”,真正的消失了。
她离开了,但她并没有消失。她的故事会一直流传在中国的大地上,中国的历史不会忘记她,那些她曾经踏过的土地不会忘记她,那些她曾触碰过的文物也不会忘记她的温度。